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處困境要務實 港獨不可行 衛奕信:香港勿成北京眼中威脅

<轉載自201769 明報 港聞版>
任內曾處理六四事件後香港信心危機的前港督衛奕信,在倫敦寓所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當前面對的社會撕裂、政府管治困難、中港關係緊張等問題,嚴峻程度遠不及1989年六四後的問題;香港人應保持樂觀務實,眼前困境並非無法解決。他強調,港獨訴求「完全不可行」,無論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或是現在,成功的要訣就是政治上不要被北京視為威脅。
衛奕信於1970年代開始處理香港問題,精通中文,是當年英國外交官中的中國通,1987年至92年擔任港督。他周三(7日)於倫敦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他在香港問題上一直是個樂觀主義者,香港回歸中國前夕不少人對香港前途作悲觀預測,「有六七本對香港前景作悲觀預測的書面世」,事實證明這些悲觀論調是錯誤的。
港回歸後 「得大於失」
他表示:「如果說香港沒有問題,那是愚蠢的。但你看看英國和歐洲,都面對大量問題。回歸20年後,香港仍然被視為全世界最佳的營商城市之一,經濟狀况仍然非常良好,一國兩制和法治仍然運作。」衛奕信認為,香港回歸後的「得分點」(plus points)遠多於「失分點」(minus points)。
現年82歲的衛奕信承認,行政長官面對的困難遠高於他擔任港督期間面對的處境。「當年的政治環境較簡單和穩定,立法局(現立法會)對政府運作也持合作態度。」
但衛奕信表示,1989年六四事件後香港受到的衝擊,是香港目前面對的問題無法比擬的。當時香港社會陷入信心危機,移民潮湧現,他為了重振港人信心,數月後公布逾千億港元的新機場核心工程計劃,並擴展大專教育(見另稿),更成功游說英國政府向香港5萬個家庭提供居英權。
他表示:「當時我向倫敦方面解釋,這是個重大危機,英國和香港政府必須做些事情,證明對香港保持信心。推行新機場計劃正說明我們對香港長遠前景抱有信心,我們投入的心血和金錢,將在英國在香港管治結束後令香港獲益。當時我對英國官員說,香港將渡過難關,而香港後來確實做到。」
規劃更遠未來 應對眼前危機
他總結處理六四事件後香港面對信心危機的經驗,是把眼光超越眼前的危機,並為未來作出規劃。
近年一些內地官員指香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程度逐漸下降,衛奕信認為,香港雖然佔中國全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不及20多年前,但香港仍然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部分。他表示,香港的法治制度是中國各城市中的典範,許多涉及中港兩地的商業糾紛都在香港仲裁,可見香港的法治制度對兩地均帶來裨益。
已離開香港四分之一個世紀的衛奕信,目前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他對港人的忠告是「保持自信及務實態度」。他表示,近年香港年輕人熱心參與政治是好事,但香港主流社會必須保持務實態度,了解在現實條件限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倡港獨是完全不可行的,這不會發生,而公開倡議港獨只會引起內地的警覺,對香港沒有好處。如果香港要保持成功,行事時必須令北京覺得香港不構成威脅,這在英國管治時期如是,現在也如是。」
慨嘆政改否決 「錯失機會」
衛奕信在任期間被視為對北京態度溫和,他對政改方案2015年被立法會否決感到非常可惜。他說:「如果當時向前邁進了一步,對香港會較好,這是一次錯失了的機會。我明白香港一些人希望步伐快一些,但政治是可能的藝術(Politics i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
當時港府的方案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框架,規定特首候選人限定23人;須取得過半提委支持才能成為候選人,泛民陣營及一些學者認為限制過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