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大部制改革 關鍵要肯「放權」

<轉載自2013315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兩會焦點 撰文:賀軍 國內知名民間智庫安邦諮詢高級研究員>
在市場傳聞已久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終於在10日公布。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兩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量不變。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個。具體改革內容包括:
第一,實行鐵路政企分開。將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不再保留鐵道部。
第二,組建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將國家人口和計生委的研究擬定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入國家發改委;不再保留衞生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第三,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保留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不再保留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單設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第四,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不再保留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鐵道部雖撤 2萬億債如何還?
第五,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國家海洋局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接受公安部業務指導;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海洋委員會。
第六,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將現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監會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改委管理;不再保留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
上述改革調整方案只是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開始,雖然撤掉了鐵道部,做大了交通部,但離真正的大部門制改革還有明顯距離。比如能源部並沒有成立,人口政策仍在強調計劃生育,國家發改委的職能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強化。
隨着鐵路總公司的成立,將會誕生一家掌管國內主要鐵路資產的壟斷央企,它將歸屬國資委來管轄。不過,鐵道部過去累積下來的近2萬億元債務將如何償還?這是國資委將面對的新問題。
上行下效,隨着國務院推出機構改革方案,地方政府也會緊跟其後,對本地政府機構做出相應調整。在全國範圍內,這雖然不會導致大規模解僱公務員,但相應的人事變動鬧出的動靜也不會小。
今次機構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七次政府機構改革,因此很多改革的過程並不讓人感到陌生。實際上,過去的每次機構改革,文件上的目的和核心都很明確,但每次改革並不徹底。比如,政企不分、政府職能轉變這些問題仍是現在甚至未來政府改革的主題。
表面機構調整 實際利益調整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過去的政府改革只重視機構的調整,而忽視了政府職能轉變。這樣形成的結果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並未真正得到扭轉,總是「換湯不換藥」。
如何才能真正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呢?關鍵不在削減政府官員的數量,而是在政府放權,一是放權給市場,二是放權給社會。
政府機構改革表面上是機構調整,背後實際上是權力的調整,是利益的調整。調整權力和利益,恰恰是改革中最難的地方。但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至今,在很多方面都已經沒有退路了,只有通過關鍵的改革突破,才有可能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開放市場准入 民眾參與管理
放權給市場,意味着政府要從市場當中抽身出來,政府對市場的影響主要應該體現在監管和引導上,而不是直接參與市場利益的爭奪。
放權給市場,還意味着政府大規模開放市場准入門檻,在很多領域裏讓民間資本自由進入,取消對國有企業的特權。
放權給社會,意味着讓更多的社會主體和民眾參與社會管理和協調,相比於過去政府把所有事情抓在手裏,培養壯大社會組織,無疑是緩解政府壓力、推進公民社會、增進社會民主的重要方式。
第七輪政府改革拉開了序幕,由於中國面臨的形勢不同,我們有足夠理由希望這次的政府機構改革與過去不同,真正對市場放權、對社會放權,實現政府職能的真正轉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