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越南在南海無理取鬧

<轉載自2014530  晴報   欄名:雷鳴天下  撰文: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越南因為南海諸島的領土問題而出現排華,是真正的無理取鬧。

中國在近代中受披着民主、自由、平等外衣的列強侵略,養成了人民心中強烈的民族意識。我一向認為,我們在領土問題上的取態不能被民族感情左右,不屬於我們的領土,就算有多大的價值也絕不可貪,但只要理據確鑿,屬於我們的,卻必須捍衞,哪管這些地方或海洋帶來的利益是大是小,守護它們,卻是匹夫有責,不能有半點含糊!我希望別的國家也是同一取態,但可惜越南並不如是。

強加歷史理據 蒼白無力

我對南海諸島主權問題的淵源頗深。在讀大學時,我的室友王于漸(今天港大的經濟教授)在芝大圖書館負責「執書」,偶然截獲了當時南越政府傳來的一份有關南海諸島的Factsheet,反映其官方立場,但內容蒼白無力,我們立時撰文批駁之。在多年後的199545日,因越南政府又再蠢蠢欲動,所以我把過去這篇舊文的理據重寫,在友報刊登(見拙着《用經濟學做眼睛》),剛巧在同一天,《華爾街時報》竟發表了一篇無知至極的文章,說中國從來沒有拿出任何歷史證據證明南沙群島屬於中國,而在那段時間,經無綫電視《星期二檔案》製作人員的介紹,我認識了一位曾帶領無綫工作人員坐船到西沙考古的內地傑出歷史學老教授王恒杰,與王教授結為忘年之友,他送了我一本「秘笈」,是19923月內地出版的一本《南海諸島學術討論會論文選編》,內中有40篇論文,從國際法、海洋法、考古、歷史等多種角度提供南海諸島自古以來便屬中國的詳細論據,我得益甚大,四年前又採取了不及此書百分之一的材料,寫了篇長文,再次論證這些島嶼的主權問題。最近翻閱了不少越南方面的學術研究,發現他們在此問題上的論據,幾十年來並無寸進,我四年前寫的這篇文章(可在我的博客中讀到),原來早已把他們的所謂論據全部封死,使我失去新鮮感,十分無趣。

越南能提出甚麼證據?主要有幾樣。越南的學術界中人認為在17世紀越南已有人到過西沙、南沙,並且在1838年的《大南一統全圖》中有這些島嶼的記錄。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越南的殖民者法國也曾宣稱擁有它們的主權,在1951年二次大戰結束後的《舊金山和約》中,法國又再宣稱其主權,與會國家,大多數並無異議云云。

這些「理據」與中國的相比,真的是薄弱之極。若論誰先發現南海諸島,中國的考古略早已發現遠至夏朝,中土已有來自南海的玳瑁。中國古籍《逸周書》、《左傳》及《詩經》等有不少記載都顯示中國與南海有聯繫。王恒杰的考古工作中,也發現了大量來自南海的新石器時代及春秋戰國的陶器殘片,印證古籍中的記載並無虛言,中國先民在那裏生活過,歷史古遠。東漢光武帝時伏波將軍馬援曾派兵在南海出巡,宋代以後,中國人經營南海諸島的記載多得不可勝數,例如北宋的《武經總要》便記載了派水師在該處巡邏,甚至有重新界屯門到西沙的航綫。1770年廣東人羅方伯在南沙的太平島上建了大伯公廟紀念他在南沙的開發活動。

曾承認主權歸屬 無賴反悔

三十年代法國宣稱主權時,已遭到當時國民政府的抗議。《舊金山和約》並無中國代表參與,周恩來總理當時並已發表聲明,指出西沙、南沙為中國領土,不容置疑。越南在這些方面提出的說法,根本無效。


但對越南宣稱的主權最大的打擊我相信有二。第一是台灣政府在194619501956年至今,一直都有派軍駐在太平島,並建有跑道,這是超過半世紀的有效管治,根據國際法,其他國家就算有其他理據,也難以挑戰內地或台灣一個中國對這些島嶼的主權,半個世紀是一個關鍵。第二是越南政府曾多次承認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1956615日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雍文謙聲明:「根據越南方面的材料,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應當屬於中國領土」。195894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領海寬度為12海里的聲明,並指出這適用於西沙、南沙,越南總理范文同隨即聲明,承認和贊同中國的說法。現在越南卻說,范文同只代表北越,未代表南越,所以這聲明無效!國際法禁止「反言」的行為,越南此種辯解,不是無賴是甚麼?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馬聲望回溫滿意度近三成

