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楊銘中關最久 老母抱憾而終

<轉載自201511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在朱恭訓與徐章國釋放後,目前台方遭大陸判刑或監禁的情報員仍有100餘人,均屬約聘人員,已無軍職情報員;至於約聘情報員中,判刑最重,關最久的是楊銘中,已關了16年多。兩岸首度開啟換俘案例後,也再度帶給失事情報員家屬期盼與希望。

楊銘中母親陳宜善,因年事已高,憂心此生無法再見兒子最後一面,曾在4年前寫陳情信給大陸領導人,希望放楊銘中出獄。高齡86歲的陳宜善已過世,生前仍沒有盼到兒子歸來。

楊銘中是前中共解放軍將領劉連昆連繫的「交通」。1996年台海危機,劉連昆提供不少有價值情報給台灣,後遭大陸逮捕並判處死刑;楊銘中亦遭逮捕,20007月被判死刑,緩刑2年,後改判無期徒刑,再減刑為19年,如今已在監超過16年。

當初介紹楊銘中進軍情局的陳虎門,多年來一直和楊家保持聯絡,也曾申請入監探視楊銘中。陳虎門說,楊銘中只是約聘人員,未受過情報訓練,大陸實在沒有必要把他關這麼久。

情報員在大陸失事,有兩波高峰期,一波是1996年的台海危機,失事人員以軍職人員居多。另一波則是2004年間,前總統陳水扁於競選場合中公開大陸在沿岸部署的飛彈數量與位置,大陸一口氣抓了台灣潛伏的情報員30餘人,其中至少17人判處10年以上刑期。

朱妻赴陸救夫 拒絕策反 徐失事 父憂亡妻病逝

<轉載自201511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前軍情局四處副處長朱恭訓上校、組長徐章國上校在大陸關押期間,朱恭訓同樣任職軍情局的妻子周國珍不離不棄,四處奔走,並申請退役冒險進入大陸救夫,令人動容;徐章國的妻子金玉熙則因丈夫失事,導致癌症病情惡化,在徐入獄2年後過世,留下兩名幼子託付任職軍中的親屬撫養照顧,境況讓人鼻酸。

徐章國被捕後,家庭頓時陷入愁雲苦境,徐的母親本已過世,其父親徐漢山,是老兵,當年隨政府撤退遷台,在得知兒子失事失蹤月餘後,因過度憂心而辭世,再過2年,徐的妻子亦因癌症亡故。

徐章國有兩名幼子,在其關押期間,均由親屬代為照顧,曾前往大陸廣西南寧監獄探視。

朱妻周國珍在朱恭訓繫獄期間,多方奔走營救,其間人情冷暖,實不足為外人道,而其始終不放棄的精神,以及對朱恭訓的真情摯愛,亦感動軍情圈。

周國珍英勇赴陸救夫,大陸策動她投誠,周嚴詞對大陸國安單位說,「大家都是同行,各為其主。情報組織都一樣,最痛恨的是背叛。換你是我,你會接受這些條件嗎?」其救夫故事比電影劇情更精采。

朱徐最先被判處無期徒刑,入廣西南寧監獄服刑,2011年,刑期減為20年。之後,周國珍每2個月都可到廣西南寧與朱恭訓見面,一起在外面用餐,吃上12餐飯,但不准在外留宿過夜。

在台灣多方營救下,朱徐二人這兩年已不再關在監獄裏,而是在營區中軟禁看管,家屬可在銀行內存1萬元人民幣,以一般生活開銷,若身體不適,中方也都會給予醫療照料。

兩岸歷史性突破 馬習會前祕密換俘

<轉載自2015113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海兩岸首度進行歷史性的祕密換俘行動。據台灣國防部證實,台灣被中國大陸逮捕階級最高的兩名情報員,前軍情局四處副處長朱恭訓上校、組長徐章國(先前化名徐昌國)上校,關押9年多後,已於1013日獲大陸釋放並搭機返國;台方隨後於10月底亦提前假釋,同意釋放判無期徒刑的共諜李志豪。這是兩岸首度交換被俘情報員,極具歷史與政治的破冰意義。

