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習「踹鷹」回擊美 打主人給狗看

<轉載自20131218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中國在東海建立識別區後,雖然美國似力圖控制局勢以免過度激化而失控,但風險依舊高企,南海中美軍艦對峙便是反映之一。看來暫時擦槍走火的危險不高,但從長遠看,中美地緣政治對抗已再上台階,要退回亦將不易。
美日避忌 中方識別區見成果

在中國設區後,南韓亦宣布擴大原有的識別區,且與中國的大幅重疊,還包含雙方有爭議的蘇岩礁(Socotra Rock)。但由於中韓沒有對抗意識,近年更大力促進合作關係,故發生摩擦的機會不大,雙方自會知所進退避免生事。這由中國的溫和反應便可知道,只表示遺憾和可保持溝通。
日本方面亦有新動作,據報已不再禁制民航公司向中國通報航班。這樣的轉軚並不意外,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訪日後,雙方同意統一民航行動,而美國早已通知民航通報,日本自不能走相反路綫。這說明只能是附庸跟主子走而非相反,而日本至少暫時還是要聽美國的。因此可以判定東海識別區會暫時無事;美國既不想硬碰中國,日本自也不敢出位搞事。

華打圍棋戰略 逐步收緊套索
南海的中美軍艦在12月初又玩了一次「邊緣遊戲」(brinkmanship),而事件也傳遞了重要信息。一是中國不怕硬碰,已準備了會擦槍走火。二是美國不想硬碰,結果臨崖勒馬。事件也令美國明白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兔急踹鷹」的真意所在:「踹」是來真的。

無論如何,從目前形勢看,中國建立識別區,美日口說不承認實則有避忌,故中國可說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因此也應更詳細地審視中國建區的戰略路向。有兩方評論認為中國是在玩圍棋戰略,每一步均非直接殺着,但都是在逐步收緊套索,最終迫對手認輸。此乃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包道格(Douglas Paal)的觀點,說法並不無道理。
解決東海戰略 直搗黃龍之意

更重要的是察看中國的戰略選擇。中國沿岸的東海、台海及南海均有紛爭,其中東海是龍頭也最難碰,因要直接面對美日軍盟。現時台海形勢較平靜,故不宜在此點火,可選擇的是東海或南海,選南海是避重就輕,選東海是避輕就重,有擒賊先擒王和直搗黃龍之意。事實上,東海紛爭解決,台海南海的也自然很易解決。
此外,還要看中國選擇打擊的對象。許多人包括筆者都曾以為中國會在南海動手,爭論的只是動誰:菲律賓或越南?這是「打狗給主人看」策略,正如鄧小平1979年打越南,和俄國2008年打格魯吉亞(Georgia)一樣。鄧是打給蘇聯看,俄國是打給北約看,結果「主人」都沒甚麼大反應。

但中國建立識別區後,看來也不似會動菲越了。建區表面是對抗日本,更深一層是挑戰美國的西太主導地位。還須注意之前有日艦進入中國海軍演習區,中國只在事後批責,當時卻沒甚行動,但這次美艦想窺探演習卻遭遇強力攔阻。這些事態顯示中國索性直接回擊美國,是「打主人給狗看」策略。其意義是讓「狗」們知道:你的主人我也不怕,何況是「狗」?習近平「踹鷹」之精義或許就在此,且鄧打「狗」而習打「主人」,更有青出於藍和長江後浪推前浪之勢。
踹鷹打正痛處 挑戰美國霸權

「踹鷹」打正痛處,也可從海外鷹派評論中看到,如《華爾街日報》連篇評論咒罵中國的侵略性及顯示肌肉,並要求美國強硬回應和不能減低軍費開支。又如英國《金融時報》的飛利浦史蒂芬(Philip Stephens)連篇文章,一面大罵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向中國叩頭,不在人權及識別區上發聲,又罵中國像一部「引力機器」(gravity machine)向鄰國施壓。也有不少西方評論作較「理性」的分析,認為中國建區之舉違反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策略,又得不償失云云。其主要論點是這促成了美日加強合作,和引起鄰國不安等。事實是美日一早已在加強合作對付中國,中國只是反制而已。鄰國中也除了少數如菲越等,都會接受並適應中國的新原則:不以犧牲國家民族利益換友好。
總之,建區之舉已取得初步成果,在戰略上踏出了挑戰美國西太霸權的第一步,從長遠看有利於保衞東台南三海的國家權益。在戰術上則測試出美國短期內不願硬碰的底綫,即默認了中國的新權益觀。同時也試出了美日的主奴關係現狀:美國不硬碰令日本尷尬。當然,中國也要全力部署,應對建區帶來的新風險及地緣政治新形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