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海南島建成4處潛艇洞庫 防範潛在對手「先發制人」攻擊

<轉載自2013329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中國網報道,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等媒體揣測,中國在海南島某地建設的潛艇洞已投入使用。從美國數字地球公司的衛星照片來看,該洞庫位於水下,非常隱蔽。西方分析人士認為,基於有限的核潛艇資產,中國軍方正加緊考慮如何有效確保核潛艇的安全,以防範潛在對手的「先發制人」攻擊,大建隱蔽性好、抗打擊能力強的洞庫成為必然選擇。

天然的大型潛艇基地

報道稱,此前中國的潛艇主要部署在華北渤海灣沿岸,那裡雖有堅固且隱蔽的洞庫,配套設施完善,防禦嚴密,但渤海灣的水太淺,即便是潛艇前出至黃海大陸架,也有「龍困淺灘」之感,對隱蔽出航不利。不僅如此,中國的核潛艇要從渤海灣出航進人太平洋,會面臨美日綿密的水下偵聽網絡、空中反潛巡邏機及海上艦艇的圍追堵截。相比之下,海南島的條件要好得多,其周邊水域深度多超過60米,不僅非常便於潛艇的潛航,且從洞庫前出80千米,水深就達到200米,再往前則可進入深達數千米的南海海域自由航行,或通過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更重要的是,這裏遠離美日反潛監控網。

美國科學家聯盟(FAS)在對數字地球公司的衛星照片進行分析後指出,可大致被確認的海南島潛艇洞庫約有4個,都依托海港旁的山體而建。洞庫有地下和水下兩部分,其中水下部分面積大於地下部分。

大型鑽地彈直接打擊也難摧毀

每個洞口水下部分寬約16米,理論上可滿足戰略核潛艇的進出。每個洞庫在陸上還有兩個以上的出入口,其功能可能是與戰略公路連接,以便對核潛艇所需的彈藥、零部件、各種設備和物資等進行補給。洞庫的地下部分可能包括干船塢、儲藏室等,其中乾船塢可對核潛艇進行維護和保養,而儲藏室主要用來儲存核潛艇使用的導彈、魚雷、水雷等武器,據稱這些武器可供核潛艇進行10-15天的作戰。按照FAS的說法,海南島潛艇洞庫非常重視防護,不僅依靠天然的山體,而且還用混凝上進行加固,即使是美軍的大型鑽地彈直接實施打擊,也難以將其摧毀。

除洞庫之外,海南島基地還建有多座混凝土碼頭,既可以停靠核潛艇,也可以停靠船塢登陸艦、驅逐艦等水面艦艇。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稱,通過衛星照片可知,解放軍在此常態化停靠多艘攻擊核潛艇,但尚未發現戰略核潛艇的蹤迹。《漢和》揣測,海南島是中國海軍進入南海的門戶。攻擊核潛艇在這裏部署,有利於保衛南海航道以及原油和天然氣資源,也有利於應對突然爆發的衝突。報道還揣測,海南島遲早會進駐094型戰略核潛艇,解放軍可利用南海的水深條件,加大美軍對中國戰略核潛艇實施探測的難度。在該海域,戰略核潛艇可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實施有效的核反擊行動。

確保「二次核反擊」力量

西方防務界認為,中國一直傚法俄羅斯,採取「堡壘」戰略來提高自身海基核力量的安全性。但是,專家分析稱,中國的地理環境與俄羅斯不同,可能並不適合「堡壘」戰略。俄羅斯海軍專家認為,中國在戰略核潛艇的使用上可能採取「主動作為」的方式,即依靠廣闊的海洋來提高戰略核潛艇的隱蔽性和生存能力。

事實上,專家分析認為,大建洞庫和擁有有效的「二次核反擊」能力之間並不能劃等號。對解放軍而言,最根本的出路是增加投入,建造數量足夠的戰略核潛艇,實現戰備值班,確保至少有一艘戰略核潛艇隨時可執行「二次核反擊」任務。這樣,即便對手控制了核潛艇基地附近的海域,中國的海基核力量也不會失效。


328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在南海某海域開展立體補給和臨檢拿捕演練。圖為鏡泊湖補給艦()為蘭州艦補給油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