據中時報道,朱恭訓與徐章國是1013日當日釋放,並於當晚搭機平安返台,軍情局與朱、徐家屬均前往機場接機;朱、徐二人隔天即返軍情局報到並進行任務歸詢,交代當年失事等經過。

據了解,朱恭訓與徐章國二人現今行動自由,軍情局長劉德良亦已召見,依軍情局慣例,二人無法再負責重要情報工作,任務歸詢結束後,只能擔任內勤工作。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少將呼籲各界避免干擾兩人及他們的家庭。羅紹和說,對朱恭訓、徐章國及其家屬在過去多年的犧牲奉獻表達敬意與感佩,軍情局後續將依據相關法令規定,全力辦理兩人之權益照顧及補償事宜。

軍方人士則指出,朱、徐兩人於2006年失事入獄,2008年起,馬政府即透過相關官方及民間機構、人士,藉各項兩岸交流管道積極展開營救。在政府相關部會、多位立法委員及朱、徐的家屬長期努力下,兩人在「馬習會」前,獲得大陸同意假釋,其結果令人感到欣慰。

軍方證實2情報員返台

朱、徐兩人是在2006529日在越南邊境遭大陸國安單位誘捕,後判處無期徒刑,再改為死緩,後再減刑為20年。朱徐二人也是台方失事情報員中,階級最高者。

台灣政府與國安軍情單位此後多方奔走營救,並考慮正式列入兩會協商議題,副總統吳敦義在20088月擔任國民黨祕書長任內,也曾受前軍情局長葛廣明之託,隨同國民黨奧運代表團前往北京訪問期間,透過國共平台向中方提出釋放朱徐二人。

此外,前副總統連戰、蕭萬長、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副主席江丙坤、副主席蔣孝嚴、新黨主席郁慕明等藍營重量級人士,在與大陸領導人晤面時,均曾提出人道釋俘情事。期間,台灣國安單位與大陸國安單位亦曾於第三國談判換俘。

馬習會前展互信善意

據了解,經過各方不斷努力,兩岸換俘終至於今年10月有所突破,大陸同意釋放朱徐二人,台灣則同意讓共諜李志豪假釋出獄。此舉亦可視為117日歷史性的馬習會前,雙方的政治互信與善意。

台灣國安單位官員說,李志豪在軍事監獄羈押期間即提出19次假釋申請,軍法移司法後,李又提出4次假釋申請。據了解,由於大陸釋放台灣兩名情報員,因此,除李志豪外,台灣極可能還釋放一名共諜,唯目前無法得知係何人。

但可以確定的是,大陸最想營救的共諜,前陸軍少將羅賢哲,台灣並未同意釋放,羅目前仍在獄中羈押。



















台海兩岸10月首度歷史性換俘。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證實,前軍情局四處副處長朱恭訓上校、組長徐章國上校遭陸關押9年多後,已於1013日獲釋返台。圖為軍情局大門口。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8成人做業主 港人會更快樂?

