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民進黨逆民意備戰 偷襲推全動法受阻

<轉載自202335 明報 社評>

繼延長義務兵役至一年後,台灣民進黨當局近期又推出修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內容包括對全台16歲以上學生「動員造冊」,以及將媒體、網絡納入調查管控,引起要徵召「娃娃兵」、恢復戒嚴時期的新聞管控等疑慮。在各界反彈下,民進黨政府被迫宣布暫緩修法,但仍被質疑是在踢到鐵板後的緩兵之計。今次修法舉動鬼祟,被懷疑背後有美國的黑手,同時暴露民進黨為配合美方戰略,大動作為兩岸開戰做全面準備,為此,甚至不惜押上民意支持與選票做賭注,再度印證了去年九合一選舉中廣受回響的口號,「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

上月21日,台灣國防部突發公告,修訂2001年公布施行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將其更名為《全民防衛動員法》(簡稱「全動法」)。雖然名稱去掉了「準備」字樣,但內容仍涵蓋「動員準備階段」,而正是這個「準備階段」,被指定義模糊,給當局擴權「空白授權」。

高中生造冊惹娃娃兵疑慮 準備期管控傳媒箝制言論

今次修法引起最大反彈的是兩處條文,第一處是針對過去流於形式的青年學生動員,要求將16歲以上在校學生不分男女登記造冊「確實填報」,上傳當局的雲端系統,引起高中生上前線的疑慮。聯繫去年底當局將義務兵役由4個月延至一年,今次為16歲以上學生登記造冊,令學生及家長擔心,民進黨當局在打「娃娃兵」的主意。有論者指出,按照台灣現行憲法,平民百姓並無軍事任務,現在當局要對高中以上學生登記造冊,大有「全民皆兵」意味,有違憲之嫌。

全動法受詬病的第二處修法,是規定「因應不實訊息傳遞」,在「動員準備階段」主管機關應對出版、廣播電視、互聯網平台與應用服務提供者,以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調查、統計、編組及規劃。並在動員實施階段對上述業者「實施必要管制」,對散播所謂「不實訊息」者,可處監禁3年或100萬元新台幣的罰款。所謂「調查」就是針對媒體平台了解其收播(收視、閱讀)率如何、受眾有哪些,而「編組」就是在內部訂定不同的因應措施,至於「規劃」,就是要對採取非常手段及早訂立對策……連串舉措,猶如懸在傳媒頭上的利劍,令人想起台灣早年動員戡亂的戒嚴時代。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新修訂草案中對「動員準備」階段的定義過於模糊、寬泛,相當於開戰前的平時都算「準備期」,意味當局平時亦隨時可以管制傳媒,是人權和言論自由的大倒退。

全動法涉及的不止國防事務,還涉及內政部、教育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數位發展部等部會。如此重要的法律修訂,當局的行事方式卻很詭異,國防部上月21日預告修法草案總說明,但公告時間卻僅為14天,而非正常立法公告的60天,並在二·二八連休3日小長假前夕上網公告修正案條文,被指諸多語焉不詳,未諮詢學者專家,亦無聽取民意,就想貿然修法,當然引發軒然大波。

島內有分析指出,全動法修法的始作俑者既非國防部,更不是教育部,而是來自國安會和總統蔡英文,而背後很可能是來自美國的壓力。由於此番修法必會得罪青年和傳媒界,對於注重選戰的民進黨來說,寧肯失去民心與選票也要推動,足見外部壓力之強大。

全面備戰背後有美國壓力 暫時受阻下架或緩兵之計

美方一直認為台灣遭大陸「滲透」嚴重,缺乏對「認知作戰」的有效應對,又認為台灣兵源不足,難以應對長期戰爭,更重要的是,島內的抵抗意志不夠堅強,無法達成消耗中國的美方戰略目標。而全動法的修法目標,正為補足上述「缺陷」,可見民進黨當局對美方戰略的全力配合。只是這種全面備戰的姿態,與其口頭的「兵戎相見非選項,願求兩岸和平」根本是背道而馳,更違逆了台灣「避免戰爭,追求和平」的主流民意。

台灣民意基金會上周四(2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對於蔡英文「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贊同者不足四成,而不贊同者則佔44.3%,是其「職務表現贊同率」連續3個月低於40%,顯示其民望處於20195月以來最低迷時候,這一現象在總統大選年對執政黨是一大不利因素。

在遭到民意強烈反彈、反對黨國民黨宣示不會讓其過關的形勢下,台灣行政院前日終於表態全動法修法將「下架」,但分析認為這只不過是緩兵之計。去年民進黨推出或計劃推出的「數位中介服務法」、「保防工作法」等草案,都因有箝制言論、打壓人權的條款,遭社會強烈反對作罷。有分析指民進黨擅長用國安名義包裝獨裁法條,趁長假或其他重大議題時暗渡陳倉公布草案,並用立法院多數強推立法,若闖關失敗就會暫緩,然後換個包裝,重新上架。只要配合美國積極備戰的政策不變,類似的修法仍會層出不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