<轉載自20145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馬英九總統聲望有回溫現象,滿意度接近三成。由旺旺中時民調中心每月針對政治人物的例行性聲望調查發現,今年1月至今,馬英九滿意度在19.1%至22.2%間浮動,如今揚升至27.2%,比上月增加近7%,形成一股「挺馬防線」。不過,批馬聲浪雖有降溫,仍有64.7%感到不滿。

旺旺中時民調中心每月針對馬總統聲望進行調查,由27日完成針對全國806位成人的最新電話調查得知,馬英九目前的滿意度為27.2%,若就趨勢進行觀察,由1月至今,馬的滿意度低點出現在3月反服貿學運期間,當時的谷底是19.1%,如今出現回溫,也比上月20.4%,增加了近7%的滿意度。至於,不滿者也以3月達高點,當時有72.9%批馬聲浪,如今是64.7%,比上月的69.8%,減少5.1%,換言之,批馬者雖略降溫,但仍維持高檔。

行政院長江宜樺也出現滿意度回升的情形。調查得知,目前江宜樺的滿意度是28%,比上月的22.4%,增加5.6%。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中美新大國關係 即新冷戰關係

<轉載自2014527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烏克蘭危機改變了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近月來這個變局再深化發展,奧巴馬亞洲之行,中國總參謀長訪美,和亞信會議期間的習近平普京峰會等關鍵事件,導致了中美俄的大國關係發生深層變化。
在美俄矛盾尖銳化之際,中美矛盾也難再遮掩而日趨凸顯,中俄走近又更進一步。人類歷史或將掀開新頁,新舊秩序加快替換,其間必定震盪以至會爆發嚴重危機。
撑日菲越與華抗爭 美國站錯邊
奧巴馬四月訪亞行程及其後的事態發展,清楚向中國傳遞了強硬信息,顯示美國堅決站在與中國對立一方,中國已有所覺察,駐美大使崔天凱便表示「美國站錯了邊」(本版429日),具體形勢有三大要項:
(一)美國明確支持日本對釣魚島的管理權和解禁集體自衞權。日本獲主子批准後立刻行動,在西南三個小島上部署自衞隊以守緊第一島鏈,顯然是針對中國及釣魚島海域。更重要的是正式啟動修憲程序,為解禁自衞權作法律準備。
(二)美國明撑菲越在南海與中國抗爭,不單官員不斷往返頻繁串連,還安排美菲在靠近黃岩島的海域軍演,寓意明顯。
(三)加緊籌組反華包圍圈,日本更頻繁出動走訪澳洲及東南亞各國協調。越南總理亦親訪菲律賓,如日媒所指是為了在南海紛爭上共同抗中。
在這美國「重返亞洲」包圍圖不斷收緊套索的形勢下,中國不可能不有所反應。除了由文武官員直指美國「重返」志在挑動日菲越的反華活動外,還有了實質行動:首次把鑽油平台拖到西沙水域開鑽勘探,由此引起了軒然大波,堪稱「東方的烏克蘭危機」。
美國即有回應,指是「挑釁性」行動。鑽油事件出乎海外「中國通」意外,但看來美國已有所會意,正如《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這乃中國做給奧巴馬看的,回擊了他訪亞等一系列的反華行動(見59日,題為China Answers Obama)。
對此美國自不會坐着接受,於是控告五個解放軍軍官商業間諜罪。中國又立即回應,終止兩國網絡小組商談,把之前習近平與奧巴馬達成的有關合作協議一筆勾銷。顯然,中美間已是拳來腳往。
美霸權行為 中國不再啞忍
事情還會繼續發展。連串事件令人看到中國已一改之前對美國霸權行為的啞忍態度,高調表達不滿並有所行動,與胡錦濤時代的「和諧世界」大異其趣。
事實上當美國繼續強化「重返亞洲」策略以針對中國時,矛盾必將激化,全面浮出只是時間問題,看來現在已差不多了,涉及中國核心利益中國必須還擊,固此所謂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就是新冷戰關係,對兩國關係不能再存有幻想。今後雙方只能控制關係的受損面及深度,盡力保持可繼續的合作。
無論如何,中美關係已進入矛盾激化及公開化的趨緊時期,中國總參謀長房峰輝訪美之行的情況,乃最好的顯示。表面上雙方軍事合作又有進展,美國給予以最高軍禮接待,並讓他參觀先進軍艦,雙方還達成了在具體合作上的六項共識。然而雙方言詞間卻劍拔弩張,房總作了強硬表態,一是堅持西沙鑽井,二是指美方「重返」政策煽動反中行為。
美國副總統拜登則重申不認同中方的單邊及「挑釁性」行動。其他有關美方官員的說話更可圈可點,其要義有:(一)中國的行動已令中美關係備受壓力,並令人懷疑兩國能否合作下去。(二)中國切勿在烏克蘭事件中汲取了錯誤的經驗教訓。(三)美國正與越南就如何應對中國作緊密聯繫。
遏制與反制 成中美關係主軸
對於上述美國官方觀點有幾點評論:
(一)中國也應如美國官員般問:兩國能否合作下去?中國不要再吹噓甚麼新型大國關係,也不要再粉飾太平以免誤導本國民眾,要承認遏制與反遏制鬥爭正上升為兩國關係的主要面。
(二)對美越勾結反華不打自招。
(三)烏克蘭危機提供的正確經驗是美國乃紙老虎,中國為維權要敢於跟她鬥。其實美國就是怕這一點:各國群起效法普京抗美。美國實是沖昏了頭腦,把心底的恐懼也直供出來。這又反證了中國近期鬥得好、打到了美國的痛處。
俄美關係在烏克蘭事件後有根本性惡化,看來中美關係也正走上此路。在這形勢下中俄進一步合作便成為必然,一場新的大國博弈已經揭幕。

