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太平島---南海新競逐關係的衝突點?


<轉載自2018115 明報 筆陣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台灣的「九合一」地方選舉日近,一切稍微比較敏感的問題,都可能成爲新聞的焦點乃至坊間的話題。其中一個近日話題不斷的焦點,涉及一個平時甚少人關心、且遠在1600公里以外的南海島嶼-----太平島。

目前仍由台灣有效管轄的太平島的相關議題,111日被搬上了台灣立法院。基於台灣海岸巡防署即將於本月21日至23日在太平島舉行例行性的環島海域實彈射擊,由於時間點就在「九合一選舉」前夕,引發關切。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李彥秀等人質疑,選舉前於太平島舉行實彈射擊,恐易擦槍走火,造成情勢動盪,成為影響選舉的「奧步」。海巡署署長李仲威備詢時則表示,本次演習日程去年已定案,與選舉無關,否定了延期演習的可能性。

美國租用太平島的話題

這天台灣立法院的討論焦點,集中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準備的内容,國安局長彭勝竹列席,並率相關情報機關首長提出「國家情報工作暨國家安全局業務報告」。江啟臣在質詢時,除了質疑美國華府智庫CSIS日前公布台灣太平島機艦進駐衛星照片的目的,還就美方邀請台灣參與11月的亞太軍演,提出了極爲敏感與尖銳的問題:「若美方要求我提供太平島碼頭供美國軍艦泊靠,我方如何回應」?彭勝竹回應時表示,「台美之間並未討論過此事;但政府會有一些腹案,將視當時的狀況,以國家利益作最好的考量」。

有關美軍停泊太平島的話題,早在今年六月台灣《壹周刊》報導「某親綠智庫」建議將太平島租給美軍的新聞炒開時,已被展開來討論。就此,台灣外交部全然否認:「政府從未有將太平島租借予外國的計劃,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亦從未向我提出租借該島的請求,無論國內或國外的不實報導,顯然意圖製造區域不安或兩岸爭端,外交部特此嚴正澄清,並要求停止這種對台灣政府造謠而後進行攻擊的行為。」台北如此緊張兮兮地作出澄清,且間接承認了倘若真的租給美軍,等同「製造區域不安或兩岸爭端」。由此表述,不難窺視出台北深知此議題的敏感度,而從清晰且決斷的否認中,也可得出台北在現階段確實無此計劃,或在政策討論階段已遭到否決的結論。

何爲美艦停泊太平島的「腹案」?

然而,是否允許美軍停靠太平島,則是另一個問題。根據已公開的資料,自從1956年台灣駐守太平島至今,並未有美國軍艦停泊太平島的消息或傳聞。一旦台灣允許美國停泊太平島,就北京的立場而言,其嚴重性當然不在「製造區域不安或兩岸爭端」之下。

就美軍停泊太平島的可能性,台北的「腹案」究竟爲何,不得而知。但是一個合理的沙盤推演是:如果美國軍艦遇到意外,需緊急停靠太平島,能不讓美艦停嗎?

其實,近年當南海議題成爲矚目的焦點以來,如此的問題,在台北的政策討論中,早已有智囊提了出來。然而,正因爲南海局勢趨於詭譎,台北基於不願意讓太平島成爲區域衝突引爆點的基本思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即便到了馬英九主政的年代,都沒有非常積極地去討論美軍倘需要停靠太平島時該如何應對的問題。然而,如今美國海軍的科研船已經頻密地進出高雄港,台北對太平島可能發生的事態已有「腹案」,也就不足爲奇了。

其實,作爲南沙群島最大島嶼太平島的有效管轄者,台灣對圍繞太平島的事務並非不關心,否則就不可能即使在艱困的年代,仍堅持固守千里之外的太平島及東沙島,過去陳水扁和馬英九兩任總統也親自登島,積極宣示主權。不過,國際地位低落的台灣,尤其當南海進入風高浪急的這些年,如何思考自己在南海的定位與角色,則一直是一個討論不休的課題。具體而言,台北關注的有三大部分。

台北能繼續守得住太平島嗎?

