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華要破美圍堵 基調「東抗西進」

<轉載自201259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近月中國周邊形勢十分熱鬧,特別是中菲在南海黃岩島的對峙,日本人要買釣魚島和中俄黃海軍演,再加上朝鮮放衛星等,每件事都令人矚目。昨中國外交部及《人民日報》嚴詞警告菲律賓,顯示中國容忍已接近極限。
與此同時,西面事情同樣多變,伊朗、敘利亞、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等地的亂局,不斷有新發展,印度又試射了號稱「中國殺手」的長程導彈,西面雖離國門稍遠,但實際的地緣戰略意義卻不容忽視。面對周邊複雜多變的形勢,中國在應對上必須有新思維及部署。
外交博弈激化 多元靈活應變
首先,中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內外兩大因素,正令中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博弈激化時期,國際及地緣政治鬥爭尖銳化將成為常態,不會回復較安定平和的狀態,故經常要為鬥爭作部署,並準備應付突變而不能有半點鬆懈。其次,必須按具體實況分別緩急輕重和採取多元化手段靈活應變。
目前基本上是「東抗西進」之局,即在東面主要是回敬美國借「重返亞洲」來加強遏制,實行適度強力及強硬的有效抗爭,而在西面則要善於把握動盪局勢帶來的新機遇,伸延中國的影響力和開拓反制美國包圍的新前綫。當然,無論東綫西綫,由於各紛爭熱點實際情況不同,必須區別對待。
在東面沿海,摩擦熱點由北到南串連不斷,有朝鮮半島、黃海、東海、台海以至南海。現時與之前大有不同者是︰台海局勢相對緩和而其他熱點增溫,把過去台海緊張而其他安靜的格局倒轉過來。
在國民黨馬英九勝選連任台灣總統後,兩岸已走上先經後改,不斷強化經濟及社會交往的不可逆融合之路。政治合作可稍後再談,故最近台方雖曾提過「一國兩區」的聯合協議,但未有引起很大反響。目前台海形勢對兩岸均有利和合適,在可見將來不會大變。關鍵之一是中美似就台灣問題取得初步默契,盡力保持當前的緩和及經濟融合格局。
兩岸關係 中取不獨美取不統
在年初台灣大選前,美國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恩就發表台灣宜接受「九二共識」之言,被視為挺馬之舉而有助馬勝選,反映馬上任後緩和兩岸關係的做法,為中美雙方接受而希望其執政可以延續。馬的「不統不獨」論本是不倫不類,但在政治上卻恰好合用︰中方可取其「不獨」而美方可取其「不統」,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因此中國東綫熱點已轉到兩方面︰一是東海及南海的領海主權紛爭,二是朝鮮半島的大國博弈。東海及南海紛爭近兩年的升溫,明顯是與美國在背後奪島鼓動有關。美國不斷搞小動作為日本、菲、越等國撑腰,如最近在黃岩島對峙正緊之時,美菲舉行海軍聯合奪島演習,顯然有向中國示警之意。
菲若不知好歹 將成祭旗首選
目前中外都已把行動升級,中國為了領海維權已開始,派船作常規化巡航監視,但看來暫時仍只以「警力」示硬,即以漁政船、海監船等維持治安、秩序的船隻來參與對峙,仍未動用「軍力」,即出動軍艦戰機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避免讓事態過度升溫,和令矛盾過急激化,同時也有「殺雞焉用牛刀」之意。當然,一切仍要以軍力作後盾,必要時可實行「殺雞儆猴」和「打狗給主人看」的策略。以目前情況看,如菲律賓再不知好歹,日後將可能成為「祭旗」首選。無論如何,暫時中國在東海、南海都可採用先警後軍策略,既維護主權又不過度激化摩擦,在較低水平對峙中拖一陣再說。
朝鮮半島方面,筆者之前認為此區已形成中俄朝對美日韓的「新冷戰」式對峙,達致了新平衡(本欄312日)。最近事態顯示這基調未變,會間有緊張但不致出現重大危機。朝鮮將一如既往堅持「先軍」路綫,不斷擠迫美國底綫,但美日等咒罵一陣後也不會有大動作,而中俄對朝鮮的「越軌」行為,則可譴責卻不會制裁。
日前的中俄黃海軍演規模空前,明顯是在展示中俄軍事上的緊密合作,並警告美日不要輕舉妄動。其實中俄美日等都在利用朝鮮半島局勢來伸延影響力及達致政治目標︰美國以此拉住日韓來鞏固其東亞主導地位,中俄則以此抗衡美國,實行反包圍反遏制。
中國在東綫,採取了由加強抗爭及提升外交強硬姿態來維護權益,和保持有利己方的局勢發展走向,乃「以抗求穩」策略,但在西綫則應有不同,宜採取「以進求穩」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