仁愛礁菲艦是中國戰利品

<轉載自2014527 明報 中國版 撰文:梁國樑(作者為香港軍事評論員)>

1999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中美關係高度緊張,就在事件發生的翌日,菲律賓乘人之危,藉口一艘軍艦出現「故障」,強行在中國控制下的南沙群島仁愛礁「坐灘」。多年來,雖然中方嚴厲批評菲方的行為違反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要求菲方將該艦拖走,但菲方以技術原因為藉口,一直未履行承諾,至今一拖15年。

向菲釋善意反成東郭先生

早前,中方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未硬性阻攔為「坐灘」軍艦駐守人員提供食品、淡水等生活必需品的菲方船舶。中方的善意成為菲方擁有仁愛礁的口實,菲方大肆宣揚本國的船如何「突破」中方封鎖,將補給物資送到「駐守」仁愛礁勇敢的菲軍手中。與此同時,菲方還宣布已將一份厚達4000頁反駁中國對南海主權聲索的文件送到海牙,提交國際法庭裁決,將南海爭端國際化。

就在離仁愛礁不遠的半月礁,菲律賓軍警本月初強行扣押了中國一艘漁船,11名船員連船被押返菲方基地,根本不理會中國的抗議,還宣布起訴9名船員。

在連串事件中,中國顯然犯了外交幼稚病,也忘記了祖先千叮萬囑不要做東郭先生的教誨,做了希臘寓言《農夫和蛇》中的農夫。

今日仁愛礁所謂坐灘的菲艦,已成為菲律賓配合美國在南海搞事和挑釁中國最好的道具,如此折騰下去,何日是了?仁愛礁是中國的領土,一直以來又在中國實際控制之下,菲方15年來都不肯將軍艦拖走,說明這艘軍鑑已非因故障而遇難的船,而是入侵者留下的戰利品,中國大可將其繳獲,一舉解決仁愛礁問題,排除這個可能引發戰爭的隱患。

可扣「坐灘」兵換被擄漁民

中方處理「坐灘」菲艦,可以將軍艦上的菲方士兵作為入侵者,將其押解回中國基地,用作交換被擄漁民;或者寬容些,要他們自行離去;又或者再仁慈些,將他們安置在舊舢舨上,用軍艦將他們拖到菲律賓領海然後釋放。對於坐灘軍艦,將其作為戰利品拖回中國基地,即使半途沉掉也是自然行為,沒有什麼可顧慮的。若然拖不走,就作為中國軍艦火炮試驗的靶船,將其打到屍骨無存。長痛不如短痛,中國不這樣做,仁愛礁菲艦問題再拖15年也仍然是這個樣子。

連串事件表明,南海問題尤其是南沙群島問題,愈拖對中國愈不利。過去有一種看法:待中國強大了,南海問題自然解決。多年來的事實已證明這種荒誕觀點站不住腳,對手不斷在南海明火執杖盜採屬於中國所有的油氣資源,養肥自己後變本加厲與中國作對,這已是鐵一般的事實。

應盡佔島礁增建基地制衡

為此,中國目前首要做的事,是多佔餘下的島、礁、灘,與敵人形成犬牙交錯狀態,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讓對方「圈海、圈灘」以利於開採油氣資源。這個方法,在中印戰爭爆發前的對峙中,中國曾成功應用過,據聞是毛澤東和軍神劉伯承的主意。

其次,中國要在自己管控的島、礁、灘中,打造更多軍事基地,建設固定建築物,開碼頭,建直升機平台。這樣做固然所費不菲,但越南這樣的窮國也能在南海建立那麼多基地,中國反倒不能?一旦收回南海所有的國土,這些基地又可用作開發南海的駐足地,還可作為中國漁民擋風遮雨的地方,全無浪費之虞。


