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促兩岸關係 京須聽綠營聲音

<轉載自20131214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江素惠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會主席>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上任半年多,試圖全面了解對台事務,應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的邀請跨海而來第一次赴台灣訪問,感受了台灣的脈動與心跳,農民的企盼、企業界的憂心。
陳德銘到訪海基會的同時,在海基會大樓外的交叉路口,支持或抗議的各方勢力各據一角,表達立場,過程理性和平,也見證了台灣多元社會的人文風景。

與農戶「把菜談」 體察民情
陳德銘於12年前曾以蘇州市委書記的身份赴台訪問,此次來訪乃在於落實兩會高層互訪,及參觀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探討兩岸未來合作發展的可能。

陳德銘這次87夜的行程,安排的非常豐富緊湊,一位記者全程採訪陳德銘的參訪過程,結束後,他表示看見一位有國際視野的海協會會長,如何從國際去看兩岸,並且努力找出切點。
陳德銘並不是到台灣進行政治表演秀,說一些言不及義的場面話,或是蜻蜓點水來去匆匆,船過水無痕。記者發現,從農業、傳統產業、港口、科技業,陳德銘問的問題總是比說的話還多,他會蹲在農田裏與農民「把菜而談」,希望了解實際的問題。陳德銘赴台參訪不是為訪問而訪問,而是為了深入了解情況,同時具體解決問題。

展京政策風向 對綠營保留
陳德銘訪台的表現,確實讓人印象深刻,過去也有媒體提出「鄭立中現象」,是指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在短短幾年內,幾乎全台走透透,深入基層鄉鎮市區,具體解決民眾關注的兩岸產經農業等合作問題,並展現親民、誠懇、柔軟和毫無官僚氣的風格。

由陳德銘的行程來看也正展現了北京政策的風向標,他拜訪的均是藍營的縣市長,接受藍營大老的宴請,行程沒有安排拜會綠營的縣市長。陳德銘的行程中沒有聽到綠營的聲音與訴求,就很難摸透綠營的想法,此亦表現北京對綠營的保留。北京對民進黨還是有情結,政策上希望與綠營多溝通,了解台灣除了國民黨外,另外百分之四十人民的心聲。
陳德銘訪台最後一日,拜會了兩大企業家鴻海郭台銘和宏達電王雪紅,此兩位大企業家在大陸都有甚具規模的投資,且於上屆總統大選最後關鍵時刻出來挺馬英九,早已被封為「紅頂商人」,陳德銘特別會見他們,民眾自有不同的詮釋。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就語重心長地表示,應多傾聽中小企業的聲音,才能讓兩岸心靈相通。台灣中小企業人口約850萬人,佔台灣全部就業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中小企業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迹不容忽視,北京重視大台商,但不能只傾聽大台商的聲音,而忽視了中小企業的呼喚。
國台辦最近的人事大搬風中,原政黨局副局長王小兵調任海協會,出任海協會的首席副秘書長,王小兵是了解台灣政情人士,也是台商台胞們親密好友,鄭立中赴台跑遍了300多個鄉鎮,伴其左右甚至打前鋒的就是王小兵,人如其名小兵立大功,他對台灣的政黨及政治人物了解如指掌,分析精闢。這次回鍋海協會,顯示大陸對海協會的功能有刻意強化的意圖。

曾任商務部長的陳德銘,熟悉兩岸的企業,由陳德銘來訪的姿態,加上海協會的新布局,更可全方位地推進台商工作。
北京關心協議簽定 勿急進

陳德銘事先聲明此行不是為催促通過服貿協議而來,而聚焦經貿的參訪。服貿協議從6月簽署後至今仍卡在立法院,民進黨的拖延杯葛,讓馬政府十分憂心,恐影響台灣經濟自由化速度,後續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也可能因此停滯,馬政府面對此議題力有不逮,北京關切但不必越俎代庖,否則易激起台灣民眾的疑慮,為何北京如此着急,有何用意?
陳德銘一趟台灣行在兩岸間必有所省思,兩岸關係要繼續深化,就須了解台灣各階層的心聲,兩岸從經貿走向政治對話,除了表達善意外,更應相互尊重,才能建立互信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