<轉載自20151127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房策透視 撰文: 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
有土斯有財,是傳統中國人的思想,安居樂業,是不少人的夢想。團結香港基金早前提出補貼置業計劃,表示現時香港的問題,是窮人借不到錢置業,等到他們向上流,成為中產之後,樓價再升,始終無法置業,因此建議,讓未來政府推出的資助房屋,能給居民購買,而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補價機制。
建議日後所有新建成公屋和居屋單位,市民可先付一半樓價購買,並由政府擔保向銀行申請九成至九成半按揭,協助有能力置業者。基金會認為這並非雙重補貼只是分階段付款。有關計劃目標是讓八成人做業主。因為補價的不確定性大幅削減,居民可以鎖定補價的金額,令到上車更容易。如果實施這個計劃,香港人自置物業的比率就會提升,而原本住資助房屋的居民,就能變做業主,擁有自己的資產。當樓價上升之時,擁有的財富就會上升,達到財富增值的效果,加強他們對香港的歸屬感。
八成港人能成為業主,是否一件好事?自置居所比率愈高地區,經濟發展是否愈好?在高自置居所地區中,人們會否感到更幸福?撇除計劃是否可行,先要了解高自置居所比率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2014年的歐洲國家為例,自置居所比率最高的幾個國家,分別是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及立陶宛;而最低自置居所比率的國家是奧地利、德國及瑞士,見表一。自置居所比率較高的國家,是否經濟較為發達?如果從人均國民產值來衡量,似乎是相反結果。
愈多人做業主 國民產值反低
表一顯示,歐洲最高自置居所比率的3個國家,其人均國民產值(GDP per Capita)只介乎萬多至兩萬多元一年。相反,自置居所比率最低的奧地利、德國及瑞士,其人均國民產值在四萬至六萬美元之間。如果自置居所比率與平均每人國民產值有關的,關係似乎是負面,最少從歐洲的數據看到。
有些分析認為,自置居所比率高的地方,為何其國民產值會較低?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流動性。當一個人落地生根,擁有一個自置物業,就會有很少誘因去搬離他住的社區。如果政府要發展新工業區或商業區,這些勞動力便較難搬去最需要他們的地區。其次是城市發展之時,需要收地,把租戶搬遷遠較搬遷業主容易,一個地方自置居所比率愈高,愈難把土地收回,用來發展。
當然這些是西方社會的看法,在亞洲區又怎樣?表二顯示出亞洲四小龍,加上中國和日本的比較。很多時會聽到,香港競爭對手新加坡,其經濟發展遠比香港優勝,而其成功的原因,有人會認為是新加坡組屋的成功。新加坡的自置居所比率達90.3%,是十分高的水平。正因為大部分人有自置物業,有個人資產,當樓價上升之時,人們的財富也跟着攀升,於是他們就更有心情在工作上拼殺,安居樂業。這個解釋看似合情合理,但是事實的全部嗎?
四小龍之中,以人均國民產值來說,排名最高是新加坡,香港已經是排名第二,南韓第三,台灣第四。有趣的是,第二高自置居所比率的竟是台灣,達87%,與新加坡距離不遠!而香港的比率是51%,南韓是53.6%,兩者比率相若。日本的自置居所比率也不算高,只有61.9%,相反中國的自置居所比率就達到90%!所以從數據來看,自置居所比率與國民產值之間,未必存有很大關係。
自置居所比率與市民的快樂程度又有沒有關係?聯合國在年初公布了《2015年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這份報告由哥倫比亞大學負責撰寫的,涵蓋全球百多個國家及地區。從報告可以知道,各地區的快樂程度排名及評分(見表一及表二)。在歐洲,自置居所比率較高的三個國家,其開心指數卻排名較低!似乎開心程度高低,與自置居所比例呈反比!
亞洲四小龍之中,快樂程度排名最高是新加坡,其次是台灣。而南韓及香港排名較低。如果單以亞洲四小龍作比較,似乎是自置居所比率與快樂程度關係成正比。但如果加入日本與中國再作比較,自置居所比率與快樂程度未必再是有正相關了。
港人不快樂 因樓貴租更貴
為何要調升自置居所比率?假設是當市民能自置居所,有瓦遮頭,便會安居樂業,對社會穩定發展重要。但事實上,香港市民對於樓市的不滿,主要幾個原因:
樓價太高,負擔比率全球最高,極不合理,想初次置業,十分困難。香港住宅的租金也不便宜,市民負擔也感吃力。租金近年愈來愈高,租戶負擔不起的話,便要大屋搬細屋,細屋搬劏房,造成居住質素下跌,這樣容易造成市民不滿。
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十分細小,相比其他國家,香港人居住的平均面積小得可憐。生活空間狹小,感到壓迫,人與人之間容易產生摩擦,缺乏緩衝空間。於是居所不能成為一個幸福「家」,未能產生歸屬感。可見香港人快樂程度排名較低,未必與自置居所比率高低有很大關係。看看快樂程度排名全球第一的瑞士,其自置居所比率甚至比香港低!
須增私樓供應 或推租金管制
私人物業的產權,有以下幾個特點:(a)就是使用權,用來居住,解決住的問題,亦是消費(consumption)行為。(b)就是轉讓權,可以把物業出租,收回報酬,屬於投資(investment)行為;及(c)出售權,可以把物業套現,如果物業價值就賺取回報;如果物業貶值就要承擔風險,也屬於投資行為。如果要解決住的問題,政府只需要保證全港有足夠物業落成,足夠分配給市民便可。
無論是私人物業或政府興建的出租物業,都能解決住的問題。而問題是,如果家庭入息不高,便要政府的公營房屋協助;如果入息超越申請公營房屋的限制,便要租住私人物業。私人物業的租金,是由市場所釐定的,如果因為私人物業供應不足,租金飈升,這些入息超過申請公共房屋限額的家庭,便要捱貴租,造成夾心階層的怨氣。
私樓租金的上升,是由供求關係所決定。而租金波動的風險,在賣家市場的情況下,往往由租戶所承擔。如果租戶未能承擔租金,便要搬走,造成生活不便,未能安居。如果租戶不想承擔租金上升的風險,解決辦法之一就是購買自己的物業,永遠不用再捱貴租;但這樣做要承擔很大的財政壓力,包括準備首期及相關的交易費用。很多受夠租金年年增加的租戶,因為缺乏首期而未能上車,惟有繼續捱貴租,累積怨氣。
如果純粹要解決居住的問題,減少這批夾心階層的怨氣,解決辦法可以是:提高公營房屋的入息限額,讓更多家庭可以租住廉租屋,這樣私樓租金上升的風險便與他們無關;進行私樓租金管制,這方法香港以前也實施過,但這是很差的辦法,使到市場分配機制受影響,未能有效地分配資源,業主出租物業的意願降,反以減少出租物業供應;增加私樓供應,當供應增加到某個點,租金便會沒法上升,如果供過於求,租金甚至會下跌。
港青無創業夢 只為一間蝸居?
購買物業所擁有的,包括全產權。除了自用之外(消費的特性),還包括出租權(賺取回報)以及轉讓權(套現及資本增值)。後兩者特性基本是投資工具的特性。任何投資物品都是有風險的,但未必人人喜歡承擔風險。瑞士、德國的自置居所比率不高,但快樂指數排名較高,是因為當地租金較易負擔,沒有香港那麼昂貴。年輕一代,如果不想因為買樓而一生擔起一身債的話,他可以選擇租樓,那麼每月薪金所節省下來的部分,可以追逐人生其他目標!但在香港的年輕一代,剛大學畢業的工資平均有萬二元以上,但一個三四百呎的小型單位,租金也要萬多元,一個人根本租不起,要兩個人租,但也佔去他們收入的四五成!符合他們預算,只有幾千元的劏房,但其居住質素與其地點也不理想。
早前有機構做了調查,看看香港有收入年輕人(1835歲)的夢想。結果29%受訪者的夢想是買樓、擁有更理想工作或創業(18%)及環遊世界或旅遊(14%)。而內地年輕人多希望創業,成為馬雲第二,幹一番事業。但香港的年輕人,只希望能置業,便是人生目標。這種想法是很悲哀的,其實住屋是必需品,而年輕人竟然把它當成夢想。是覺得擁有物業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身份的象徵,代表財富有一定的水平?還是物業可以升值創富?