最後一步是將這些入侵者一個一個地擠走,不管用什麼手段都好,達到目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藍綠政要提「大一中架構」兩岸解套五原則

<轉載自2014527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針對兩岸論述岐異及不完善,由跨黨派人士及學者發起的「我們的呼籲」處理兩岸問題5原則發布會,27日早上在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行。

「我們的呼籲」記者會是由施明德、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外交部前部長程建人、陸委會前主委陳明通、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海基會前副董事長焦仁和及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岳等7人具名召開,並邀請藍綠兩岸事務相關要角出席。

主要發起人施明德表示,這次會議經過9個月的討論,施明德並宣讀5原則。施明德表示,今天推出這一兩岸論述套餐,中共若同意我們絕對贊成;5原則是國民黨不敢說,民進黨不會說的。

記者會前,蘇起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兩岸問題是集体問題,大家都要面對,不是一黨一派問題,所以必須集體討論,好得到一個大家較都能接受的論述。

發起人以個人身分,對長期困擾兩岸政府及人民的「中國問題」或「台灣問題」提出「五原則」的解決建議:
一、尊重現狀,不片面改變現狀。二、現狀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起,即已並存於世。而且雙方政府已從「交戰政府」轉為「分治政府」。三、「一中原則」已被部分人士窄化、僵化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名詞;既無法呈現兩岸現狀,也愈來愈難被「中華民國」2300萬人民所接受。建議用「大一中架構」取代,才能符合現狀,邁向和解之路。四、「大一中架構」,意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上共組一個不完整的國際法人,以共識決處理雙方關切的事務,作為兩岸現階段的過渡方案。五、在「大一中架構」之下的雙方,應消除敵對,共同維護本地區之和平與安全。雙方承諾互不使用武力,且不得與任何國家簽訂不利於另一方的軍事攻防協定;雙方均享有參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常關係的權利。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遭菲扣押漁民被剃光頭

<轉載自201452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本月初在南沙群島半月礁被菲律賓海警扣押的9名中國漁民,拒絕承認菲律賓方面指控的所謂「採集瀕臨絕種生物」罪。菲律賓方面公布了被扣9名漁民在監牢裏的照片,這些照片拍攝於514日,地點是位於巴拉望省普林塞薩的拘留所。畫面上看,部分漁民被剃光頭。 9人目前仍被扣押在當地監獄。

21日,9名被菲律賓非法抓扣的中國漁民在巴拉望省地方法院出庭受審。在當庭宣讀菲方提出的指控後,法官詢問受審中國漁民是否理解對其提出的控訴並認罪,9名中國漁民分別否認了控罪。在下月再次舉行聽證會之前,9人將繼續被扣押在巴拉望省一座監獄中。

另據《菲律賓商報》報道,菲律賓司法部長表示,儘管9名中國漁民拒絕參與訴訟程序,但菲律賓當局將繼續控訴程序。

此前,菲方曾表示將為這9名被起訴的中國漁民提供一名代表律師,但遭到中國漁民拒絕。中國漁民表示,他們是在中國水域內進行合法捕撈,因此不會接受菲方提供的律師。















20145月初在南沙群島半月礁被菲律賓海警扣押的9名中國漁民,拒絕承認菲律賓方面指控的所謂「採集瀕臨絕種生物」罪,部分漁民被剃光頭。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中越「持久戰」 習軟硬兼施

<轉載自201452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中國和越南間因油氣勘探和反華暴亂事件引發的緊張局勢稍有緩和象,但從雙方對南海主權聲索的強硬態度來看,中越之間的對峙局面或將長期存在。從中國近期應對來看,透露出高層對越南乃至整個南海、東海局勢的應對思路的微調。

習定位中國:和平醒獅

「和平醒獅」是習近平對中國的最新定位,表明崛起中的中國希望向國際社會傳遞「和平」的資訊。剛於上海結束的亞信峰會,與APEC等峰會相比,在中國承辦之前較不為人所知,但今次中國傾力將之打造為亞洲最大的安全論壇,也是有意向國際社會展示自己和平、對話、合作的姿態,表明對共識、互信、對話的重視。

習近平在闡述「亞洲新安全觀」時,強調「中國一貫致力於通過和平方式處理同有關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具體到南海問題上,其意在打消所謂「以大欺小」的負面輿論。

據消息透露,即使在當前嚴峻的南海形勢下,習近平對於包括越南、菲律賓在內的東盟諸國「親、誠、惠、容」的睦鄰、安鄰、富鄰方針並未改變。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外界普遍認為習近平在南海、東海等主權爭議中的強硬態度超過前幾任領導人,從中央最高層到軍方將領的表態中,「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姿態明顯,令人想起毛澤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名言。

