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與擁核朝鮮共存 中美須形成新戰略共識

<轉載自201781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許楨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
踏入2017年第三季,美、歐、華經濟數據遠勝預期,連帶香港過去兩季的GDP(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不止比預估值高,也罕見地明顯優於新加坡。環球金融市場,由是迎來久違了的牛市,美元、歐羅等國際貿易貨幣亦趨於強健。然而,正當各界憧憬「逢七色變」的「金融魔咒」或許得以解除之際,在過去10日,單純基於金正恩、特朗普的強硬放話,導致東北亞驟然緊張。
以此為背景,在道指引領下,包括恆指在內,全球主要股市迅即掉頭向下,及至日內才稍見喘定。一時間全球投資市場,頗有兩位布殊總統攻打伊拉克前夜的氛圍。問題是,從1990年代到21世紀初,美方是弄清了薩達姆並無核武才出兵;而今天,朝鮮成為毫無疑問的擁核國家。
中美已失以戰爭逼朝棄核的歷史窗口
另一方面,從老布殊、小布殊再到特朗普,「阿美利堅」作為兩洋大國,其共和黨籍白宮主人,傳統上對中東、蘇俄滿是關注與了解;對於亞太情勢的掌握,卻未免令區內國家存疑。檢討逼令平壤棄核的失敗、重新協調應對擁核朝鮮的現實,應當成為特朗普、習近平力圖穩定東北亞的新共同目標。
回首十餘年間,由研發到生產原子彈、氫彈、彈道導彈,對於朝鮮一國而言,要成功殊不容易;最大挑戰不止在於人力、物力,也在於長耗時。面對聯合國多輪制裁,平壤仍然堅持,得以走到這一步,說明美、日、韓鷹派當初的判斷基本正確。同時,亦映襯出奧巴馬所提出的「戰略忍耐」,形同綏靖主義。
無論如何,中、美對朝政策的互相抵消,換來了一個擁核而日趨狂悖的朝鮮。平壤已跨過了「末日戰爭」的門檻,任憑中美國力、常規軍力如何凌駕朝鮮,已失卻了透過戰爭/準戰爭迫使對方棄核的歷史窗口。眼前,特朗普任何軍事恫嚇,已無法阻撓金正恩進一步改良、量產核武的步伐。
朝鮮發展核武 在於政權自保
執筆之際,正在出訪日、韓、華的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表明軍事打擊朝鮮只會在外交、經濟手段失效時再作考慮,才反映了美國真正的政策選項和戰略底線。當然,由始至終,朝鮮戮力發展核武,其公開理由和外界推論都在於政權的自保。基於這一點認識,與朝鮮一線之隔的韓國人,尤其是新一代,更重視「平壤-首爾」的政治互信,而不是朝鮮人民軍裝備了幾枚導彈核彈。
在戰時,朝鮮人民軍一旦對駐關島、駐日韓美軍作核打擊,其終局都只能是東北亞盡毁、平壤政權覆滅。就此而言,和19501960年代備受美國核壓力、核訛詐的蘇俄和中國並無不同。朝鮮擁核,也是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其弔詭的邏輯是:當平壤果真別無選擇,以核武自保時,該武器也就失卻了保守政權的作用。
考慮到自1990年代以來,半島南北的綜合國力、常規軍力距離持續拉闊,及至最近10年針對朝鮮的存在,「美-韓」、「美-日」兩組雙邊關係又邁向「美--韓」三角同盟。這一點,在保守派李明博、朴槿惠任總統時,韓、日對朝情報合作更趨緊密,可見一斑。
在過去10年間,日、韓政壇嚴重右傾化,青瓦台兩任主人的親日反朝意味深重,也激化了平壤的不安、不信任。以朴槿惠貪瀆、濫權醜聞為背景,中間偏左的人權律師入主青瓦台,文在寅意圖透過暫緩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重新調整「對華-對美-對日」平衡,為朝、韓對話留取更多空間,卻偏偏遇上特朗普入主白宮。
當朝鮮已實然擁核 中美合作只會更難
作為對照,在「達伊沙」(Daesh,又譯「伊斯蘭國」)問題上,普京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互相依賴,讓白宮得以克里姆林宮為戰略支點,透過調整對俄政策來影響中東戰局。原為石油大亨的國務卿蒂勒森,長年和中東、俄國政經頭領打交道;五角大樓新任部長,更出身駐中東美軍特戰司令部。特朗普對外政策的一文一武,足以使華府對俄、對中東政策穩處既有框架之內。
中間雖有戰斧巡航導彈攻擊巴沙爾空軍的荒腔走板,然而只要特朗普、普京的「雙普默契」仍在,中東戰局亦不至於一夜之間傾頹。不過,「雙普」趨近,會否令「通俄門」成為特朗普家族的致命傷,則屬另一回事。相反,特朗普一直期待習近平對金正恩有所作用,卻近於強人所難。說到底,中美國力對比和利益之競合,既不同於俄美,而俄敘的戰略交集點,亦非中朝可比。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種種對朝決議,無論中國選擇棄權或支持,都在削弱北京對平壤的威信和道德感召。與此同時,在朝鮮問題上,中美唯一交集就是平壤棄核;在此之外,關於半島軍政前途的一切長遠考慮,中、俄、美、日、韓的戰略利益,幾乎悉數相左。
當朝鮮已為實然擁核國,中美要重新達成共識、形成合作策略,無論如何必須,也只會更難。起碼,朝鮮半島上不存在「達伊沙」般,各大國安全上、意識形態上的共同敵人。對平壤而言,美國總統對於他國政權去留,一憑自身意志——對比南越和巴拿馬,白宮要守的,不見得守得住;白宮要拿下的,卻千方百計要除之而後快。
白宮會否賣中俄的帳 朝鮮不敢下注
不用說冷戰時期,單看冷戰結束以來的四分之一個世紀,北約打擊東歐、西亞、北非的結果,就足以導致平壤堅信沒有核武不足以保衛領袖、政權與國家。近日,特朗普「武力推翻」委內瑞拉左翼政權的威嚇,更坐實了這一點。連受到普京軍事援助的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特朗普都可以予取予攜。無論中、俄有否保證平壤安危的誠意,白宮會否賣兩國的帳,朝鮮再冒進,亦不敢下注。
因此,即便中俄發表聯合聲明,建議美、韓、朝「雙暫停」(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暫停大規模聯合軍演)而未果,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亦以「四不」承諾(美國與朝鮮不是敵人,美國不尋求朝鮮實現政權更迭,也不尋求加速實現朝鮮半島統一,不會找藉口派軍越過「三八線」),表示美國既無推翻平壤的企圖,也無意加速半島統一。然而相比起歷任共和黨總統的「刀下亡魂」,這一紙承諾實在比不上擁核更能讓平壤安心。
特朗普要和蒂勒森停止「唱雙簧」

未來就算平壤暫無攻擊美國本土的計劃,單是向關島周邊試射導彈,就足以招致美日韓聯合海陸空攔截。一旦朝鮮導彈被擊落,哪怕無人傷亡,雙方已在技術上重新交戰,退回停戰協定前的外交狀態。行到水窮處,美中韓日或許要各自思考、全面協調如何與擁核的朝鮮共存。首先,特朗普就要和蒂勒森停止「紅臉黑臉唱雙簧」,統一白宮、國務院、五角大樓的對朝口徑,協調新的東北亞政策。否則,到坐看雲起時,所看到的恐怕是朵朵蘑菇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