事實上,選擇創業者很難購買物業,因為沒有固定收入,難向銀行造按揭,除非事業有成,用資產融資。如果畢業找份穩定工作,就會較容易取得銀行按揭。結果香港的學生就較少出來創業,而寧願找份好的工作,儲蓄買樓。這樣香港的社會便缺乏創業、創新精神,社會發展會受到限制。而究其原因,住屋是問題的根源之一,必須要解決的。(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綠能淪為口號 非核家園代價大

<轉載自201511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巴黎氣候峰會締約國大會(COP21)將於本月底舉行,今年會議的重點之一即為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兩度以下,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葉宗洸今(26)日投書《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指出,目前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與蔡英文皆表達了全力發展綠能的企圖心,看起來似乎是票房保證的口號,但台灣未來要符合COP21的的要求及《溫減法》的減碳目標,又要兼顧空汙減量、民生發展等,「非核家園」的代價可不小。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25)日表示,對台灣未來投資環境有兩大隱憂,其一就是2017年會出現限電危機,倘若限電,台積電雖可自行發電,但發電成本會比台電貴3成,將會對產業衝擊相當大。對於限電、綠能,葉宗洸也認為朱立倫與蔡英文雖表達了發展綠能的決心,但朱立倫也坦言要將綠能發電的比例在2025年提高至20%是有困難的;蔡英文稱要以「非核家園」為訴求,但完全迴避了擴充天然氣發電所要有的新建措施及綠能發電比例達標的具體做法。葉宗洸強調,政治人物可以開出炫人耳目的支票,但應務實地正視口號下的問題所在,台灣使用獨立電網且98%的能源都仰賴進口,未來要符合COP21的既定要求以及《溫減法》的減碳目標,又要兼顧空污、民生需求,喊出「綠能口號」救台灣的政治人物,得思考其後的代價。

