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面試朝拜陳規陋習 台政客甘自我矮化

<轉載自201954 明報 社評>

宣布將參加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上周三(1日)走進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約50分鐘,令他參選的自信心大增。每到台灣總統大選,藍綠各方的候選人都會絡繹於途,謂之赴美「面試」。去年以來,隨着大陸對台政策日趨強勢,島內泛藍政客又興起「登陸朝拜」熱潮,連一向被指藍皮綠骨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在宣布參選後,都將首次赴大陸「返鄉祭祖」。不過,這些「面試」和「朝拜」的政客,似乎都有一些隱蔽的行程和含混的言論,在島內引起質疑,就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日前的大灣區之行,引發支持他「一國兩制」的言論風波。對此,這些政治人物應該緊記,民主選舉的真諦就是坦誠面對選民。在經營對外和兩岸關係的同時,應該向島內2300萬人民說清楚、講明白,以真實的政見而非權謀來公平地贏得選舉。

赴美面試成潛規則 登陸朝聖變新潮流

郭台銘對於可以直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沾沾自喜,並告訴對方,若他當選台灣總統,會做「和平製造者」(peace maker)而非「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有人說他暗諷高雄市長韓國瑜,因韓曾自嘲是「麻煩製造者」,也有人指他是想說不會做「第二個陳水扁」,陳水扁當年做總統時搞「烽火外交」,四面出擊,被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殊指為「trouble maker」。無論如何,郭台銘這番話,就是請美方放心之意。

30多年來,台灣有意問鼎總統者要赴美,稱之為「面試」,已成不言而喻的潛規則。即使在全面民主化的今天,藍綠政客仍樂此不疲。台灣20年歷任總統,從藍營的馬英九,到綠營的陳水扁、蔡英文,選舉前都有訪美之行,概莫例外。面對2020年選戰,今年農曆新年後,各方有意參選者又紛紛踏上赴美之途,如國民黨的朱立倫、韓國瑜、郭台銘,無黨籍的柯文哲,競選連任的蔡英文總統,可謂絡繹不絕。

今年以來,韓國瑜、宋楚瑜等藍營政客紛紛「登陸」,現在又傳出台灣政壇的「不倒翁」王金平也要赴福建返鄉祭祖,顯示台灣政壇風向有變,「抹紅」似乎不再是票房毒藥,政客由單一的赴美「面試」,變成也要赴大陸「朝拜」,以爭取北京的「祝福」。

在台灣已實現多次政黨輪替、選舉制度日臻成熟的今天,各政黨候選人還要去島外「面試」、「朝拜」,來獲取政治資源,實有自我矮化之嫌,這是對台灣民主的莫大諷刺,也是對台灣選民的侮辱。

應該承認,這類看似荒唐的舉動,有其一定的歷史和現實原因,美國本來就是當今世上最大強權,台灣長期以來都在其「保護傘」下生存,台美斷交後,也長期需要對美軍購,令台灣社會形成美國是台灣生存的定海神針的迷思。故有志大位者,總把赴美「面試」列為重要行程,若獲華府首肯,對選情有加分效應,贏面更大。而且訪美還能展現外交、外語能力,賺取傳媒曝光度,可謂一舉多得。近年,隨着兩岸經貿關係日益緊密,大陸對台灣的政經影響力也在上升,能獲大陸接待並肯定者,亦可營造兩岸關係和平守護者的形象,並間接令自身及其所代表集團獲利。

密室政治欠透明度 陽光選舉方為正途

不過,這類舉動除了有礙觀瞻外,政治人物在美國和大陸的言行也頗多可議之處。訪問美國的候選人,在美期間往往以政治敏感為由,行程保密,見過什麼人、說過什麼話,都欠缺透明度。一些後來當選者,在當初競選時訪美作過何種承諾,令人懷疑。例如,蔡英文總統及民進黨政府在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進口及低調維護南海主權等議題上,就曾被人懷疑當年是否存在與美方的利益交換;郭台銘在與特朗普上周的對談中,是否以鴻海集團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工廠項目的投資,換取美方對他的支持,也欠缺交代。

至於韓國瑜在港澳中聯辦的閉門會談,內容也欠缺交代;柯文哲在大陸說出「兩岸一家親」的通關密語,但返台後對此一直支吾以對;宋楚瑜雖然否認說過支持「一國兩制」,但對受訪的原話則語焉不詳,也因此難免被扣上「賣台」的帽子……凡此種種,都讓人對政治人物的誠信打上問號。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民主選舉要在陽光下進行,應該拋棄密室政治、權謀算計這些過時的政治舉動。台灣政治人物要服務的對象,是2300萬台灣人民,尋求華府的祝福、北京的認可,應該都是服膺於維護台灣人民的福祉、安全和利益這一最終目的,將自己的政綱原原本本、毫無隱瞞地訴諸1900萬台灣選民,贏得他們的信任與支持,才是勝選的正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