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內地客減不可怕 只怕坐以待斃

<轉載自2014514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本年的五一黃金周來港的內地旅客下跌, 不少界別特別是零售業成了驚弓之鳥,彷彿是世界末日的前夕。
無可否認,近來有不少關於內地自由行旅客負面的消息。但在旅客的眼中,旅遊目的地是一個選擇,旅客會考慮成本、新鮮感、方便程度等來決定目的地。人數下跌也不是壞事,可以提醒各界別,原來香港的旅遊業是如何的脆弱。

澳食住賭「一條龍」 旅客增2
鄰近的澳門又如何?根據報道,在黃金周的51日至4日共有55.2萬人次的遊客入境,同比增加20.27%。以內地客佔6成的比例,即是超過33萬人次,比之前約有兩成的增幅。而香港的3天假日共有38.7萬人次的內地旅客入境,較去年39.3萬下降,是2003年推出自由行政策以來,首次黃金周內地客人數出現下跌。與澳門4日超33萬人次相比,相差不到6萬人次。

兩邊的數字,可以理解如下。澳門的橫琴度假區投入服務,除了有新鮮感外,也大大增加了承接的能力。而即使沒有橫琴,澳門的規劃也比香港強,因為澳門有各大賭場,可以容納大量的旅客長時間在那裏,有分流的作用,而且澳門的洗手間供應充足。賭場又位於商場之內,在住、食、賭博及購物是「一條龍」的服務下,減少了交通的壓力。再者,即使大量的內地旅客為澳門居民帶來不便,澳門政府近年每年都與市民共享繁榮,以現金回贈的方式分甘同味,數目足夠去一趟不錯的海外旅遊。
再看香港的情況,內地旅客由2003年的847萬人,增加到2013年的4,000萬人,可以說,沒有他們,香港的零售、餐飲、酒店及的士等交通工具會大受影響,但大量的內地旅客,帶來了不少矛盾,包括擠迫、秩序、環境的改變等。這一切一切源於政府的規劃失當。

港承受力缺失 東鐵迫爆人
比如那「39頁的接待旅客承受力報告」,根本一敗塗地,沒有科學性的考量。即使立法會11頁的研究簡報較為人性化,但也不足以為香港的情況作一個全面的探討。舉例說,香港及澳門是城市,報告內卻以其他國家的國際旅客數字來作比較,這是不公平的。此外,洗手間、儲物櫃、車廂的擠迫程度,在兩個報告皆沒有數據性的量度。

特區政府一直以來沒有像澳門般,在設計旅遊設施時,盡量分開旅客及居民,使對居民的滋擾減至最小。10年過去,仍然主要以原本不是容納大量旅客的尖沙咀,旺角及銅鑼灣應市。此三區已擠迫非常,港鐵(特別是東鐵)亦只是以盈利主導,沒有為疏導擠迫而加開列車,反而在車站內加開商店,也未能應付大量拖着大包小包的旅客。面積比香港小得多的澳門反而有氹仔可以興建大量世界級的酒店,規劃的水平,高下立見。
減滋擾居民 港澳規劃見高下

其實,香港的零售業也不用因為一次的黃金周旅客下跌,便視為世界末日的先兆。他們要擔心的應是這種以購物為主的旅遊生態,可以維持多久?
不少人老早已指出購物不一定要來香港,而購物特別是奢侈品也有盡頭的一天,例如因為打貪政策風行,內地旅客現在轉而購買較生活性的產品。這趟尚可以把驅蝗行動,便溺風波視為旅客下跌的原因。其實長遠旅遊口味的改變,香港的吸引力,經濟周期,中央政府的政策等,皆可以影響零售業的表現。

有人說,零售業在自由行政策下已賺了10年,但與此同時,自由行也帶來了不少社會的問題,是時候在利益和社會問題間取得平衡,及以創新的東西來吸引旅客。否則旅客人數微跌時便出來說話,尋找代罪羔羊,那些10年來忍受了滋擾又享受不到成果的市民,卻未有得到同等的關注,這才是對立的根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