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蘇貞昌:大陸是不確定因素最大來源

<轉載自201431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13日召開第六次會議,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轉述蘇貞昌談話指出,中國的轉型已進入全新階段,無論是中國國內政治、經濟或社會狀況,未來將產生巨大的變化。中國是全球、尤其是東亞區域不確定性因素的最大來源,民進黨做為台灣主要的政治領導力量,對於中國的各項發展與變化,絕對需要密切關注,審慎因應。

中國事務委員會13日邀請「中研院」政治所副研究員徐斯儉就「習李政權下的中國政局與兩岸關係」進行報告。蘇貞昌說,面對中國崛起與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民進黨必須提出對中國、區域、及台灣都有共同正面意義的願景,取得視野和論述的優勢;除持續強化台灣政治體制、提升台灣經濟體質外,更要努力在現實與理想間取得平衡、在社會公平正義與經貿全球化間取得平衡,並應提出深耕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社會政策。

徐斯儉教授在會中分析習李政權下的中國政局與兩岸關係外,徐斯儉認為,除交流之外,更應思考民進黨對中國的想像是什麼?也就是民進黨希望中國成為一個怎樣的國家,才會對台灣、東亞、與世界有利?兩岸政治對話不應局限在政黨之間,而應強化兩岸公民社會之間的交流。

徐斯儉說,民進黨執政縣市應強調兩岸城市治理的交流,並應在交流中引進非政府組織(NGO)與進步價值,以促進兩岸交流的正面價值。民進黨應強化台灣是東亞安全及世界和平的穩定力量的論述。民進黨應具體提出和國民黨盲目自由化有所區隔的經濟政策,以爭取台灣民眾的支持。

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在「國際社會對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的反應」報告中則提到,國際社會對於民進黨所提「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多數認為內容務實,努力尋求共識的過程值得肯定,並期待民進黨未來能在既有的基礎上,提出更進一步的具體主張。
 
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則是報告「未來一年兩岸情勢背景分析」,他說,未來民進黨對中交流策略,應強化談判過程的監督與參與,並在服貿協議等專業議題上與公民社會力量緊密結合,強化資訊交流與論述能力,從自由人權等角度改變對兩岸關係的詮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