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只懂依賴東江水 港不思進取

<轉載自20131231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GREEN FORUM 撰文: 劉素 思匯政策研究所大中華及水政策研究主管>

曾幾何時,香港水務獨步天下,彈丸之地,成就輝煌。
從上個世紀之初就採用雨污分流,到建設海底淡水輸送系統;從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海水沖廁系統、到海中修建的「船灣淡水湖」和「萬宜水庫」;從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樂安排」海水化淡廠,到中國第一個跨流域調水「東江供水」工程,一路走來,無不顯示出對水資源長遠解決方案的決心和探求。

星港同經制水 現況卻大不同
遺憾的是,回歸成為定局以來,當局在水資源方面的舉措故步自封、乏善可陳。而與香港同處於水資源天然匱乏的新加坡,卻在此期間獲得長足進步,成功轉型為花園城市和國際水業中心,不僅擺脫了水資源完全依賴進口的困局、而且通過水務創新和發展,製造就業,發展經濟。

為甚麼新加坡可以,而香港不能?
如果把鏡頭拉回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可以清楚的看到,兩個城市的水政策,有着相似的起點,卻走向不同的結局。

1963年六月,香港實施了最高等級的制水,市民每四天才能獲得供水4小時,如此制水持續了整整一年。同年四月,新加坡實施了每天日間制水12小時,從一開始的分區制水、很快擴展到全域制水,並持續十個月。兩個城市這一時期的的制水,成為史上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制水而載入各自史冊。
如此經歷使得兩城當局認識到:必須採取重大措施,解決長期及穩定的供水,以免未來再次陷入同樣困境、並防患於未然、令將來毋須因為水資源匱乏而受到掣肘。1965年,是兩城水資源政策未來走向的轉折點。

港棄海水化淡 星成四大支柱
1960年,東深供水工程的關鍵——深圳水庫在全國水利大躍進中落成,彼時港英當局看到跨境購水的可能、開始與廣東省寶安縣當局接觸,以每立方米0.022元人民幣的價格每年從寶安購水2,272萬立方米,並於同年獲得供水,196364年因大旱中斷,港英當局遂提出建造東江供水工程,從東江引水以確保穩定供水。提議得到中方高度重視和積極回應,並由中方擠出資金、投資及承建東深工程,於1965年起正式對港供水。

1985年,東深工程對港供水已超過本港全年食水供應的50%。自此,香港走向東深供水依賴格局,而1992年拆卸「樂安排」海水化淡廠,象徵着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水務創新基本停頓。
同樣是在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宣告獨立。彼時的新加坡幾乎100%的依賴於馬來西亞柔佛州(Johor State)的供水。盡管新加坡於1961年及1962年與柔佛州簽訂的兩份長期供水協議(到期日分別為2011年及2061年)均在起草獨立協議時、寫入馬來西亞憲法、獲得憲制保障,但新加坡沒有停步不前。

港人日均用220 星設限145
1972年制定第一份水資源總體規劃(1st Water Master Plan)以來,新加坡採取了包括「新生水」(經淨化的高質素回收水)、「海水化淡」、「大面積擴大本地集水區」等一系列水務創新措施,構建了國家「四大水喉」,以確保供水的長期、穩定和自主性。在香港失敗了的海水化淡,在新加坡獲得蓬勃發展,成為國家「四大水喉」的支柱之一。當2011年第一份供水協議到期時,新加坡並沒有嘗試尋求續期。而距離第二份供水協議到期日2061年還有不到50年,新加坡政府已經宣告並不打算續約。

展望前景,香港似乎安於現狀,繼續沉浸於未來二十年仍然享有每年獲得佔本地水需求7080%的東江供水。而同時,新加坡居安思危,繼續尋求水務擴張和水務創新。在新的水資源總體規劃中,新加坡計劃到2060年,把佔全國90%的土地變身為集水區(目前為67%),並使新生水佔總供水的50%、海水化淡佔30%。屆時,新加坡可望實現水資源的自給自足。為達目標,新加坡進一步要求國民減少日均用水量到每人每日145升,而香港目前是220升,且無減量目標。
兩個城市有着相似的殖民地歷史、處於相似的水資源匱乏的起點、同樣經歷過政權更替、管治移交、飽受缺水的痛苦,但卻在水資源管理的政策走向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取態。

東江供水將議價 港須跳出框框
新加坡致力於水資源自給自足,而香港對廣東省水資源的依賴日益深化,以至於喪失其早期水務創新的動力和積極進取的態度。當新加坡制定未來五十年的水資源藍圖時,香港特區政府有甚麼長遠水規劃,能保證2047年後,香港供水不因氣候變化、地區差異、以至於「一國兩制」大政方針的改變而改變?

一位水專家說得好:「世界上稀有的不是水,而是好的水資源政策。」香港水資源管理政策的現狀,正是寫照。
東江供水新一輪議價即將展開,香港必須跳出框框,將整個中國水資源現狀及華南、珠三角發展前景綜合考慮,從長計議。並從新加坡的歷程中汲取經驗。固然香港不可全盤照搬新加坡的實踐,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匯政策研究所最新報告「水之雙城記:香港與新加坡的水資源依賴與應對策略」提供詳盡分析。

是時候將香港水資源管理長遠策略納入施政報告,從對未來、對區域和對國家負責的層面,盡快制定長期策略。從現在起到2047年,只剩34年,東深工程從構思到完善,用了半個世紀。政府沒有時間可以拖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