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金磚峰會突顯中國外交特性

<轉載自201795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時事評論員>
連日來,金磚五國以及埃及、畿內亞、墨西哥、塔吉克斯坦、泰國的領導人相聚廈門。作為中共十九大召開前的外交「收官之作」,筆者試從中一窺中國外交的新特性。
首先,這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中的「金磚+」模式備受矚目。「金磚+」的5個國家分屬非洲、亞洲、北美洲,擁有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中國作為邀請國,通過這一模式擴大「金磚朋友圈」,突顯其在處理國際關係時的包容特性。
有評論稱,金磚五國恐會因相互間的矛盾而作「鳥獸散」。但事實上,國家間的包容性弱化了矛盾,這也是國人經常講的求同存異。金磚五國本就是來自不同的大洲,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剛剛結束了邊境對峙,現在也攜手坐在一起共商發展。更何况全球的發展中國家數量過百,中國作為新一輪全球化「擁躉」,促進「南南合作」無可厚非,關於中國擴大勢力範圍的擔憂亦屬多餘。
其次,受邀請的五國在其各自區域內佔有重要戰略地位,她們的加入對促進多邊合作和經濟自由化大有裨益。而金磚五國各自的經濟民生發展都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難,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正當其時。另外,這次中國舉辦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被稱為是「迄今規模最大的」,由此看出金磚國家尤其是中國對經濟民生的重視,「外交為民」應是其重要政策思路。
中國已日益牢握外交主動權
再次,這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是繼去年G2020國集團)杭州峰會、今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中國政府又一次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中國愈來愈樂於成為各種國際交流對話的組織者,中國外交的「主動出擊」意識似乎愈來愈強了。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加、華盛頓厭煩多邊主義的時候,中國政府主動接過主持人的話筒,以東道主的身分,站在各種國際會議的核心位置。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已日益牢握外交主動權。

最近內地媒體對中國外交多有梳理報道,尤其是政論專題片《大國外交》頗受關注。輿論對近年來外交的回顧,可能預示着下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大,會對未來外交戰略定調。崛起中的中國能否獲得足夠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端的看外交戰略制訂的妥當與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