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馬英九拋「新三不」主張的多維解讀

<轉載自20181112 明報 筆陣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馬英九基金會主辦的「馬習會三周年政策研討會——兩岸關係何去何從?」117日在台大登場,前總統馬英九發表演講,提出「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不使用武力」的原則以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現狀的「新三不」主張,一改過去任內堅持的「不統、不獨、不武」立場,頓時在台灣政壇掀起一陣漣漪。

為何國民黨參選人避之大吉?

台灣與中國大陸未來是否「統一」,由於涉及台灣內部最具爭議的台灣與兩岸關係的定位問題,關心的還不是只是台灣本身,還包括對台灣有明確主權要求的中國大陸,及對台灣的安全具有極大左右能力的美國。馬英九在此時拋出這顆「不排斥統一」震撼彈的效應如何,不能只從對台灣即將舉行的「九合一」選舉的影響來解讀,還得從當下台灣的社會脈絡、北京「實力主義」對台政策的效應,以及今年4月中美關係惡化以來北京、華府、台北三角關係變遷的視角來交錯分析。

經過1990年代民主化及本土化浪潮的洗禮,以1994年發生的「千島湖事件」為分水嶺,台灣社會在身分與國家認同方面經歷了幾近180度的變遷。在此之前的威權時期,「中國」是自我,「中國人」認同是社會的普遍意識。然而此後取而代之的是「台灣人」認同的主流化過程,「中國」蛻變為「他者」。「中國人」認同在此過程中日漸式微,支持兩岸「統一」的訴求從此也不再成氣候。

曾幾何時,國民黨籍的連戰曾在1999年競選總統時提出「邦聯制」,這是台灣主要政黨在總統大選時最後一次提出「統一」的主張。其後,「統一」成為「選舉毒藥」——毋論維持「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國民黨的歷屆總統候選人也不再主張「兩岸統一」,包括馬英九本人在2007年競選總統時,根據民意走向,不得不提出「不統」的主張,以吸引中間選民。而且選後,為了做「全民總統」,還不得不放棄民意不支持的,透過與北京的政治談判,爭取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規劃。

時下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具指標性的「六都」(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的國民黨候選人,對馬英九丟出的「新三不」說,都一一「避之大吉」。本次選戰風頭最勁的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在回應時也表示,「這個時間點談統獨問題,是最不需要的」。由此可見,台灣社會對「統獨」議題的態度,並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北京有更綿密的思維考量

然而,作為當了8年總統的馬英九,不會不明白台灣社會在「國家」認同結構上的特徵。筆者的解讀是,馬英九理解到中國大陸崛起後兩岸力量的對比愈來愈懸殊,認為保留「未來統一」的選項主張,是「維持中華民國存在」的最佳選擇。如此觀點,正是呼應以「實力主義」為特徵的習近平「新時代」的對台政策思維。相信馬英九也留意到近期北京一系列惠台政策的攻勢,及近期台灣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的「中國人」意識及支持「統一」的比例有些微上揚的跡象。不過,惠台政策對兩岸關係引發的效果及對台灣社會認同結果變化的影響,恐怕還需較長的時間來驗證。

那麼,北京的態度又如何呢?

誠然,作為在台灣政壇仍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馬英九,願意說出「不排斥統一」的主張,對一向堅持努力「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北京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同時,對強化北京對馬的信任,及未來扮演兩岸和平橋樑的期待,具一定的促進意義。然而,要有效擔任兩岸橋樑的角色、發揮維護兩岸和平的影響力,只獲得北京的信任,顯然並不足夠,還應同時獲得台灣社會的支持及美國的認可,否則只會淪為「連戰第二」。這是「小馬哥」方面需要深思熟慮的。

再者,筆者以為,北京的考量也不會只希望聽到「馬英九支持兩岸統一」那麼簡單。經過多年的反覆觀察,台灣社會的複雜性及選舉的敏感度,北京早已全然掌握。坊間解讀馬英九此時積極「搶奪兩岸論述話語權」,是為了準備「再戰2020」。無可否認的是,「小馬哥」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洗滌,確實已恢復一定的元氣與人氣,無疑是當下國民黨最有實力挑戰「2020大位」的人物。倘若如今將原來的「不統」解讀為「不排斥統一」,並貫穿未來的政策方向,卻不為社會所接受,因此降低了馬英九出選或出選後勝選的機率,恐怕並非北京所樂見的結果。

「制華」下美國對「新三不」的態度?

此外,近年美國對台海安全及兩岸關係的基本立場,是「反對變更台海現狀」。馬英九的「不排斥統一」說,是否涉及「變更現狀」?倘此一主張成為目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或馬一旦再度參選總統,華府恐怕會要求作進一步的說明。

值得關注的是,貿易戰以來,美國已改變對「崛起」中國大陸的態度。強硬應對「暴衝」的中國大陸,已成為白宮、國會山莊及核心智庫的共識,此一變化勢必影響今後華府與北京及台北的三角關係。馬英九深知台灣的安全仰賴美國的支持,究竟其「不排斥統一」說能否得到華府的首肯,還是被視為「拖山姆大叔的後腿」,美國對中政策走向所導致的態度變化,恐怕也並非能輕易忽視的。

無論如何,作為仍是當下台灣朝野具一定影響力的領袖級人物,馬英九提出「不排斥統一」的「新三不」主張,就現階段的時空而言,無疑是檢測台灣社會在北京「實力主義」下對台攻勢的影響程度,及是否牽動中美台三角關係的試金石。筆者以為,對此「試金石」也不應過早地下結論,還應拉長時間,仔細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