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台灣不自信了?

<轉載自2013年8月6日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簽署前,各界都十分樂觀。誰知情勢急轉直下,服貿協議甚至可能取消,馬英九當局忙作一團。

分析來看,島內關於這一協議的責難,主要有三點:擔憂陸資湧入,未惠及大多數台灣人以及政府「黑箱操作」。而反對黨出於政治考量,更是將此議題大炒特炒。

其中,反對者對大陸資本的恐懼最為嚴重。《自由時報》說馬英九「開門揖盜」,只要簽署服貿協定,「台灣人一睜眼就會面臨中國人的擠壓」。

《自由時報》的說法近乎荒謬,但如果放在全球背景下,倒也有源可尋。每次WTO大會開幕,場館外都有眾多的抗議人群。西雅圖事件中,反自由貿易的激進分子甚至襲擊企業,造成嚴重騷亂。

大陸加入WTO前的障礙,和現在的台灣也類似。當時,不少民眾擔心外資湧入,「便宜了資本家」。時任總理的朱鎔基也是壓力不小。但眾所周知,此後大陸十餘年的高速增長,加入WTO功不可沒。

簡單地說,按照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理論,自由貿易協定能夠讓不同地區各擅勝場。但是,對於不適合當地比較優勢的產業,也會自然退出。所以,能否理性、長遠地看待自由貿易,將考驗台灣當局與台灣民眾。

事實上,國際上因為民粹壓力取消自由貿易、大步倒退的案例並非沒有。一般來說,在經濟政策上更加積極進取、對未來有更多展望的地區,官民都更傾向於接受挑戰。

台灣經濟的最大問題

台灣不如大陸渴望經濟發展,但也絕非怡然自得。台灣視為競爭對手的韓國,正和中國大陸處在「蜜月期」,是中日韓自貿談判最積極的推手。大陸正待開發的服務業市場,很可能被日韓搶先佔領。

除此之外,台灣當局如果處置不當,最終服貿協定被推翻,連鎖效應將更加嚴重。如島內有言論稱,「接下來多項自由貿易協定也泡湯,台灣將變得如同朝鮮一般封閉」。

如朝鮮封閉,自然有些誇大。但如果服貿受挫,台灣當局試圖攻克的其他自貿協定,如RCEPTPP等,和服貿相比難度何止高百倍,自然也都是奢望。

另一方面,服貿是兩岸根據ECFAWTO原則完成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大陸受此挫折,未來談判可能減少讓利,放慢速度,轉攻澳洲、印度等更為重要的貿易物件。台灣等於將大陸市場拱手讓人。

不過,平心而論,當下兩岸服貿爭議更多還是溝通問題。服貿協議畢竟已經簽署,推翻的可能性並不大。但令人灰心的是,從服貿爭議、限制陸生、排斥陸資等許多事件來看,台灣好像愈來愈不自信,甚至走向封閉,這才是台灣經濟的最大問題。

台灣政治已經開放,但民主政體下的經濟會不會更加封閉,還很難說。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台灣又是嚴重依賴貿易的島嶼,如果畫地為牢,一定走不出「悶經濟」。

過去,台灣的電子製造、食品工業、娛樂業,都是大陸企業模仿的對象。今天的台灣需要減少內鬥,更加自信地面對競爭,冷靜找出新的發展道路,才能重塑經濟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