2015年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會議(COP21)將於本月底在巴黎召開,今年巴黎氣候會議的重點工作,是將去年在利馬氣候會議的主要結論落實,擬訂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共識,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兩度以下。

葉宗洸表示,雖然不是締約國成員,但為了展示台灣對於有效減碳的決心,立法院經多年延宕後,終於在今年順利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訂台灣2050年碳排量應降至2005年排放量一半以下。

與排碳議題相關的是,最近數個月中部地區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超標,恐導致健康嚴重危害,因而引發大眾及媒體的極度關切。於是,禁燒生煤之議再起,台中火力電廠史無前例地因協助抑制空污而降載,而台中市政府與行政院環保署,更因這座電廠到底貢獻了多少空浮量的數據不同而公開互槓。

朱立倫與蔡英文均表達了全力發展綠能的企圖心,「擴充綠能」似乎已變成票房保證的口號。

朱立倫重申其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的主張,具體作法是在未來努力節電,提高電價,維持燃煤發電但增加天然氣發電的比重,並且將核廢料外移。他同時強調,要將綠能發電的比例在2025年提高至20%是有困難的,但還是值得盡力去做。

葉宗洸表示,蔡英文提出「新能源政策」同樣是以「非核家園」為訴求,未來將擴充天然氣發電,10年後的綠能發電比例提高至20%,「不預期」電價會有上漲的可能,並且保證不缺電。完全迴避了擴充天然氣發電必須新建接收碼頭與貯存設施、綠能發電比例達標的具體做法、電價如何在持續高價補貼綠能發電時不上漲、及如何做到不缺電等問題。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專家:台最在意美日態度

<轉載自201511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即將卸任的總統馬英九將往太平島宣示主權,台灣國防大學解放軍研究所兼任教授范世平表示,台灣官方雖然堅持南海主權,卻不希望在南海問題上與大陸合作抗擊外敵入侵,因為台灣首先要考慮的是美國會不會不高興或是反對,台灣目前最在意的還是美日態度。

堅持主權 不與大陸合作

范世平表示,大陸的9段線其實是以中華民國政府內政部在1949年公布的11段線為依據,所以如果說台灣放棄這樣的堅持,則大陸九段線說法就會破功。因此大陸擔心台灣靠向美日,「大陸決不會在民進黨蔡英文當選後採雪崩式斷交,這會將蔡推向美國,如果她順勢說放棄九段線,那會對大陸的南海政策造成嚴重衝擊,美國和日本當然希望蔡作這方面的表態」。

另一方面,如果台灣放棄南海,也擔心大陸會惱羞成怒,用民族主義來對付台灣,因為大陸認為這是喪權辱國,解放軍肯定也不會同意。所以即使是蔡英文上台,也不會主動接觸這議題,「因為太敏感了,除非大陸在其上台後令所有邦交國與台灣斷交,在走投無路的情下;還有就是美國給台灣多大的壓力或多大的好處,才可以令到台灣放棄南海。」

民進黨曾認為目前九段線劃得實在太大,台灣只要在太平島和中沙作經濟領域,而不需把整個南海劃進來,這反會造成局勢複雜。現這是大陸堅持的,台灣政府也還是堅持這條線,只是未來如何去界定領海和經濟海域的問題,或許以後會更加強調經濟海域。

馬英九將登太平島宣示主權 下月視察 美籲台在南海議題勿妄動

<轉載自201511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媒體引述國安人士透露,總統府計劃馬英九前往太平島已經有一段時間,原先訂在10月,但怕影響「習馬會」舉行,因此延後到12月。

台總統府:登島日子未定

馬英九下月將在國安會秘書長高華柱、國防部長高廣圻、海巡署長王崇儀陪同下,先搭乘「空軍一號」專機南下屏東,然後轉搭空軍C-130H運輸機,在海、空軍護航下前往太平島。

