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地方不作為 新國五條恐流產

<轉載自2013329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北京觀察 撰文: 林美芬>

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閉幕後,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斷在講「中國夢」,並展開上任後的首次外訪活動,但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後就要面臨危機重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他的施政面臨諸多的挑戰。
當前擺在李克強面前的樓市問題,包括如何處理上屆政府留下的「新國五條」這個燙手問題。
倉卒出台 恐慌買樓反谷樓價
上屆政府趕在本月換屆前,在2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推出被稱為「新國五條」的樓市調控新政,並趕在兩會召開前,倉卒出台所謂的「新國五條」細則,目的是希望穩定預期,遏制樓價過快上漲。然而在沒有配套和具體操作細則配合下,就怱忙推出,特別是出售二手樓所得差額徵收20%的個人所得稅政策,引發各大城市出現恐慌性提前完成交易辦理過戶,進一步推高樓價,甚至引發「離婚潮」,使「新國五條」騎虎難下,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
今年以來樓價加速上漲,是促使政府出台新調控政策的主要原因。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今年2月份,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全國四個指標性城市的樓價,漲幅急速擴大並領跑全國,其中,北京和廣州的新建商品房住宅價格漲幅全國最高,按月上漲3.1%,比上月分別高出1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成交量暴增,樓市再次出現失控的迹象。
「新國五條」重提徵稅轉讓房產所得差額按20%徵收個人所得稅,顯示未來將朝市場經濟手段調控的方向,這是正確的。只是政策的匆忙出台,在沒有制定具體操作細則前就推出,結果是人為製造了恐慌,形成反對聲音,這增加了新政的實施難度。
由此,新一屆政府甫上任就要為「新國五條」折騰,中央與地方無可避免將進入新一輪的博弈,或者說,地方政府的不作為,可能使徵收20%個稅的政策「流產」或無疾而終。
損利益 地方不給力預告失敗
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互相觀望,說明了地方不願意嚴格執行新國五條,因為房地產依然是地方的經濟支柱產業,地方政府也無法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官員及其家族等既得利益者,本身都擁有大量房產,他們當然不希望利益受損。
「新國五條」的成敗取決於地方執行力,目前地方政府的表現很不給力,似乎預告了「新國五條」的失敗。樓市泡沫是未來內地經濟最大的風險所在,也是民眾普遍關注的經濟和社會民生問題,可惜李克強在317日舉行的首次總理記者會上,沒有觸及樓市問題,大家不知道他上任後的樓市政策思路。
事實上,當炒樓成為暴富的渠道時,當官員和富人動輒擁有數十套房子上百套房子的時候,蓋再多的房子,再多的供應也滿足不了需求,這對社會也是極大的資源浪費。當耕地一片片變成房地產項目,當耕地變成鋼根水泥的時候,未來誰來養活13億中國人?
「要住房找克強」 須大力改革
因此,新政府應逐步調整現行的住房政策思路,在保障剛性需求的首套住房和改善住房的前提下,應通過稅收等經濟手段,對第二套房或以上的住房徵收房地產稅,並嚴格對售樓增值部分徵稅,從而提高囤房、炒樓的成本,令炒樓不再暴利甚至是無利可圖,否則,樓市泡沫破滅是早晚的事情。
李克強在主政遼寧省時,將改造棚戶區列為一號民心工程,兩年內成功使120萬人住上新房,所以,當時遼寧流傳:「要住房找克強」,這也成為了他推動全國保障房建設的基礎。因此,新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未來的樓市政策思路值得關注。
過去10年,房地產業作為經濟支柱產業,綁架了全國經濟,也綁架了全民,全國上下都在為房子瘋狂,樓市不斷攀升,吞噬了年輕人的創意理想,也吞噬了中產階段的「中國夢」。如果要使「要住房找克強」變成全國新的流行語,李克強就必須推動改革,制定中長期的住房政策,通過稅收等經濟調控手段,讓住房逐步回歸它的居住屬性,讓房子成為消費品,而非投資品。否則,「要住房找克強」、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等都是空話,而政府寄予厚望的城鎮化最終也可能變成房地產項目,製造一座座空城,為社會帶來更大的不穩定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