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中國廣結自貿善緣 擴大戰略迴旋空間

<轉載自20181111 明報 社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日(12日)啟程訪問新加坡,他此行主要目的是出席本周在星洲召開的中國——東盟(10+1)峰會、東盟與中日韓(10+3)峰會和東亞峰會(EAS)。而今次系列峰會的一大焦點,就是加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和中日韓自貿協議的談判進程,在中美貿易戰出現緩和、美墨加協議(USMCA)和沒有美國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協議(CPTPP)即將生效的微妙時刻,RCEP和中日韓自貿協議對於中國和地區都意義重大。

RCEP明年初有望簽約 中日韓自貿談判加速

加快與外國及地區組織締結自由貿易協議,是中國近年外貿的重要戰略。迄今為止,中國已經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個自貿協定。締約對象既包括澳洲、瑞士等發達國家,也包括與東盟等發展中國家,為外貿及投資合作創造了廣闊空間,例如與東盟貿易額去年達5000多億美元,是2010年締約時的6倍;中澳在2015年簽署自貿協定,明年元旦兩國將實施第5輪關稅減免,屆時進入澳洲的所有中國商品將免徵關稅;而中國與新西蘭2008年簽署自貿協定後,雙邊貿易增長逾3倍,新西蘭對華出口增長逾4倍,雙方本月將為協定升級談判,電商與服貿將是重點;中國與新加坡上周結束了協定升級談判,新協議涉及服貿、投資、原產地規則等多個領域。

早在中美貿易戰醞釀之時,中方就着力推動RCEP和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談判進展,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在上海首屆進博會的演辭中,也重申中國願意推動早日達成RCEP,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談判進程。李克強今次新加坡之行,預計在系列峰會上也會大力推動兩個自貿談判的進展。

在地區和國際形勢丕變下,各方的談判意願都有提升,會前傳出消息稱,RCEP的談判已完成80%85%,明年初有望簽訂協議。這個由東盟10國與中、日、韓、印、澳、紐6國共同組成的自貿區,人口達35億,佔全球總人口的46%GDP總量超過22萬億美元,佔全球近30%,將會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

2002年中國提出中日韓自貿協定設想,到20123國啟動FTA談判,與RCEP談判幾乎同時開始,惟受3國外交關係影響,幾經曲折。中韓已於2015年簽署了自貿協定並生效,現正在推進第二階段談判。中日韓在RCEP框架下已積累了談判經驗,也清楚彼此的底線所在,無疑將降低中日韓自貿談判的博弈成本。

更重要的是,在特朗普上台後,3國都成為美國貿易保護政策的受害者。中國已飽受美國關稅威脅之苦,韓國也在與美國的新貿易協議中嘗到被迫妥協的辛酸,明年1月將登場的美日貿易談判,美方已在磨刀霍霍,日本汽車產業將首當其衝。後天(13日)美國副總統彭斯訪日,恐怕會先向日方敲響警鐘。這一切倒逼中日韓加快談判進展,加上近期中日關係回暖,無疑為3國自貿談判加速提供了新動力。

談判持份者眾變數多 美國因素催化亦干擾

當然,多邊貿易談判涉及持份者眾多,變數仍多。如在RCEP談判中,早前印度就對降低進口商品關稅有保留,反而要求允許IT技工自由流動。此外,強調高標準自由貿易的澳洲和新西蘭,也與東盟有較大分歧。以致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倡議搭建僅包括13國的RCEP新框架,將印、澳、紐3國排除在外,果真如此,則RCEP的重要性將大打折扣。

對中日韓FTA談判,美國因素既是催化劑,又會造成干擾。3國之間乃至整個亞洲的經濟一體化,經常受美國干擾。除了經濟因素外,華府還會有政治、戰略、地緣等方面考慮。中日韓自貿協定未來談判中,也不能排除美國的消極干擾。

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中國雖然作出了很大讓步,但從結果看,中國還是把握了保護與開放的平衡,並借用貿易自由化之機,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的中國,製造業門類齊全,產能充沛,甚至有些過剩,某程度上相當於百年前的英國,享受了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紅利。現在輪到西方國家需要保護了,但他們曾經用來束縛中國手腳的繩索,現在卻綁住了自己,這也是西方要求修改世貿規則的原因。

當然,在對世界開放的同時,中國在某些領域的限制仍有必要,如對「洋垃圾」的進口禁令,就不應放鬆。在出口方面,基於國家安全,對「造島神器」的重型自航挖泥船出口限制,也無可厚非。

在與美國貿易戰似乎出現緩和之際,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廣結自由貿易協議、擴大戰略迴旋空間的戰略不應動搖,如此,才能對冲中美貿易摩擦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