馬英九除在太平島主持碼頭啟用典禮外,也將重申南海和平倡議。倘若成行,馬英九將是繼前總統陳水扁20082月前往太平島後,第二位登島的總統。當年陳水扁登上太平島,慰問官兵並主持簡易戰備跑道啟用。據悉,此次馬英九原先計劃搭船前往,但因航程需時數日,加上海上氣象與安全等因素而作罷。

早在今年6月,馬英九已發出「不排除」前往太平島的信息,昨日上午,馬英九到台灣中油台中廠參觀,未回應關於太平島視察的問題。隨行的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表示,無法證實此事,但指馬英九早已公開表示,太平島是我國領土,當然不能排除。台灣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亦表示目前沒有相關的訊息,無法說明。

料海空軍護航 主持新碼頭啟用

台官方對於相關規劃非常低調,據指是受到美國的壓力。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梅健華多次會見台灣國安高層,要求台灣在南海議題不得妄動。

針對太平島碼頭將可停泊3000噸巡防艦,台政府研究巡防艦長駐太平島一事,美方已向台外交部表達關切,要求說明政策立場。

美方還質疑台灣在太平島藉建碼頭名義,令面積從0.49平方公里增加到0.51平方公里。島上機場亦從過去只能起降、停駐一架C-130運輸機,變成能提供多架軍機停駐、輪流起降。據指太平島碼頭竣工碑文已經完成,由馬英九落款,主要內容是擱置南海主權、共同開發的政策,原本還提到增加太平島的面積,但在美方關切後,這部分已經刪除。

美表關切 質疑台藉建碼頭擴島

另據新華社報道,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日被問到「中方是否會繼續進行島礁建設」時表示,中國已於今年6月結束南沙部分駐守島礁的陸域吹填。

他說,「我們在部分島礁上也將建設必要的防禦設施,相關建設將是適度的,跟軍事化沒有關係;不針對任何國家,也不會妨礙各國根據國際法享有的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朱訪美 贏蔡何止一籌?

<轉載自20151124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陳一新 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6月訪問華府,贏得美國官員與智庫學者的支持。但是,等到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11月訪問華府,蔡英文就硬是給比了下去,而且差距還蠻大的。
從美國官員與智庫學者對兩位總統參選人的兩岸政策、南海政策,以及整體評價等看法,可以看出華府對台灣2016年大選的看法已有了新的調整。正如與朱對話的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所言,與朱立倫對話關注的是政策,美國不偏袒特定政黨,但關心政策。
朱兩岸政策讓美國安心 蔡口號空洞
首先,朱立倫在華府密集拜會白宮、國務院與布魯金斯研究院。就規格與層次而言,他的拜會和蔡英文6月訪問華府的規格與層次幾乎不分上下。
惟就交談的內容來說,朱與美國官員與智庫學者的交流時不僅提出讓兩岸關係長期穩定的方法,也兼顧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國家利益,自然讓美方滿意。
在布魯金斯研究院的演說中,朱立倫顯然提出讓美國安心與放心的兩岸政策。他指出,相對於民進黨只提出「維持兩岸現狀」、一廂情願的兩岸政策不同的是,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則是採務實態度,不僅要考量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中國大陸的態度與對台灣的意圖,也要兼顧到與美國的密切合作,不讓美國陷入不必要的台海紛爭。他說,若當選總統,他會進一步補足現行政策,培養國內的政策基礎,以確保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穩定。
另一方面,蔡英文在訪問華府期間刻意迎合美日的亞太政策;但是,針對美國最關心的兩岸政策,蔡僅能提出空洞的「維持兩岸現狀」口號,卻提不出具體政策與作為。更讓華府擔心的是,她若不斷拒絕接受「馬習會」達成的「鞏固九二共識」,很可能讓兩岸關係陷入習近平所說的「驚濤駭浪,徹底傾覆」。因此,在兩岸政策上,朱、蔡高下立判。
其次,針對南海議題,朱立倫主動向美方表示「馬習會」完全未提南海政策,強調國民黨政府絕不會在南海與大陸合作,以釋華府之疑;但是,台灣也不可能有明顯偏向美方的作為,因為這將危害兩岸關係。
他強調國民黨政府南海政策,希望秉持和平態度,各方能降低衝突,能以和平方式面對所有爭議,共享資源。
雖然蔡英文基於選舉考量聲稱不會放棄太平島,但是民進黨不少前官員或黨務負責人卻多次表明南海U形線或十一段線是可以放棄的。但是,朱立倫向美方官員表示,國民黨的立場是絕不可能拋棄南海的歷史主權主張,因為這樣做不僅引發憲政風暴,也危及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均非美國所樂見。
白宮﹕與朱對話「很有成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白宮國安會亞太事務資深主任康達表示,與朱立倫的對話「很有成效」(productive)。儘管康達強調華府接待朱與蔡的規格與層次都大同小異,也強調美國不在台灣選舉選邊站,但是,他說他們與朱立倫的對話「很有成效」,就讓蔡訪美所製造的「成功」、「順利」假象為之破功、黯然失色。
為何說朱立倫一訪美就讓蔡英文黯然失色呢?美國亞太副助卿董雲裳521日在布魯金斯研究院發表演說時,曾期盼蔡訪美期間能與美國政府官員出現「有成效的對話」。但是,國務院最後給她的評分只是降等的「建設性的對話」。
現在白宮官員不僅說他們與朱立倫的對話「有成效」,而且是「很有成效」,豈不突顯朱贏蔡何止一籌?
最後,美中兩國在9月、10月間曾達成一項共識,即雙方都不介入2016年的台灣選舉。其實,這項共識所以形成是因為介入也沒有用。
然而,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出馬之後,台灣選情開始有了翻轉。繼習近平搶先出手成功舉行「習馬會」後,華府在朱訪美期間也跟着出手,就已經打破了這項共識。此顯示,大國只要遇到能增進國家利益的機會時,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堅拒披中華台北肩帶 台選美佳麗稱遭打壓

