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一國兩區風暴衝擊馬政府

<轉載自201248日 亞洲週刊 二十六卷 十四期 欄名:中華天地 撰文: 童清峰>

零五年馬英九首提「一國兩區」,七年後吳伯雄訪北京再提,指兩區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但大陸反應冷淡,新華社新聞稿未提此事。「一國兩區」觸及統獨敏感神經,民進黨連番砲轟。
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三月二十二日在北京與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會面,首度當面提出「一國兩區」(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概念,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的法理基礎,此舉在台灣內部引起震盪,綠營抨擊之聲鵲起,直指一國兩區消滅中華民國。

吳伯雄向胡錦濤表示,台灣推動兩岸關係的依據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依照目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是以「一國兩區」的概念做法理基礎。根據條例內容,這兩區為「台灣地區」、「大陸地區」。另外,台灣處理兩岸事務的是大陸委員會而不是外交部,更足以說明「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而是特殊關係」。但吳伯雄的說法顯然有所保留,若他當場提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正是一國兩區的架構,更具說服力,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政治效應。

這是台灣首度在中共最高領導人面前,直接提出「一中各表」的論述,但胡錦濤當場未直接回應吳伯雄所提「一國兩區」的概念,只確認大陸、台灣同屬一中,似有意迴避「兩區」的概念。當天央視新聞聯播以頭條新聞大篇幅報道吳胡會情況,惟對「一國兩區」卻刻意略而不談,就連新華社發出的新聞稿中,也未提及這一段。
吳伯雄強調,他說的每句話都得到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授權,他只是「受人之託」。「一國兩區」的概念是馬英九的想法,但吳還是幫馬築起防火牆,畢竟提出一國兩區的不是馬本人。問題是,在此時此刻,台灣朝野對兩岸政策並未形成共識前就貿然提出這個新主張,徒增社會對立,所為何來?
馬政府上任以來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完成十多項協議,大陸也默認九二共識被台灣解讀為「一中各表」,看起來並無窒礙難行之處,現在提「一國兩區」是不是捅馬蜂窩?
事實上,九二共識雖是目前兩岸談判基礎,但馬政府始終未清楚表述對兩岸關係的基本定位與定性,影響所及,可能導致後續的協商無以為繼。
很早之前馬英九就有「一國兩區」的概念。二零零五年馬接任國民黨黨主席後就曾明確表示,「依憲法兩岸既非一邊一國,也不是兩個國家」,而是「一國兩區」,即大陸地區、台灣地區。二零零八年八月,馬英九在接受墨西哥《太陽報》專訪時又表示,大陸和台灣「雙方是一種特別的關係,但不是國與國關係,這點非常重要」。
馬曾被諷「馬區長」

當時馬英九拋出「一國兩區」,飽受綠營抨擊,譏諷他為「馬區長」,從此他絕口不提,現在一國兩區又捲土重來,顯然馬較有自信面對這項爭議。


馬英九曾經說得很清楚,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款,一國兩區是「統一前」的現況。中華民國憲法其實就是一個中國的架構,但國民黨從李登輝開始台灣化後,就視這部在大陸時代所制定的憲法如無物,陳水扁時代高唱制憲正名,更恨不得一腳把憲法踢開,民進黨內除了謝長廷提過「憲法一中」以外,無人敢提,現在馬英九重新以憲法一中為兩岸定位找出路,又讓台灣回到當年被陳水扁棄置的國家統一綱領階段。

馬英九此時會提出一國兩區的概念當然有其用意。如果用算式來表達,簡單說,就是中華民國有兩區=一國兩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兩區。海峽兩岸各取所需,類似一中各表的「一國各表」。

兩岸承認一個主權


憲法權威、中央研究院院士胡佛指出,「一國兩區」讓兩岸各說各話,大陸強調中國只有一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憲法也認為它的主權涵蓋台灣。馬則認為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且涵蓋大陸地區, 這就是一中各表,雙方主權有重疊,「一個中國就在裏邊產生了」。胡佛表示,現在像回到兩蔣(蔣介石、蔣經國)和毛鄧時代一樣,「大陸主張一中是他們代表,我們主張一中是我們代表」。


