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令和新時代的未來

<轉載自2019524 明報 國際版 欄名:日本內望 撰文: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

5月,日本邁入令和新時代。

日本的黃金周長假今年被皇室的新聞所淹沒。罕見的十連休令日本人忙碌不堪。51日,日皇德仁即位。當天下午,NHK電視台罕見召集本台資深記者熱辯日本未來,全程直播。長假結束後,受到意料之外的中美貿易戰影響,日經平均指數連跌6日。政界已開始熱議,首相安倍晉三是否仍要在如此不穩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如期在10月提增消費稅。

令和新時代剛拉開序幕,日本就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局勢,前途是禍是福?

左右日本國運三要素

從宏觀角度來看,日本未來的國運受到三大要素左右:地緣政治、人口規模、經濟活力。

論地緣政治,處於東亞邊陲的日本無法逃避的重大課題是:日本應如何面對正在東亞大陸崛起的中國。前日本駐華大使宮本雄一最近在其新著《日中失敗的本質》(中央公論新社,2019)中直言,二戰日本慘敗的根本原因,是對「中國問題」出現戰略誤判,導致戰略規劃連番出錯。同樣,2010年後,由於中日釣魚島糾紛,日本社會對華認識急遽惡化,導致媒體對華負面報道鋪天蓋地,間接令日本社會對中國的宏觀走向出現誤判。回顧過去30年,平成元年(1989年),中國的GDP只有日本的一半也不到;邁入令和元年(2019年),中國的GDP已是日本的數倍,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對日本來說究竟是機會還是威脅,將是未來幾代日本政治領袖必須思考的戰略課題。

論人口規模,日本作為東亞大國,在人口層面毫無疑問正在慢慢縮小。54日,日本總務省公布,2018年未滿15歲的青少年比前年減少18萬多人,連續38年呈下降趨勢。日本目前的總人口為1.27億人。根據日本人口研究機構的推算,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跌至8800萬人。人口減少,將導致連鎖負面效應,包括消費市場萎縮、社會創新能力下降、空屋增加等。2018年在日本熱賣的《未來的年表》一書,詳細預測了即將發生在老齡化日本的種種社會現象。要解決人口問題,輸入移民或許是一大方法,但對沒有接受移民傳統的日本來說,挑戰艱巨。日本著名創業家西村博之認為,日本不使用非常規的激烈手段,少子化問題難以解決,政府應考慮向生育孩子的家庭發放高額補助金(1000萬日圓,約71萬港元),鼓勵國民生育。

終身僱用兩難

論經濟活力,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建立一套既適合日本本國國情和社會文化、又能提高生產力的新政經制度。5月中旬,日本商界巨頭經團聯會長中西和豐田汽車公司總裁接連對外表示,日本的終身僱用制已難以繼續維持下去。所謂「終身僱用」,曾被視為昭和時代促進日本高速經濟發展的神器。在這一制度下,公司僱用員工一輩子,員工工資論資排輩,按員工年齡和在公司年數計算。

因此,在日本,年輕人才的薪金往往較低。但隨着AI革命的到來,這一制度妨礙人才在企業間自由流動,愈來愈吸引不到優秀人才。據日本經產省統計,日美IT行業的薪金差距巨大,美國IT企業員工平均年收入達到1200萬日圓(約86萬港元),而日本企業只有600萬日圓(約43萬港元),優秀人才往往不選擇來日本工作。自2000年代以來,日本在維持終身僱用的同時允許僱用廉價的非正式員工,結果反而在日本社會製造了大量弱者。女性、外國人和派遣社員,在這一制度下都受到不公平對待。今年4月東大教授上野千鶴子在開學禮公開抨擊日本社會普遍存在歧視女性的現象,引起廣泛反響。對日本經營者來說,改革日本僱傭體制兩難的是,大部分日本人如今仍極為重視長期工作保障和職位安定,視公司如大家庭。取消終身僱用改行競爭模式(日語:能力主義),將破壞日本人對公司的歸屬感文化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日本社會應如何完成新舊社會契約文化的轉型,長遠來說是令和新時代的根本挑戰。

5月中,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公子小泉進次郎在美國戰略國際問題研究所(CSIS)發表演講,明言有意成為要把日本帶出困局的新世代領袖。然而,目前永田町的政局是,安倍之後的日本首相,估計不是岸田文雄就是菅義偉。隨着目前國際政經環境的急劇變化和國際權力分佈的重組,無論誰出任下屆日本首相,歷史留給日本內部改革的時間都已經不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