<轉載自201511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在奧地利維也納參加國際選美比賽的台灣佳麗丁文茵,前日在facebook發文稱,因拒絕主辦方提供的有「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字眼的肩帶,堅持佩戴「Taiwan ROC(中華民國台灣)的肩帶,遭到打壓,恐被禁賽。

「我生在台灣,我就是代表台灣」

丁文茵在維也納參加本年度的「地球小姐」比賽,她在文中稱是被中國大陸方面舉報,主辦單位便拿來「Chinese Taipei」的肩帶讓她換上,但台灣方面事前打過招呼,她自己也希望以台灣的名義參賽,因此回絕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賽。

她再三向對方強調「台灣就是台灣,我生在台灣,我就是代表台灣,我就是要用台灣來參賽」時,對方卻要求她「要麼換帶要麼離開」,更採取行動,從前日起就不讓她上台及禁止攝影師拍攝。

丁文茵向網友求助稱,「遇到這種事情真的很令人憤怒,也非常需要協助」,希望如果有人有任何建議和想法,或能幫她寫一篇英文聲明稿,她在問答環節中可脫稿演出。

感憤怒 盼網友幫她寫英文聲明

她在另一篇發文中稱,主辦方在台上已經是直接稱呼她為「Chinese Taipei」,並稱主辦方三次找她談話,表示這是政治問題,他們並不想干涉,把台灣的肩帶錯發給她是他們的疏失,現在只是想要更正。

丁文茵在facebook的帖文收到許多台灣網友的支持,為她「加油」,但亦有大陸網民稱她靠政治炒作,又表示不會允許台灣獨立。

地球小姐選美始創於2001年,總部設在菲律賓馬尼拉,是一項旨在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的年度國際選美賽事。

本屆地球小姐的網頁顯示,今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90名代表參賽,中國大陸方亦派出2015年中國地球小姐冠軍潘欣原參賽。在官方網頁上,丁文茵也是代表「Chinese Taipei」出賽。

專家:80年代起以「中華台北」參賽

《環球時報》引述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稱,關於台灣參與國際比賽的身分,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採用奧運會模式,即以「中華台北」身分參賽,認為是兩岸共識,因此這次選美主辦單位做法正當。













































丁文茵手持被大會禁用的「Taiwan ROC」肩帶。

















代表台灣參賽的丁文茵(前中)和其他佳麗一起乘開篷巴士在市區巡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