首先,台灣今後是否仍有足夠能力繼續守得住太平島。近年來南海局勢日趨緊張,尤其是2012年黃岩島衝突後,摩擦不斷,圍繞領土與主權議題乃至自由航行的爭議此起彼伏。問題是,台灣在2000年後實施了「東沙、南沙太平島換防」政策,將原本海軍陸戰隊戍守的任務轉由「海岸巡防總署」代替。重點是,當各國都在爭先恐後將南海積極軍事化的年代,台灣反而堅持「非軍事化」的方向,且從李登輝(該政策於1996年開始研究)、陳水扁,到馬英九、蔡英文,每個時期都隨著時局的推移,儘管都有在討論,卻也都方向一致。

對台北而言,近期太平島的防守問題,還因中國大陸2014年以來的造島行動所帶來的環境變化而倍感壓力。大陸的噴砂造島規劃及軍事化部署,是以環繞太平島的「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大三角結構而展開。據美國智庫方面的資料顯示,大陸從去年已開始在南沙島礁打造飛彈掩體,並且在永暑礁、渚碧礁、周遭人工島嶼設置深水港以及雷達陣列,而太平島剛好就位於大陸管轄的這三個島嶼的中間。

其次,涉及如何經營太平島的問題。早於1996年台灣就開始醖釀太平島「非軍事化政策」,歷經四任總統而延續至今。之所以有此調整,除了軍力維持的難度之外,還關乎對太平島的定位。從那時開始台灣歷任政府就秉持「不挑釁、不回避」的「佛系」思維,到了南海風雲告急的馬英九時期,仍强調台灣在南海要扮演「和平製造者」的角色。而在上台後即面對「南海仲裁案」結果的蔡英文時代,除了提出「四點原則」及「五項做法」等政策指示,仍然强調要「致力建設太平島為人道救援與國際科研的基地」。

不過,至於如何打造成「人道救援與國際科研基地」,則一直沒有清晰具體的規劃。自去年7月以來,台北努力在進行的工程,包括太平島碼頭第二期工程與擴建南沙醫院,強化碼頭泊靠靜穩度及醫療設施。其中碼頭擴建有包括延長碼頭、港區浚深與強化防波堤等内容;而南沙醫院的擴建及醫療設施的強化,則依照海巡署與國軍軍醫院的合作計劃,同時針對南沙巡防指揮部官兵本身及登島求援漁民的醫療需求樣態,進行規劃。

未來「人道救援與國際科研基地」的整體規劃,還觸及一些敏感部分,譬如基地的建設,是否允許美國或日本等國際企業參與競標?是否引進國際紅十字會來參與?

太平島---考驗台北和北京的智慧

再者,如何凸顯台灣在南海議題中的能見度問題。台灣與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等為「六大聲索方」之一,且連續長期有效管轄南沙最大天然島----太平島及東沙島超過一甲子的歲月。然而,由於台灣的國際地位較弱,而北京又不允許台灣參與北京與東盟(東協)就南海議題的對話,使得台北長期在南海議題的國際議論場合被排除在外,也强化了台灣社會認知的「大陸打壓台灣」的形象。在守衛南沙主權最力、且也積極努力與北京和解的馬英九,也在此議題上多次表達對北京的不滿。

北京與東盟於2002 年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經過十幾年來跌宕起伏的摩擦與擱置,包括2011年越南反彈中國南海探油、2012年中菲黃岩島衝突、2015年美國正式介入南海紛爭、2016年「南海仲裁案」風波等事件,北京與東盟終於姍姍來遲地在今年8月敲定了「南海行為準則」草案。

誠然,台灣既然名副其實是南海問題的重要一方,未來通過的「南海行為準則」如果不適用與台灣,其意義顯然就大打折扣。此外,與釣魚台列嶼相異的是,台灣長期管轄著太平島及東沙島,即便就北京視角的「守住中華民族的祖業」而言,台灣在新中國初期還沒積極涉獵南海議題的階段,就已在艱辛的條件下,守住了太平、東沙二島,也是貢獻良多,應予以直接、正面的肯定。

顯然北京不希望看到台灣在南海問題上與美國和日本合作,而美日也不願意看到台灣在該議題上倒向大陸。在如此敏感與詭譎的多角關係中,台北固然是要謹慎行事,包括應對美國軍艦可能停泊太平島的問題;另一邊廂,北京是否能改變慣有的思維,容許台灣參與就南海議題的國際對話,來換取台灣不讓美日插手太平島,並且在相關海域與大陸進一步形成某種合作上的默契,也考驗中南海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