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歐盟轉軚谷經濟 就能脫苦海?

<轉載自2012510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歐洲變天 撰文: 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拓展總監>
法國與希臘的選舉結果,為金融市場帶來震盪。這種情況,又一次證明政治與經濟是不可分割的。
市場出現負面反應,是因為憂慮歐債危機能否圓滿解決,又或者是出現新一輪的風潮?而希臘又能否信守承諾去減赤,還是最終要退出歐元區?相信這些問題,仍會困擾市場一段時間。
痛苦指數新高 選民怕痛求變
有趣的是,出現這樣的選舉結果,偏右及中間偏右的政黨大敗,反而左傾的政黨就得支持,反映選民最關心的是經濟問題。選民不願見到經濟疲弱,失業率上升,但政府又要維持緊縮開支的減赤政策,於是把選票投入傾向福利主義的政黨。但問題是債務危機出現的原因是歐洲各國慣於先使未來錢,政府長期赤字預算,而赤字就由國債來填補。但欠債還錢,當債項累積到不能還清的話,債務便會「爆煲」。
如果情況發生在個人身上,便等於「碌爆卡」,處理辦法不外乎債務重組,開源節流。而最壞的情況便要申請破產。在國家層面上也是類似的處理。國家要開源節流,削減國家開支,增加政府收入,例如加稅、加費、變賣國有資產等。但這種減縮開支的措施,市民即時的感受是痛苦的。
根據現時統計顯示,整個歐元區平均失業率為10.9%,市民失業情況相當嚴重,但國家經濟卻處於幾乎沒增長。國民產值年增長率平均為0.7%而已。至於個別的國家,經濟情況會有所不同。
例如法國國民產值年增長率為1.41%,在歐盟之中增長算是好的。但失業率卻有9.8%,如果用痛苦指數來量度,亦即把通脹率與失業率加起來,數字愈小愈好。法國的痛苦指數有12.1%,比起金融海嘯源頭美國的10.8%還要高!
出資救弱國 強國政府招民怨
至於希臘的情況就更壞,國民產值年增長為-7.5%,失業率達21.8%,痛苦指數達23.5%歐元區內僅次於西班牙的26.34%,屬第二高的地區。當經濟倒退,在職的工資及福利遭到削減;而不幸的一群甚至連工作也不保。但政府仍然要開源節流,削減開支,民怨的累積是可以理解的。
希臘因深陷債務危機,必須實施嚴厲的緊縮政策才能換取國際援助。但結果民怨沸騰,繼而反映在選舉之上,左翼抬頭。例如反對援助方案的左翼聯盟(SYRIZA)躍身成希臘第二大黨,令到希臘能否信守承諾,繼續削減赤字成為疑問。按照希臘的法律,國會三大政黨有權按次序在三天之內籌組新的政府。如果三黨在9天之內未能組閣,那麼便要再次舉行大選。
在六月份,希臘便再次面對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新一輪的援助審批。希臘國會要批准兩年之內額外削減逾110億歐元新方案,援助金才能到位。如果反對派阻撓,或會引致希臘違約,最終要脫離歐元區。屆時金融市場的衝擊便很大。
法國方面,左翼社會黨勝出,擊敗了中間偏右的薩爾科齊。法國人亦是用了選票,去表述反對政府緊縮開支的政策。
在歐盟之中,以法國及德國的經濟實力最強,在歐債危機之中,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在歐盟拯救基金之中,兩國屬出資最多的。對於法國選民而言,出資拯救希臘這樣的國家,到頭來受助國也不甚聽話,去主動削減開支,以符合歐盟要求。但另一方面,自己國家也要削減開支去減赤,領導市民受苦。於是對於現任政府有微言。
但有趣的是,支持出資拯救有問題國家的執政黨,紛紛在近年選舉中落敗。而這個結果,反映歐洲人民反對緊縮措施,另一方面,新的政府上台,又會否信守承諾,繼續支持早前定下的削赤措施及援助有問題國家的方案?
印銀紙救經濟 生路還是死路
歐洲政治不穩,緣自經濟問題,但政治不穩定,又會反映在經濟上,要歐洲擺脫債務危機,所需的時間可能比預期的要長。原本由歐盟訂立的《財政紀律協議》,成員國進行緊縮政策,開源節流,是解決問題的一貫辦法。但多國的選舉結果顯示,大家對削赤政策很不認同。究竟是否像意大利總理兼經濟學家蒙蒂所倡議,要進行刺激經濟的措施才行?
刺激經濟等又加大赤字預算,又或者要多印銀紙,增加貨幣供應;前者會違反《財政紀律協議》,後者又要歐洲央行同意才行,兩者都會衝擊歐元現有體制。除非歐洲政客或經濟學家有更好解決方法的建議,否則相信未來幾個星期,金融市場仍然受到有關事件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