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歐盟新立場強硬 始終競爭有合作

<轉載自2019331 明報 社評>

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訪問意大利、摩納哥和法國,取得第一個G7國家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第一個全國使用華為5G技術的協議,歐洲則獲得幾百億歐元的訂單,皆大歡喜。然而,習近平首次遇到希望以更加團結一致對待中國的歐盟,僅是個開始,好戲還在後頭,49日舉行的歐盟中國峰會,歐盟會否表現得更加團結,以及隨後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歐盟國家派什麼級別的官員出席,都值得觀察。

習近平歐洲行訪問的最後一站是法國,最令人詫異的是,本應是中法兩國的雙邊外交活動,法國總統馬克龍卻邀請了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歐盟主席容克一道,與習近平舉行多邊會談,這是外交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安排。這種特別的做法,應是法國和歐盟精心安排的,當然也必須得到中國的首肯。

接待禮貌周周 行動十分強硬

習近平訪問法國的第一站是尼斯,馬克龍專程趕到跟習近平共進晚餐,如此殷勤並非為了中國帶來幾百億歐元的訂單,而是要面對面解釋他幾天前在歐盟大會上的一番「驚人」言論。馬克龍說歐盟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已經「覺醒」,今後應對中國,必須更加謹慎。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馬克龍會邀請容克和默克爾助陣的做法。

容克對習近平說:「中國與歐洲必會而且能夠並肩做出偉大的事情,因為我們是戰略伙伴,必須同時指出,我們是對手,但我們之間的競爭是一件好事。」歐盟首次視中國為對手,是有共識的,312日歐盟發表與《中國關係展望》,形容跟中國的關係有四個方面:中國是合作伙伴,在不同的政策層面跟歐盟的目標緊密一致;中國是談判伙伴,歐盟需要平衡各種利益;中國在謀求技術領先方面是經濟競爭者;中國在推進另一種管治模式方面是體制對手。

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比德國與美國的貿易額多出114億歐元,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中國向來十分友好,但在行動上也十分強硬,最近收緊了中國併購德國公司的門檻,從原來中國公司佔股25%,降低到10%的併購申請,都要審查一番。

馬克龍更加直截了當地對習近平說,希望中國尊重歐盟的整體性和價值觀。馬克龍如此高調捍衛歐盟地位,有一種猜測認為,一直在歐盟擔任「盟主」地位的默克爾將於兩年後退出政壇,馬克龍希望接班成為歐盟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耶非耶,是歐盟內部政治的問題,但槍口對外必須團結一致,歐盟的共識是要求中國在貿易與市場准入方面平等對待。

一個更加團結的歐盟,對中國來說也是有利的,因為當前正值美國要鞏固其「全球老大」地位,處處打出單邊主義的牌子,中國要獨力抗衡美國感到吃力,一個強大的歐盟是實現多邊主義的力量,所以中國在總結這次訪問時說:「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針對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發出一致聲音。」

適當放慢腳步 按情况再加速

中國與歐盟,的確是既有競爭也有合作,但總的來說沒有結構性的矛盾,中國之於歐洲,從地緣政治來說是十分遙遠,也沒有安全威脅,即使是經濟競爭或者技術領先的競爭,只要仍然處於向前發展的階段,那是屬於「茶杯裏的風波」,可以調和,歐盟提高叫價,更加說明看中了中國龐大的市場,希望分到「更大的一杯羹」而已。

現今歐盟認為對中國應該覺醒,可是,國際政治風雲變幻,28個成員國的領導人更迭,英國退出歐盟可能產生的影響,美國對歐盟的態度是否會急轉彎,俄國是否也會急速擴張等等複雜因素,都會影響歐盟對中國的立場與行動,不必過於拘泥於一朝一夕的態度。

歐盟「不再天真」的感覺,多多少少是因為中國的「擴張」來勢洶洶,企業併購,承包港口,甚至連足球俱樂部也買了20多個。誠然,這些真金白銀的投資,歐洲國家應該張開雙臂歡迎而不是感到威脅,但政治氣氛的塑造,是十分主觀的,中國先是承包希臘的港口,及後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港口,而今是意大利的港口,好像形成了一個包圍圈,下一步是否就是法國和德國的港口?中國跟前東歐16國單獨形成了對話機制,而今得到意大利和盧森堡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還直面歐盟的核心成員法國和德國,由此而讓歐洲人感到威脅,是因為一切都在短時間內大規模地進行。

中國跟歐盟的關係對雙方來說都是戰略性的,是長遠而且應該是全面的,促進更大的合作猶如馬拉松長跑,不大可能在全程都以全速進行,按照實際情况調整速度既是策略,也是戰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