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建第三跑道 勿漠視社會成本

<轉載自2012523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GREEN FORUM 撰文: 陸恭蕙 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
423日,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通過了一項無約束力的動議,要求機管局在興建擬議的第三條跑道前,除了進行法定的環評程序,亦須進行全面的策略性環評、社會影響評估及碳審計。這個動議可說是意義重大。
早前倫敦希斯路機場增建第三條跑道的計劃被束之高閣,主因正是一項社會影響評估顯示,擬建的跑道對附近居民的影響將抵銷原方案預估的經濟效益。機管局一定非常清楚倫敦機場跑道爭議的來龍去脈,因此即使被多次要求進行社會影響評估,機管局依然拒絕。
立會改立場 促交全面評估
然而,立法會曾在去年6月的會議上通過支持興建第三條跑道,並接納逾1,360億港元的工程造價,並預計將獲取逾9,00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而行政會議亦於本年3月表示原則性支持,當局只需按法定環評程序取得批准便可動工。因此,為何立法會今天會甘願打倒昨天的我,要求索取一些可能會破壞整個項目的資料呢?
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來自非政府組織。
去年中機管局曾進行公眾諮詢,以了解應否透過優化現有的兩條跑道而限制機場的整體發展,還是透過增建第三條跑道擴大機場吞吐量。機管局於201112月公布調查結果,顯示2.4萬名受訪者中,逾7成支持興建第三條跑道。
73%公眾 不滿資料不充足
其後,世界自然基金會與綠色和平委託負責機管局民調的同一機構進行民意調查,並於20122月發表調查結果。不同的是,非政府組織的調查顯示,73%公眾不滿機管局未有就第三條跑道的社會和環境影響提供充足資料。而非政府組織找來與機管局同一的民調機構進行調查,可說是異常機靈之舉,因為機管局如有意質疑非政府組織的調查結果,將會同時破壞其自身民調的公信力。
事實上,非政府組織並非反對興建第三條跑道,但他們關注到跑道會造成中華白海豚棲息地永久消失,以及為機場和飛機航道附近居民帶來空氣污染和噪音滋擾等問題。非政府組織並指出,機管局過於着重經濟方面的效益,而忽略了當中的社會和環境成本。
早在今年4月的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前,多個非政府組織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綠色和平、健康空氣行動、香港海豚觀察、地球之友、環保觸覺、長春社和綠領行動,共同提交了一份書面文件及多次口頭意見,要求進行全面的策略性環評、社會影響評估及碳審計。機管局行政總裁與運輸及房屋局官員在回答立法會議員的質詢時均表示,他們打算按照法定的要求,換句話說亦即不會提供任何超出法定環評所要求的資料。
環評落後 空氣指標未更新
但問題正正在此。香港的環評程序自1997年確立以來,是世界公認用以評估個別項目環境影響的最佳程序之一。然而,其他地方的環評日趨成熟,涵蓋範圍更見廣泛,例如包括評估社會和健康方面的影響以及多個項目的累計效果,令香港的環評程序逐漸落後於人。
同時,香港市民日益關注環境質素下降等問題,並懷疑政府的發展計劃能否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由於空氣污染持續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當局又一直拖延更新空氣質素指標(現時採用的仍是1987年的標準),市民特別關注環保署的工作效率和能否為環境標準把關,對此最明顯的舉措是一名東涌居民因應環保署批准港珠澳大橋的環評而提出司法覆核。
當公眾對政策透明度和生活質素的期望持續上升,但環境質素卻每況愈下時,對監管機構的不信任度亦持續增加,這無疑對機管局與運輸及房屋局造成壓力。然而,兩個機構「打算按照法定要求」的回應,實際上與它們依賴的環評程序一樣脫節無力。
立法會不同黨派的議員,包括身兼機管局董事會成員的劉健儀,一致通過要求進一步評估的動議,顯示非政府組織的訴求是合理的。機管局、運輸及房屋局與香港的環評程序都有必要做到與時並進。
一個不具約束力的議案不代表沒有影響力,它表達了立法會議員的清晰立場。當局如期望早日建成第三條跑道,必須先取得議會的合作和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