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維護南海權益 中國必須提升巧實力

<轉載自2014518 明報 社評>

中國在西沙群島海域開展鑽探,遭到越南干擾阻撓,越南多地爆發針對華人的暴動,兩名華工喪生、上百人受傷。無論是保障國民在海外的生命財產,還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利益,中國政府絕不能退讓,必須據理力爭,要求越南政府對華資企業在暴動中蒙受的損失作合理賠償。同時,北京當局必須提升外交「巧實力」(Smart Power),針對當前東南亞形勢對華不利的大氣候,恩威並施,化解美國及日本的戰略包圍壓力,維護中國在區內的利益。

昔對印尼排華表現軟弱 今對越南反華不能忍讓

越南過去一星期爆發的反華暴動,背後涉及一系列內政民生因素,例如越南近年經濟增長放緩、部分貧困工人不滿遭外資刻薄剝削等;但越南官方的幕後支持,仍是顯而易見。越南總理在暴亂後發出的「維護安寧秩序」公告,雖然抨擊有人趁機違法犯事,但強調在反對中國鑽探活動上,「越南全國人民展現愛國心」,示威抗議是「正當做法」。今次越南反華暴動,可說是1998年印尼排華暴亂以來,東南亞地區最嚴重的一次。當年北京被轟對印尼排華暴亂表現軟弱,然而中國在外交上處處忍讓的歲月,應告一段落。中國必須強烈要求越南制止針對華人的暴力行為和追討賠償。

過去中國外交強調韜光養晦,在南海問題上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可是越南卻先下手為強,伙拍西方油企在爭議水域密密鑽探。正如解放軍總參謀長房峰輝訪美時說,南海地區很多相關國家打了很多井,中國一直保持極大克制;現在中國到西沙群島鑽井勘探,不過是維護己方的權益,一些國家卻對中國橫加指摘,有違公道。北京必須加強向國際社會及其他東盟成員闡明立場,以正視聽。

過去兩年,東盟內部對中國友好的溫和勢力,與菲越等強硬勢力此消彼長。中國長期以來強調,南海問題應由涉事國家雙邊磋商解決。2012年東盟外長和首腦會議,菲律賓力主將南海問題國際化,由東盟出面向華施壓,最終因東道主柬埔寨和其他溫和派國家反對而失敗。然而在本月舉行的東盟外長和首腦會議,情况卻出現微妙變化。雖然今次峰會聯合聲明沒有點名批評中國,但東盟10國外長罕有地獨立發表一份「南海問題聲明」,促請各方克制,避免採取影響地區和平與安定的行動。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迅即反駁,「南海問題不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表示中方一貫反對個別國家圖謀利用南海問題,破壞中國和東盟友好合作大局,一大原因正是要反對菲越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的圖謀。

東盟內部反華勢力抬頭,當然與美日煽風點火、令菲越認為背後有強大靠山有關,但亦涉及一連串的歷史偶然因素。一方面,中國與緬甸的緊密關係早已不及往昔;另一方面,區內重要溫和勢力的泰國和印尼政局未明——泰國因連場政爭內耗陷入混亂,自顧不暇;印尼則處於大選年,政壇各股勢力聚焦經濟民生議題。本來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的最可靠伙伴之一,但3月馬航失蹤所引發的外交摩擦,令到兩國關係轉冷。在南海糾紛上,大馬一直保持中立,避免與華衝突,然而首相納吉布在東盟峰會期間,提到「應該馬上締結南海行為準則」。一些評論便解讀,大馬似乎展示了對越南主張的「理解」。

扭轉區內不利外交形勢 巧實力支持盟友爭輿論


中國近年在南海問題不再韜光養晦,而是以緩步擠壓的策略,維護權益。論軍事實力,中國當然毋須懼怕越菲,但不戰而屈人之兵,巧施外交手腕伸張國家利益始為真正上策。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奈伊(Joseph Nye)近年提出巧實力概念,認為今時今日最有效的外交策略,必須巧妙糅合運用硬實力和軟實力,單靠其一並不足夠。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指出,巧實力除了必須擁有強大軍事力量,「也需要大力投資於政治聯盟、建立伙伴乃至強化各式機制,擴大本國影響力,並為本國的行動建立合法性」。在處理目前周邊愈益複雜的形勢,中國須加緊提升巧實力。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應加緊協助和拉攏東盟內部的溫和國家,支持泰國回復穩定、協助印尼從經濟動盪中恢復過來,同時盡快與大馬重修關係;中國亦須積極尋求與印度新總理莫迪打交道,設法防止莫迪被日本拉攏,加入對華包圍網。另外,儘管俄羅斯並非善與之輩,但面對美日壓力,中國不妨策略性地借助俄國之力。中俄將在東海軍演,足以向美日和區內國家發出重要信息。
中國在東南亞的外交不利形勢,未必一時三刻便扭轉過來,但多交朋友牽制對手,多向區內其他溫和國家解釋及爭取輿論理解是當前急務。今次新一輪的南海爭議,正是中國巧實力的一次重要試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