從南海的現實來看,作為地區大國的中國一直處於「吃悶虧」的狀態。此前多年中方始終強調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力圖維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大局和亞洲和平局面。但一些相關國家卻罔顧中方善意,趁機肆意佔領中國島礁,單方面開發南海油氣資源。以越南為例,中國在該海域僅有一個鑽井平台,越南卻有超過30個鑽井平台。

擺脫被動 歷史法理證主權

可以看出,中國已經汲取教訓,正在採取實質措施擺脫被動局面,不僅以歷史和法理證據來表明自己主權聲索的正當性,也以實際存在來證明主權的存在。

無論是從習李出訪還是在公共外交場合的言行,又或是中國軍方高層的外訪以及與外國軍方的互動來看,中國的行事愈來愈符合大國遊戲規則,在輿論上主動掌握話語權,在行動上既堅持立場,又依據形勢發展適時調整,手段更加嫺熟老練。

南海爭議 越總理稱永不先動武 安倍對中國南海開採表擔憂

<轉載自2014523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正在菲律賓出席東亞峰會的越南總理阮晉勇昨日就南海緊張局勢問題表示,越南考慮多個防措施,包括就南海問題向中國採取法律行動,並聲稱越南永不單方面採取軍事手段和發起軍事對峙,除非被迫自我保護。

阮晉勇表示,越南曾經歷過多場戰爭,曾經承受過戰爭所帶來的無盡痛苦和巨大損失,越南一向熱切盼望和平與友誼。

他強調,主權是神聖的,越南將會堅決捍國家主權與正當利益。

此外,阮晉勇表示,越南不會針對第三國而加入任何軍事聯盟,這也是越南一貫的外交政策,並呼籲國際社會繼續發出聲音,強烈反對中國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另外,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2日傍晚會晤來訪的越南副總理武德儋,談及中國與越南存在主權紛爭的南海局勢稱「對於中國單方面開採活動造成的地區緊張感到擔憂」。考慮到海洋活動日益活躍的中國,雙方就展開緊密合作達成了一致。

