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韓流」拆走政治圍牆 台港投資交流注動力

<轉載自2018121 明報 社評>

台灣韓國瑜以「不分藍綠」、「共拚經濟」為號召,當選高雄市長,本港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支持韓國瑜的理念,有意投資高雄。台港民間交流密切,惟港商投資台灣卻因為政治問題,面對不少掣肘。台北當局嚴防陸資,以政治有色眼鏡看待港資,連來自星馬等地投資亦被懷疑是「陸資」化身,政治掛帥成為外資赴台一大絆腳石。韓國瑜主張拆牆鬆綁,能否為台港經貿投資合作帶來更多機遇,仍得視乎台北當局的取態,剛過去的九合一選舉,說明不少台灣人希望擺脫意識形態束縛,推進經濟,只要放下政治成見,台港民間和經貿交流可以更上一層樓。

台北嚴分陸資外資 港資受限妨礙合作

國民黨韓國瑜召開記者會,交代高雄新一屆市政府籌組進展。韓國瑜表示,未來三位副市長分工,其中一位將負起推銷高雄、招商引資、促進產業升級的重任。這場記者會有一位來自香港的訪客,他就是本港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據在場國民黨人士表示,黃志祥很欣賞韓國瑜,主動聯繫希望與韓見面,商討投資高雄事宜,為當地創造就業職位。信和在香港新加坡有經營酒店和物流業,有高雄市議員期望,未來信和會在當地開設星級酒店,云云。

過去十多年,台港兩地旅遊貿易等經濟交往都有顯著增長。2016年,台灣是香港第3大貿易伙伴,以及第2大進口來源地,香港則是台灣第4大貿易伙伴。對香港來說,台灣是僅次於內地的第2大旅客來源地,港人訪台人數亦屢創新高,負笈台灣學生10年間增長8倍。然而台港兩地民間交流,亦不可能完全不受政治影響。

台港官方交往是熱是冷,兩岸關係是決定因素。馬英九出任總統8年,兩岸關係良好,台港官方交往層次亦有所提升,然而民進黨蔡英文執政,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台港官方關係亦顯著降溫。今年6月台灣陸委會宣布由盧長水出任香港辦事處長,本港入境處至今仍未發出工作簽證,惹來不少揣測。香港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常委劉大貝亦批評,台灣當局似乎不太重視台港關係,對港政策滲入太多意識形態,港資面對諸多限制乃至妖魔化,令兩地錯過不少經貿投資合作機會。

「陸資染紅台灣股市侵吞經營權」、「陸資置業買下台灣」等說法,近年在台灣炒作得沸沸揚揚。港商赴台投資,台灣當局雖未至於公開排斥,惟實際卻經常將「港資」與「陸資」畫上等號,條條框框極多。香港與台灣在金融保險、醫學美容、生物科技等方面,本有頗多合作空間,一些港商亦認為台灣不少企業值得投資,電子產業即屬一例,可是由於審核程序複雜麻煩,又要接受背景審查,最終唯有打退堂鼓。

台灣當局對大陸心存疑懼,並非無法理解,然而因為意識形態將疑懼放大,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經濟全球化年代,資金來源的國籍概念逐漸淡化,資金交叉持有情况比比皆是,外資與陸資分野變得模糊,可是台灣當局堅持劃清楚河漢界,很多來自香港和星馬等地的投資,都因為「假外資、真陸資」嫌疑,需要提交大堆文件,證明「身世」。數年前大馬華人李深靜成立的IOI集團,有意購入台北101大樓股權,未料被指「陸資色彩濃厚」,結果交易在激烈政治操作下告吹。當外資身世是否「純正」比投資效益更重要,台灣整體投資環境和經濟發展必然受到影響。近年台灣外來直接投資(FDI)表現未如理想,外資銀行走了一家又一家,實非偶然。

優先顧全現實需要 台灣民間去教條化

韓國瑜的冒起,反映愈來愈多台灣人明白,繼續意識形態政治掛帥,罔顧現實需要,社會只會不斷下沉。韓國瑜一些經濟主張,如發展「愛情經濟產業鏈」等,也許有點天馬行空,惟他主張「東西賣得出去,人和投資進得來」,確是切中高雄和台灣需要,對於港商而言也是一個投資好機會。韓國瑜強調,對他來說兩岸關係以及對外關係統統沒有圍牆,有的只是道路,當高雄以至台灣其他地區漸漸形成「不分藍綠共拚經濟」的氛圍,台北當局要攔阻也愈來愈難。韓國瑜的願景能否成真,仍需拭目以待,倘若台灣方面能夠減少政治考量,放寬對港資限制,兩地民間投資合作定可有長足發展。

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證明,很多台灣人真的希望少講意識形態教條,多做民生實事,除了韓國瑜當選,「以核養綠」公投通過,也反映了這一趨勢。反核是民進黨重要政策主張,也是很多環保團體的立場,然而電力供應不足已成為台灣迫切民生問題,依靠燃煤發電「幫補」結果是令到空氣污染顯著惡化。「以核養綠」公投通過,突顯台灣民眾覺得理念原則固然可貴,但是也不能脫離社會現實需要。近年香港社會看待很多事情,都相當意識形態掛帥,台灣民間所出現的去教條化趨勢,值得港人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