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過度倡議武統論 不利兩岸一家親

<轉載自20178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柳金財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最近大陸社會瀰漫「武統論」、「北平模式」、「半武力方案」聲浪,試圖運用軍事威懾方式,盡速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似有甚囂塵上趨勢。當前兩岸民粹主義及民族主義相互激盪交纏,構成彼此敵對僵持的社會基礎。類似「武統論」的基本立論認為,「台灣問題」應愈早處理解決愈好,不能長期久拖不決,拖久問題只會愈來愈複雜。
過多倡議武統 會產生雙面刃效應
顯見,中國大陸當局對台政策已經呈現出「統一急迫感」,利用武力形成對台獨的戰略嚇阻,成為一種必要選擇。「武統論」以為,「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已非常渺茫,並預設民進黨無論是推動法理獨立或漸進式獨立,謀求「台灣獨立」的立場不會改變。蔡英文當局既不會認同「一中原則」,也不會接受「九二共識」、「兩岸一國」。因此,中國大陸當局不能作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承諾。然而,過多倡議「武統論」也會產生雙面刃效應,既可能軍事嚇阻台灣更往法理獨立方向發展,也可能侵害「兩岸一家親」的建構。
隨着台灣的政黨輪替,中國大陸對台政策由「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堅持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明白要求蔡英文當局應回到「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兩岸同屬一國」的立場。蔡英文提出「九二歷史事實」及「九二會談精神」,不再直接否認「九二共識」,避免直接挑釁中國大陸當局的政治紅線及底線。然而,若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完全偏離中間路線,過度向「台獨基本教義派」傾斜,從而邁向「正常國家」道路,這不是在避戰而是招禍。
民進黨首次執政時期,陳水扁曾呼籲只要中國大陸領導人無意犯台,願意信守「四不一沒有」(不宣布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政策承諾,這構成「中國不武,台灣不獨」的政治框架。然而,陳水扁最終仍由兩岸政治統合新架構主張,改弦易轍追求法理獨立。儘管蔡英文執政後強調「維持兩岸現狀」,宣稱遵循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因其原來「兩國論」立場、不言明接受「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嚴重倒退及惡化。有論者以為,蔡英文執政期間兩岸關係惡化程度,可能高於陳水扁政府執政時期,逐漸從「冷對抗」轉向「熱對抗」。
蔡英文兩岸政策相對穩定
對照於陳水扁執政初期、中後期,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相對穩定,既無向兩岸統合前進,也無向法理獨立暴衝,套上「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的形象論斷,陳水扁是從拋棄台獨到擁抱台獨,最終步上盲動台獨激進主義道路。陳水扁兩岸政策逐漸偏離「新中間」路線,陷入「統合論」與「分割論」泥沼中。
陳水扁的兩岸政策轉折走上激進台獨主義路線,源自中國大陸當局不僅對民進黨前所未有積極開放的論述未給予善意回應,反而在其就任黨主席之時,宣布與瑙魯(Nauru)建交,其後陳水扁在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年會演說拋出「一邊一國論」,報復中國大陸拉攏台灣邦交國。
「一邊一國論」出台後,台灣兩岸政策緊縮,宣布在經濟方面由原先「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走向「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外交方面,相互爭奪邦交國,總共斷交9個、建交3個。陳水扁執政後期治理施政績效不彰,復因貪腐等因素執政滿意度下挫,更是連結「台獨基本教義派」以穩固其執政基礎,最終由漸進式台獨向法理獨立前進。
從民進黨內兩岸政策的政治光譜分配來說,蔡英文兩岸政策論述傾向中間溫和路線。主張兩岸「維持現狀」、遵循中華民國現行體制,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這些主張皆有間接釋放「憲法一中」、「兩岸一國」及「一國兩區」意義;《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拋棄執政前「兩國論」設定主軸;《公民投票法》放棄領土及主權變更的複決案設計。
儘管蔡英文當局無兩岸統合論述,其兩岸政策的「中國元素」較低,但也沒有追求法理獨立及推動台灣邁向「正常國家運動」路線。蔡英文既未宣稱繼承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路線,也未敢明示延續李登輝執政時期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而是提出「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主張。
這既不同於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主張,柯表態「一個中國不是問題」、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 ,理解與尊重中國大陸當局對「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堅持,並呼應中國大陸國家主席揭示「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心靈相契」,也不同於台南市長賴清德所提出「親中愛台論」及鮮明主張兩岸關係就是「國際關係」。
無限擴大台獨定義 恐失之簡單化
蔡英文兩岸政策論述非常模糊化,包括未清楚界定兩岸關係性質是什麼關係,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九二共識」。由於對兩岸關係定位欠缺清晰與模糊化,加上採取一系列的「去中國化」策略,包括「去國民黨化」、「去蔣中正化」、「去孫中山化」,無疑這勢將加深中國大陸當局與泛藍政治聯盟的質疑;同時,將台獨主張者及台獨意識融入體制結構中,尤其國史館長、教育部及文化部長、總統府資政、司法院長、大法官任命、歷史課綱微調、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等,進而改變台灣人的國族意識。有論者視民進黨正強化運用「中華民國台灣化」追求法理台獨,並試圖以文化、歷史、教育等方式,以和平、民主途徑達成台獨目標。然而,無限化擴大台獨的定義,恐怕也失之於簡單化。
蔡英文當局既無提出陳水扁執政初期,類似兩岸政治統合論、共同架構「未來一中」及「四不一沒有」等積極開放具體政策等,也無拋出推動「一邊一國論」、公投制新憲、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正常國家運動」,最終導致兩岸關係跌至谷底及外交烽火連天。
蔡英文當局提出「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兩岸協議不是國際協議」、「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中國人不是外國人」。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尚難以判斷為台獨激進主義,步上法理獨立。歷史殷鑑不遠,民進黨首次執政失敗經驗,應成為蔡英文執政的反面教材及經驗教訓。激進台獨主義路線,不僅無法獲中間選民的支持認同,拓展「選票極大化」原則以贏取政權,同時更無法解開兩岸政治僵局,建立健康的、和諧的兩岸關係新常態。
當前仍以經濟社會融合為主軸

儘管目前蔡英文當局的兩岸政策論述仍相當空洞及抽象模糊,雖然被批評為「柔性台獨」、「文化台獨」,但在台獨定性上尚未到「法理獨立」的程度。據此而論,「武統論」雖是不可放棄,卻是迫不得已始為之。當前兩岸關係發展仍是以經濟社會融合為主軸,過度宣傳「武統論」反而不利於「兩岸一家親」及「命運共同體」的形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