安倍談及如何與越方合作時表示,「希望繼續開展旨在提供巡邏船艇的調查」,強調將積極援助越南確保海洋安全。

武德儋轉達了越南總理阮晉勇的問候稱「對安倍首相在積極和平主義下的努力表示歡迎」。

武德儋還對日本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應對表示了感謝。

中俄伊邪惡軸心? 純西方炒作

<轉載自2014523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何亞非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前外交部副部長>
近來,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親俄勢力與烏克蘭軍隊衝突加劇。烏克蘭東南部兩州公投獨立,並希併入俄羅斯。美國和歐盟宣布對俄採取進一步制裁措施,但尚未觸及金融領域。
指中俄欲取代美 西方小人之心
西方輿論對普京總統下一步行動猜測頗多,不少西方學者認為,俄大國雄心猶存,希望收復失去的「勢力範圍」,為此不惜與美國對抗。
還有美國學者借機炒作,說中國想取代美國當亞洲霸主;俄羅斯、中國、伊朗組成「我們邪惡軸心」,想趁美國戰略內顧、實力下降之際,推翻美國主導的全球「自由」秩序;世界已重回弱肉強食的地緣政治時代。
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有色眼鏡觀察世界,結論肯定「色偏」。
首先,烏克蘭危機完全由西方挑起。
過去20年,北約和歐盟東擴直抵俄羅斯家門口。1999年,捷克、匈牙利、波蘭加入北約。2004年,7個前蘇聯集團成員跟進。2009年,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加入北約。同時,6個前蘇聯共和國與北約簽訂「和平夥伴計劃」,邁出入約的關鍵一步。面對如此攻勢,俄羅斯絕地反擊,在烏克蘭危機中立場強硬,將克里米亞納入俄疆域。
目前,俄羅斯在烏克蘭東南部動盪中表現克制。前不久,經過俄羅斯總統特使盧金斡旋,被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扣押的7名歐安組織觀察員獲釋。烏克蘭兩州獨立並希加入俄羅斯,俄未表接受。
近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俄在烏克蘭東南部動盪中不會派俄軍捲入。這些說明俄羅斯並非一味想與西方對抗,對烏克蘭下一步走向,尤其是總統選舉持開放態度,留有餘地。
從俄羅斯、美國與歐盟、烏克蘭政府等各方言行看,烏克蘭危機逐步緩和並取得妥協還是可能的。
烏克蘭總統選舉是關鍵節點。目前競選民意調查呼聲最高的是一位無黨派議員和企業家,在俄有投資和工廠。同時,2013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1.3%,俄經濟如因烏克蘭局勢惡化美歐制裁延伸到金融領域,將受到嚴重打擊。對此,俄羅斯需要考慮。
烏國危機西方挑起 有機會緩和
再則,美歐壓縮俄戰略空間意圖未變,但也不想重啟「冷戰」。美歐在如何對待俄羅斯問題上也有不同看法,德國明顯持保留態度。烏克蘭局勢動盪還將持續,化解危機需各方合作,也需要時間。究竟結果如何尚難斷定。
至於炒作中、俄、伊朗想在歐亞大陸做大、推翻現有國際秩序的說法,純粹是冷戰思維延續,是西方新保守主義想樹立新「假想敵」,為圍堵、遏制中、俄製造藉口。
中國改革開放實踐表明,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與全球治理,是國際秩序的參與者、維護者和受益者。中國與很多國家建立了戰略合作或夥伴關係,正與美國建設「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新型大國關係。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國際安全做出重要貢獻,是5個常任國中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超過一萬名官兵。
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20國集團等國際組織中,倡導改革全球治理機制包括國際貨幣體系,並非想推翻全球治理機制,而是希望全球治理機制能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反映國際政治和經濟現實。從中國積極參與20國集團峰會、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和其他全球治理機制實踐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國的積極、建設性作用。
積極全球治理 京起大國作用
記得在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關鍵時刻,中國首當其衝於當年11月初推出積極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為其他主要經濟體採取類似行動樹立榜樣。到20094月初,又是中國在20國集團倫敦峰會上,帶頭認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券,擴大貨幣基金組織救助資金盤子,增強了國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在伊朗核問題、敘利亞、烏克蘭危機中,中國秉承國際法原則和一貫立場,公正、公平地處理問題,發揮了負責任大國作用。
炒作中國想當「亞洲霸主」同樣荒謬,與事實不符。中國長期實行睦鄰、富鄰政策,與周邊國家一起建設互聯互通基礎設施,讓中國改革開放成果惠及鄰國。中國與東盟經濟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2012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4,000多億美元,是10年前5倍,相互投資逾1,000億美元,是10年前3倍。預計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1萬億美元,新增雙向投資1,500億美元。不久前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就是希望從區域治理高度設計和規劃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國與個別鄰國有海洋權益爭端,這是現實,無法也不必迴避。中國依照國際法原則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無可厚非。中國倡導通過雙邊和平談判解決爭端,暫時解決不了,就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有關資源。中國同時主張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態惡化。中國這一立場從來就沒有改變。現在東亞地區和南海究竟是誰在製造是非?各國很清楚。
美國從來都在亞洲 何須重返?
美國重返亞洲,在亞洲搞「再平衡」,慫恿個別國家鋌而走險,目標明顯,已對中國與周邊國家地緣政治帶來巨大衝擊。這是危險的選擇。美國應做深刻反省。如果再以某種理論來為「冷戰」思維辯護,就可能在危險道路上愈滑愈遠。相信這不是美國主流思想。最近已有美國學者出來批評這種荒誕說法。
美國重返亞洲是偽命題。美國歷來是亞洲重要力量,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亞洲。美國在西太平洋軍事戰略力量佔據美軍一半以上。美國與日本、澳洲、菲律賓等國軍事同盟是美全球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最近在東亞海洋權益爭端中力挺日本和菲律賓,再次表明美國比任何時期都更深捲入亞洲矛盾。
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邏輯上自相矛盾,長遠看不符合美國利益。美國「再平衡」對象是中國,大家心知肚明。從地緣政治看,美國「亞洲再平衡」有政治、安全、經濟三抓手。
政治安全經濟 美遏華3
1、政治和安全領域,美國強化與亞洲國家軍事同盟關係,並插手中國與有關國家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致使中國周邊烽火四起。這與冷戰時期別無二致,就是給中國製造麻煩。美國內新保守主義樂此不疲,惟恐天下不亂。
中國發展勢頭難以阻擋。東亞、東北亞安全框架離不開中國參與。地緣政治冷戰時期製造「敵人」的做法已經過時,只會適得其反,損害美國根本利益。
2、經濟領域。中美是利益共同體,經濟相互依賴,是兩國關係「穩定器」。隨着中國國內消費社會形成和擴大,中國經濟對美國重要性將持續增加。美國積極推進「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關係協定」談判,試圖排擠中國,壓縮中國發展空間,一不可能,二會損害美國經濟復甦。
3、盡管美國抱住「再平衡」戰略不放,中國並未隨美「平衡曲」起舞。中國領導人提出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是希望兩國走出新時代守成大國與後起大國和平競爭相處之道。

