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台灣九合一選舉拆局——國民黨主攻的市長之戰

<轉載自2018112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仲然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短期學者>

明天台灣舉行的「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六都」直轄市市長選舉是焦點所在。跟以往選舉不一樣,今年最受關注的選戰竟然不在台北,而是落在綠營傳統票倉的高雄之上。國民黨的韓國瑜異軍突起,令本來在高雄安安逸逸的民進黨也要拉響警報,以求全力守住高雄;同時,這股「韓流」連帶振奮了國民黨的其他選區。國民黨能否靠這「韓流」扭轉自馬英九以降遺留下來的頹勢,成為今次選舉的最大看頭。

上屆2014年地方選舉,是國民黨有史以來選得最差的一次(也是民進黨選得太好),「六都」除新北市(朱立倫)外,其餘都輸給民進黨(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是民進黨當年官方支持的候選人)。國民黨去屆置之死地,今屆自然是「重生」之時。看看其他數據,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一直都有進行政黨偏好的民意調查,國民黨在2016年跌至歷史低點之後(僅僅比20012002年的分數稍高,但當時同屬藍營的親民黨如日方中,跟今天國民黨在藍營獨大的局面不同),最近兩年的民意支持度都持續增長,反觀民進黨則節節下降。

來到選戰的最後直路,國民黨都在盤算能夠重奪多少席位、取下什麼席位。而大家萬萬都想不到,高雄竟然成為國民黨的第一戰場。

韓國瑜打轉變牌

從謝長廷開始到陳菊,高雄過去20年來都染綠。當大部分人以為高雄是個沒有懸念的選區時,國民黨找來韓國瑜空降高雄,戰情突然緊湊起來,韓國瑜「魔力何在」是一個疑問。韓國瑜曾任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自稱「賣菜郎」,他由參選到今個星期初辯論的表現,形象立場都一貫鮮明。他對高雄不熟,沒有詳盡的政策方向,來來去去都是空洞的「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他實際所打的就只是「轉變」牌:高雄「綠」得太久,不止悶了,而且積累愈來愈多的問題,只有改變才能為高雄帶來生機。

不論「北漂(從高雄到台北工作)問題」是否如韓國瑜所說的嚴重(高雄、台北的距離,高鐵不消兩個鐘頭就到),只要到高雄走走,就會發現這個城市真的缺乏生氣,有種無以名狀的凋零。當一個城市地方出現問題,無論真正責任誰屬,那個地方的主事人都難辭其咎。民進黨在高雄稱霸20年,也自然難逃問責。我跟高雄人談,聽得最多的是「可以轉變也不錯,那個姓韓的好像形象較好」。當捲起衫袖的韓國瑜沒有國民黨人一直以來的刻板老氣,而且大打「改變」牌,悶得太久的高雄人難免心動:民進黨做了20年也不過如此,換換顏色未嘗不可。

國民黨在高雄有力一戰

心動了,那國民黨在高雄有可能贏嗎?如果單以2014年選舉作參考(陳菊大勝國民黨的楊秋興50多萬票),國民黨當然沒有可能翻盤。但如果我們看199820022006年的市長選舉,國民黨雖然都同樣落敗,但每次都只是僅僅落敗(以2006年為例,國民黨落後不足0.2個百分點,只相差1000多票)。再看20082012年總統選舉,馬英九在高雄市所得的票數,都比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得票多。從歷史看,國民黨在高雄還是有力一戰。

今次選舉國民黨主攻、民進黨死守,民進黨找來的戰將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將(如陳其邁、蘇貞昌),國民黨看起來反而更新鮮、更有活力。國民黨今屆的選舉策略是大打「韓流」牌,力求以韓國瑜領軍進擊民進黨。上個星期,韓國瑜幾乎走訪全個台灣,為國民黨不同候選人站台助選,比失言的吳敦義更似國民黨主席。其中韓國瑜北上台中的時候,國民黨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也同時南下,為盧秀燕助選,形成「侯瑜燕」合體,成為國民黨最主打的「三都」選戰。

最有趣的地方,是整個「韓流」都對台北市避而不「吹」,韓國瑜沒有為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站過台,丁守中在台北是孤軍作戰。

韓國瑜沒有跟丁守中「合體」,是因為韓國瑜希望複製柯文哲4年前成功的「不藍不綠」中間形象;如果為丁守中站台打「中間派鼻祖」柯文哲的話,難免會自己破功。而且跟台中、新北、高雄的選舉格局不一樣,台北市長選舉不是藍綠對決,而是挑戰藍綠通殺的柯文哲,所以丁守中實際上也不需要中間派的形象。

台北選舉 變數最大

雖然風頭給高雄蓋過,但台北市長仍然是最重要的選舉,也是變數最大的選舉。民進黨不再為柯文哲背書,以民進黨和姚文智的力量當然不能取勝,但至少呈現出藍、綠、白同場競技的局面,可以驗證一下柯文哲可以吸收民進黨多少票源,對將來總統選舉的計算有一定作用(假設柯文哲會參選總統的話)。雖然民進黨在台北長年積弱(陳水扁雖在1994年贏過台北市長,但卻跟2000年勝出總統選舉一樣,是受惠於藍營內訌而低票當選),姚文智不可能勝出,但卻能起亂局作用,隨時分薄柯文哲的選票,而令國民黨可以「躺着」勝出。

姚文智亂局、丁守中靜觀,最緊張的就是柯文哲了。柯在過去4年台北市長的經驗不過不失,雖然像「兩岸一家親」、吳音寧等事件令柯文哲失分不少,但他所代表的一種「藍綠以外」而且有一定實力的選擇,對於早已對兩大黨厭煩疲倦的台灣(北)選民來說都是難得。所以即使柯文哲說出「兩岸一家親」,一些時代力量(以台獨為黨綱)候選人也選擇跟柯文哲靠攏,而非選擇意識形態更相近的民進黨。

國民黨能否復興,還看「韓流」能否將聲勢轉化成選票。而民進黨的一眾老將能守住多少江山,也就是能守住多少士氣的問題,對兩年後的大選將有深遠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