胡佛曾經是馬英九諮詢的對象,對於馬此時提出一國兩區的意義多少有所了解。他說,一國兩區對內可以澄清不統與獨派人士的一些模糊觀念,另一方面,對大陸而言,台灣講主權涵蓋大陸地區,北京一定不高興,但一國兩區至少說明台灣不搞「一邊一國」,是統一的立場,雖然有爭議,但雙方都可以接受一中的觀念,法理站得住腳,「法理就是主權,主權只有一個,大陸這麼講,我們也這麼講,就有共識了」。

胡佛強調,主權問題可以「存異」,只要「求同」——雙方可以接受一個中國,就可以進行ECFA後續協商,如投資保障協定等,未來投保糾紛要如何調解,是國內之間的調解或國與國之間的調解?都必須講清楚。往後看,大陸希望和平協議、軍事互信等政治談判加速進行,都涉及國家定性的問題,現在兩岸都承認主權只有一個,在法律上、觀念上沒有分立。
胡佛稱許馬英九提出一國兩區的做法很有魄力,對內把法律與事實狀態講清楚,讓老百姓了解,對大陸至少表達主權是一個,中國是一個,不像民進黨打迷糊仗。

中華民國憲法成了馬英九面對統獨爭議的保護傘。胡佛透露,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去年赴歐美訪問,多次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引起大陸極大反彈,馬對此相當重視,他在意的是兩岸的定性、定位問題,認為賴說法容易引起誤解,所以他特別指示陸委會和外交部,以後若提「三不」(不統不獨不武),要加上「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上」,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胡佛強調,如果沒有中華民國憲法做基礎,三不就像是「一邊一國」,讓大陸產生疑慮,大陸可以理解不獨的含意,但不統是什麼?要永遠不統或現實做不到的不統?胡佛認為,一國兩區讓大陸的疑慮迎刃而解。


藍綠有不同解讀


雖然如此,但一國兩區並非沒有爭議。前陸委會副主委、政大國發所特聘教授童振源指出,一國兩區的概念就是向大陸靠攏,中華民國憲法並沒一國兩區的概念,只是一種「詮釋」。


童振源指出,馬英九提一國兩區,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大陸對台灣讓利,大陸方面對國民黨施壓,國民黨必須做出回應,但台灣內部尚未對一國兩區形成共識,包括閣揆陳冲在立法院也表示,一國兩區的說法太簡化,會引起誤會。顯然這是馬英九面臨政治壓力,必須有所回應,這是第一種解讀。其次是未來兩岸的談判,包括經濟或國際空間,都涉及兩岸定位以及政府的角色等,所以馬希望藉由讓步來獲得往後的好處,否則很難解釋在毫無徵兆下,吳伯雄會突然拋出這個議題。


童振源指出,大陸未來對台灣操作的空間越來越大,國民黨未必可以再獨攬兩岸利益。例如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月前來台深入中南部基層,這些地區是綠營傳統票倉,鄭立中代表中國政府直接進來跟綠營民眾互動採購,不必由國民黨經手。過去國民黨都是拿民進黨來壓大陸,現在大陸反過來直接和民進黨接觸。他認為,大陸不排除利用這樣的互動操作抗衡國民黨。


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表示,「一國兩區」最大的危險不只是自我矮化台灣成為一個地區,更重要的是把兩岸定義成是同一個國家,明顯違背台灣主流民意。


蔡曾提「一國四區」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也抨擊一國兩區是很危險的說法,要求馬英九出面說明。但蔡可能忘了,她在九三年任陸委會主委時,曾提出以「一國四區」的方式調整大陸政策。


一國兩區經由吳伯雄提出之後,還只是風向球。但因為觸及統獨敏感神經,目前看來台灣社會反應並非完全正面,民進黨在立法院連番砲轟,甚至揚言要在五二零發動遊行抗議;國安局長蔡得勝也公開表示不主張現階段碰此議題,種種跡象顯示馬政府可能準備急踩煞車,至於會如何作為,要等馬英九五二零就職演說,才會明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