烏克蘭危機遲早會解決,重要的是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今後中國將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希望別國也走和平發展之路,共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和區域治理機制。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中國應對主權爭端應有新思路

<轉載自2014520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近日越南發生的反華騷亂對於中國來說堪稱標誌性事件,標誌着圍繞中國的領土(領海)主權爭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這一階段,過去那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應對單一事件的模式已經完全不適用。

當今世界,就島嶼爭端而言,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面對這麽多國家此伏彼起的「攻訐」。回想2013年安倍晉三在任日本首相時,中國雖然很快就陷入與「安倍日本」的釣魚島爭端,但也還在「中國東盟」自貿區順利推進的「蜜月期」,雖與菲、越等國也有島嶼爭端,但局面大致還算平穩。孰料,此後如同打開潘多拉之匣,不僅以越南、菲律賓為首的聲索國愈鬧愈兇,東盟其他一些國家的態度也有所變化。而今次中越的新麻煩則標誌着島爭已從外交領域向國際關係至關重要的經濟層面乃至整個國家關係燃燒,且從未有過地逼近戰爭邊緣……

上述事實表明:圍繞中國的島爭不再是一個個事件間隔而來,中國尚可依次「滅火」,而是:一、可以在多個國家同時燃燒——如近期之菲、越兩國同時發難;二、即便對同一個國家,也要面對海上與發難國國內不止一個「戰場」;三、島爭對手國在增加,如因中國護照九段線涵蓋納土納群島,東盟老大印尼加入與中國島爭的戰線。凡此種種,都要求中國有全新應對。

需進行4點全局反思

對於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的步步緊逼,包括此次暴力反華事件,中國必須慎重應對,不要讓事件打亂中國在東盟地區的經貿戰略佈局,從而影響中國的和平崛起。中越關係處理好壞對中國與東盟關係以至中國整個外部環境的營造都至關重要。

具體到今次越南騷亂中中國對本國企業利益的保護,亦需進行全局性反思:一是全球各建交國的環境評估,尤其是有較大矛盾國家的危險評估,應納入外交部對各駐外使領館的工作要求,建立預警機制;二是新起爭端的緊急應對要有「廣度」觀念,如今次越南騷亂就是由海上擴及陸地:三是處理國家關係的「去舊迎新」,如此前的利比亞變局,中國奉行半個多世紀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亟待賦予新的內容,以免中國在「後卡扎菲」之利比亞企業利益受損。四是發揮多渠道作用,如全國人大發聲、本國媒體譴責,襄助政府外交。


