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分析台灣九合一選舉:不是意外的結果

<轉載自2018112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仲然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短期學者>

台灣「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落幕,執政兩年多的民進黨一敗塗地。全台灣合共22個的直轄市/縣市市長,民進黨從原來手上(2014年選舉)的13席,現在剩下可憐的6席;此消彼長,最大對手國民黨就從上屆的6席飈升到15席。風水輪流轉,台灣在地方政治上變回藍色。

選舉跟足球比賽一樣,落敗也分僅僅飲恨和徹底潰敗,而民進黨毫無疑問是以後者的方式結束這次「中期選舉」。在具指標性的六都選戰之中(六都佔全台灣近七成選民),民進黨除桃園的鄭文燦以外(也不計上屆沒有派「自己人」參選的台北市),其餘的「四都」選票都比上屆大幅縮水。就算保得住台南,黃偉哲的得票也比去屆賴清德少了近35萬票,崩盤幅度令人咋舌。而更致命的是民進黨輸掉執政20年、具標誌性意義的高雄。在今次選舉之後,留下最大的問題是:國民黨(或準確一點:韓國瑜所帶動的「韓流」)如何贏得如此輕鬆漂亮?

「韓流」出現,帶動了國民黨各線選情。在備選初期,輿論一直以為國民黨今次選舉將由新北市候選人侯友宜領軍;但到選舉最後階段,反而是韓國瑜愈戰愈勇,跑遍台灣為黨友助選,風頭一時無兩。韓國瑜雖然早就是國民黨人(不像侯友宜是後期加入),但卻不似國民黨的傳統「老餅」形象。貼地親民甚至是市井的大叔風格,選舉結果證明這「新鮮感」完全彌補了他「空降」高雄、對高雄不熟悉等缺陷。

韓國瑜代表一個「可能」 帶來希望

對於綠營支持者來說,韓國瑜能在短時間極速冒起,他們意外之餘,都歸咎為中共背後操盤作祟、有對岸的網軍加持,也可以撥歸為吳介民博士所提出的理論——「中國因素」——的最新例子。不過在今次韓國瑜的例子中,「中國因素」實際上有多大(或有無)影響力、有多少滲到台灣的「在地協力者」發揮功用,其實難以明瞭,而且即使有亦很難防範。對民進黨而言,反而一些在地的政治現實,對解釋韓國瑜的出現更有說服力。

韓國瑜可以人氣「爆燈」,全因他的論述擊中台灣人要害:幾隻沒有實際意義的大字,「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在這個時候對台灣人是何等吸引。不管民進黨如何以數字反駁經濟沒有變差、旅客沒有減少等,在地生活的台灣人日常所感受到才是真實,才真的算數。

無論是做生意的商人抑或剛剛畢業出來工作的年輕人,只要跟他們聊一下,很快就會說到生意如何難做、生活怎樣不容易。或許這一切都非民進黨所害;但當來到可以選擇、可以投票的時候,選票名單上出現了一個至少跟以往不一樣的選擇的時候,對很多台灣人來說,韓國瑜代表的是一個「可能」,而這個可能也帶來希望。從「韓粉」角度看,就算高雄人口不能瞬間從277萬倍增至500萬、「愛情摩天輪」不太實際,這些都是「新氣象」。

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即使「中國」對台灣人來說一點都不吸引,但社會上大多數台灣人,在一直困擾台灣政治的「統獨」問題上,從來都屬意「維持現狀」而非走向獨立。據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有關台灣人在統獨立場上的分佈,長年以來都有近六成台灣人屬於不統不獨的「維持現狀」。而國民黨人念茲在茲的「九二共識」(包括韓國瑜和盧秀燕在當選後的發言),很大程度仍屬於大部分台灣人心中的「現狀」之一。當韓所說的「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其實就是跟中國大陸做生意的時候,即使這種論述不為綠營人士所接受,但對很多台灣人而言卻不是洪水猛獸。

今次選舉結果對蔡英文及民進黨都是一次重創。但如果必須重創一次的話,出現在今年的地方選舉也比在兩年後時出現較好。雖然民進黨現在愁雲慘霧,但實際上民進黨仍有一年多時間全面掌控總統及立法院(即使在及後的立委補選中全數落敗,仍然有過半數議席)。對蔡英文來說,如何力挽狂瀾拯救自己的政治生涯,未來一段時間是關鍵所在。

過去兩年有人認為蔡英文施政不夠強硬(如「勞基法」的「一例一休」及同志婚姻平權),但同時有人認為太過強硬(在中國大陸議題上及處理國民黨黨產的轉型正義問題),結果兩面不是人而落得如此下場,可以預計民進黨施政將會有更明確轉變(在公投之後,至少可以肯定蔡英文不會觸碰同性婚姻議題)。

而今次選舉的另一結果,是國民黨的「意外復興」。輸掉2016年選舉後,國民黨希望改革,甚至在黨大會中提出要重新跟社會運動連結,重拾百年前的革命色彩。但跟不少國民黨人談的時候,年輕的國民黨黨員對吳敦義所領導的黨內改革、年輕化等都沒有任何期望;一些黨內資深黨員更指出:「看看我們今時今日總部門外的口號:革命團結、重返執政。這跟民進黨的口號是不能相提並論,我們實在老舊得很。」在「韓流」出現前,不論是吳敦義或郝龍斌,以至是朱立倫等老大哥,都完全沒有可以令藍營支持者燃起一點希望或信心的能力。韓國瑜出現,突然為國民黨兩年後的選舉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柯文哲絕對可左右台灣政治大局

最後剩下台北市長柯文哲。雖然贏丁守中贏得驚險,但能在國民黨、民進黨兩路夾擊之下當選實在殊不簡單。柯文哲會否在將來問鼎總統仍屬未知,但至少證明台灣政治上真的可以有「超越藍綠」的出現。柯文哲能否將這力量擴散至台北以外,抑或跟民進黨再次討價還價後重新歸邊,都有可能。肯定的是柯文哲在將來的台灣政治,絕對可以左右大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