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王張會明登場 官方接觸啟動 陸拒兩家傳媒採訪 綠營譴責

<轉載自201421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21年前,辜、汪在新加坡隔會議桌執手一握,形同跨越了台灣海峽地理上的阻隔;21年後,兩岸在辜汪會談基礎上持續推進,如今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即將在11日以正式官銜、真正跨過海峽登陸,並開啟兩岸官方對話序幕,從政治及歷史意義而言,「王張會談」已超乎「辜汪會談」。

這場兩岸事務首長首次的正式會晤,和去年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兩人在場外的「自然互動」大不相同,王張兩人會面並互稱官銜,意味兩岸進入官方交流制度化時代。作為兩岸關係邁向嶄新階段分水嶺的王張會談,自然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具「承上啟下」意義

而對照21年前後的兩岸關係,也演繹了一個「快」字。當兩岸關係走了十幾年仍卡在《國統綱領》的近程階段,「王張會談」卻直搗中程的互信合作階段,王張會的實現,形同觸動了快轉按鈕,其後續推進兩岸發展的力道及速度,將遠勝辜汪會談。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表示,兩岸發展的關鍵問題在於「找到一把合適的鑰匙」,只要有一個雙方都接受的辦法,無論王張會或是馬習會均水到渠成。

他認為,21年前後的辜汪會談和王張會談,有不同的歷史背景與條件,當年辜汪會談石破天驚,但王張會談的歷史性並不亞於辜汪會談。尤其王張會談將開啟台灣與大陸主管兩岸事務機構「承上啟下」的作用,未來將更有效解決兩岸問題,其意義不容忽視。

他說,從國共兩黨領導人會面角度而言,連戰及吳伯雄均曾受馬的委託和習近平會晤,再往下則有兩會的協商機制,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的會談則介於兩者間,一旦正式開啟對話機制,作用明顯。

兩岸兩會自1993年辜汪會談後,建立起經濟性、功能性及事務性協商機制,如今王張會談代表白手套即將脫去,他認為,未來兩岸在問題處理及機制建立上,也將更加有效且具權威性;面對兩會無法解決的政治議題等,陸委會及國台辦將發揮更大功能。

雖然一場王張會談僅能說是「完成半套」,不意味海基、海協時代就此立刻謝幕,但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邵宗海說,過去由海基、海協協商談判的機制,未來變成前半段由官方直接對話。如王郁琦此行將談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同時也向陸方表態,台灣有意願同時加入TPPRCEP。隨官方在談判中的角色更重,兩會逐漸退場,也是王張會談後可預見的未來。

不過,除了突顯這場會談中官方正式接觸的色彩,周志懷認為,王張會談很重要的意義,在於解釋了兩岸關係進展究竟是快還是慢?

「王張會談是兩岸關係很重要的階段。」邵宗海說,在兩岸關係中程階段,第一個就是「兩岸應建立對等的官方溝通管道」,正如王郁琦此行登陸所強調的「對等、尊嚴」基調。

儘管陸委會強調,王張會談將就陸委會與國台辦的事務溝通、交流,不會主動提及「馬習會」,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也與「馬習會」兩者並無直接關係。但邵宗海認為,一旦實現王張會談,下一步促成兩岸高層領導人的會晤也指日可待。

他認為,若「馬習會」成真,也表示兩岸已走入《國統綱領》中程階段最後一個指標:「推動兩岸高層人士互訪」。

民進黨10日說,大陸拒發簽證給台灣蘋果日報及美國自由亞洲電台駐台記者採訪「王張會」,民進黨表示憤慨與譴責。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透過簡訊指出,民進黨表達憤慨與譴責,民進黨願作台人與新聞自由後盾,要求馬政府立刻向北京表達嚴正立場,並改正此一嚴重侵犯新聞自由的錯誤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