總而言之,在處理日益複雜、尖銳的島爭中,中國的應對應有新的思路。

中國「大而不倒」 美國合作勝圍堵

<轉載自2014520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懷暢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戰略分析師>
423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相繼訪問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四國。
在為期一周的高調訪問中,奧巴馬明確表示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並宣稱解禁日本集體自衞權將有利於日美兩國,這是在任美國總統首次做此表述。
對於韓國,奧巴馬堅稱將毫不猶豫地使用軍事力量以捍衞美國及其盟友的生活方式。對菲律賓,又簽署了為期10年,主要內容是允許美國增加駐軍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
美縱重返亞洲 難阻中國崛起
奧巴馬此行是為了推進亞太的再平衡戰略,圍繞圍堵中國的主題加強美國與盟國的關係。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不僅奧巴馬高度關注的TPP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沒有在此次亞太之行上取得進展,其針對中國的戰略設計和往常一樣也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效果——不管你如何應對,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就在這裏,而隨着美國自身實力的相對衰落,以及美國亞太盟國與中國實力差距的愈來愈大,傳統的離岸平衡手發揮作用的餘地也日益受到質疑,「接受中國」將成為美國不得不接受的戰略選擇。
任何戰略設計都要圍繞國家利益的收益展開,美國在2009年推行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的戰略以來,既沒有阻止中國的快速崛起,也沒有解決北韓的核問題,更沒有給亞洲帶來應有的穩定和經濟繁榮。幾年的時間過去了,除了給幾個盟友一些華而不實的承諾之外,美國在亞太幾乎無所作為。
再平衡的原意是整合加強盟友的力量,增強盟友分擔國際責任的能力。然而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日本和南韓仍然圍繞歷史、領土問題爭吵不斷,雙方的情報無法共享,在對華、對北韓等問題上均無法協調一致。
澳洲、新加坡等傳統盟友仍然無法在亞太的安全問題上發揮太大的作用,而在經濟問題上則無一例外的看中中國的市場潛力。越南盡管面對與中國解決南海爭端的難題,但是面對美國的拉攏仍然保持高度的警惕,不願於美國走得太近。菲律賓的對美關係則成為了不成熟政客手中的遊戲,僅想以此為憑藉成為南海局勢的麻煩製造者,卻不願意實質性的推進美菲軍事同盟,充當對抗中國的馬前卒。
如今的美國仍然在收拾小布殊時期的爛攤子,面臨着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收尾問題,面臨着中東巴以談判的破產、伊朗擁核的堅決決心、烏克蘭的日益巴爾幹化、俄羅斯與美國的漸行漸遠,以及巴西、委內瑞拉在拉美地區形成的「去美國化集團」。面對國際局勢的風起雲湧,美國卻要收緊銀根,在十年內削減一萬億美元以上的軍費開支。
體面撤出亞太 與華共訂規則
在這種情形下,未來美國在亞太地區有三個戰略選擇:
第一,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體面的撤出亞太,憑藉關島、夏威夷等關鍵性的島嶼維持對華的軍事優勢。
第二,加強和盟友之間的關係,增強盟友的實力,借助盟友的力量繼續主導亞太的局勢。
第三,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與中國共同制定未來的國際規則。
美國之前的所謂重返亞太以及亞太再平衡戰略,主要是以第一條選擇為底綫,以第二條為主要內容展開的。隨着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效,未來美國別無選擇,只能在第三條上有所作為。
華興美衰 不代表軍事對抗
美國國內部分學者已經認識到:中國從經濟到軍事的各個領域都將在一代人的時間內趕上美國。如今的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外滙儲備,也擁有全球最多的過剩產能,恰如二戰結束之後的美國。在美國2009年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中國已經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公司簽訂了1,000多億美元的貸款合同,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援助和補貼,中國已經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世界銀行。
在未來二十年,中國將實現約3億人的城鎮化,這也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在這種情況下,誰失去了中國,誰就失去了機會。面對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ll)的中國,美國應該意識到冷戰時期制定的「接觸加壓制」的對華戰略,已經不能覆蓋未來中美關係的實質性問題。
隨着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美國原有的亞太盟國由於與中國實力對比的變化,日益由核心走向了邊緣。中國的崛起是勢不可擋的歷史進程,隨着中國的崛起,原有的地緣政治結構,只有適應這一「中國規則」才能避免被由中國崛起推動的全球化浪潮淘汰的危險。而中國崛起的過程,並不意味着美國與中國之間軍事對抗風險的提高。
美國戰略學者托馬斯巴尼特(Thomas P.M. Barnett)在《大視野大戰略:縮小斷層帶的新思維》(Blueprint for ActionA Future Worth Creating)一書中透露,他曾經與美國空軍的少將里奇哈桑圍繞可能出現的中美衝突進行推演,其場景不僅包括北韓政權崩潰,也包括日本軍事崛起、中國西部動亂以及台灣獨立等內容,然而推演的結果表明,任何一個場景都沒有演變為中美之間的軍事對抗,最終的結構都是美國逐漸學會適應「中國規則」,適應中國成為亞太安全事務的中心角色。
隨着全球化的發展,經濟必然去中心化,導致美國的沒落不可避免,但是美國的沒落並不意味着美國變成了一個小國,而是意味着美國與世界,與其他國家的相處之道發生了改變。美國的衰落不在於艦隊不夠用了,也不在於核彈頭數量減少了,而在於全球秩序的形成規則發生了變化。權力的制約關係從雙邊、多邊這樣的物理範疇,轉變成立更富有生態性的社會範疇。
美臨中期選舉 戰略重組此其時
在這裏,朋友潛在對手是同時存在的,衝突與合作是並存的,國家間的競爭不再是以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本地生產總值)和軍事力量為標準的存量與存量的競爭,而是以全球貨幣環流為代表的全球體系內流量與流量的競爭。軍事的強制作用在下降,傳統的規則面臨着新規則的挑戰,但並不是新規則取代舊規則,而是新舊規則疊加在一起、糾纏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舊歐洲時代的離岸平衡手自然也無法在這種環境下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
未來的美國已經不可能再將自己定位為全球的霸主、全球的警察、全球的保母,但美國仍有可能成為召集人、催化劑以及緊急救援隊,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只有適應中國的存在,才能實現權力形態的轉變。因此未來的中美關係不僅僅是強調共同利益的利益攸關方(stakeholder)的概念,也不僅僅是強調彼此底綫的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Resolve)的概念,而應該是面向下一個時代的合夥人(Partner)的概念。
美國的中期選舉已經逐漸拉開序幕,毫無疑問,美國將藉此重新評估亞太及全球的戰略。哈格爾、鄧普西、克里等人組成的安全團隊也與奧巴馬政府一樣逐漸進入「看守內閣」時期,未來伴隨總統安全團隊的重組,美國的安全、外交決策機制和評估機制也將進行調整。

學會適應中國規則,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上台後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