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日韓政經惡鬥 礙美重返亞太

<轉載自2014214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美國在東亞並無像北約般的嚴密組織,只能靠跟多國締結雙邊協議來組織東亞戰略,其東亞策略能否順利執行,視乎能否確保日本、韓國、澳洲及新加坡等國合作。區內兩大盟友日韓交惡,成為奧巴馬「重返亞太」戰略的重大障礙。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去年9月見韓國總統朴槿惠,本希望游說她改善跟日本關係,豈料朴槿惠態度強硬,直斥日本無誠意撫平對韓國殖民造成的創傷,反促美國敦促日本檢點些。她反問哈格爾:「若德國繼續用言行在傷口灑鹽,歐洲可能融合嗎?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一直推動的情報互享已因日韓交惡停滯不前,日韓軍方高層去年11月會談便不歡而散。安倍去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後,韓國更積極在歷史問題上狙擊日本。

有別於過往日韓領袖慣例,朴槿惠上任了一年仍未跟安倍舉行峰會。

相比之下,中韓關係愈來愈密切,她去年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議在哈爾濱建設紀念碑,紀念刺殺日本首相伊滕博文的韓國民族英雄安重根。紀念館早前落成,惹日本不滿。

有分析認為,因朴槿惠的父親、前總統朴正熙曾在日軍服役,為洗脫「親日」嫌疑,朴槿惠對在「慰安婦」等歷史問題及領土爭議上,難以對日本退讓。但日韓兩國同時換上強硬民族主義者作領袖,卻讓奧巴馬頭痛。

東北亞過去20多年的發展亦令美日韓地區安全共同利益出現變數。曾任美國駐日大使特別顧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考爾德(Kent Calder) 早前撰文分析稱,美日韓三國本來一致的地區安全利益近年生變,對美國來說,三國間的合作雖日趨重要,但亦更困難。
 
考爾德指出,日韓美聯盟面對三大挑戰:其一,中國成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其二,朝鮮政權出現動盪,若朝鮮政權崩潰,朝韓統一,失去朝鮮這個威脅的日韓更欠合作動機;其三,隨韓國經濟崛起,日韓已在多個領域上成競爭者,而日本量化寬鬆壓日圓匯價、刺激本國經濟同時,卻衝擊韓國經濟,惹韓國不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