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歐陽五:兩岸關係的定數與變數

<轉載自2019312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時事評論員>

台海關係複雜敏感,深為海內外關切。新情勢下,兩岸又到了一個風險與機遇交織的關鍵時刻,話題升溫、交流熱絡,但距離真正意義的「春暖花開」尚早。

適逢新中國大慶之年,回望70載,北京的對台政策一貫、清晰,又與時俱進。今年伊始,習近平藉《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發表了「習五點」,其中「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等論述,尤引熱議。日前,李克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多處涉台,再次發出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和遏制「台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強音。

「融一」加速

「融一」是定數。毋庸置疑,兩岸融合統一的步伐在加快。「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中南海對外展現戰略自信與定力。其底氣,來自兩岸綜合實力的此長彼消,來自對歷史的總結、對形勢的研判、對政策的擬定,亦來自台灣主流民意的丕變。
40年前,當北京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時,台灣有多少人相信直接「三通」(通郵、通商、通航)會成為現實呢?現今,民進黨當局抗拒「一國兩制」,失去的其實是與和平未來握手的機會。

2004年,中台辦、國台辦授權發布「517」聲明,是大陸對台「下先手」的標誌事件。歷經15年的演進和風雨,大陸握牢兩岸關係的主動權和主導權。時和勢,已在大陸這一邊。發布一年多的「惠台31條」,便是範例,其對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吸引力還在發酵。

兩大變數

最大的變數,來自台灣內部。隨着2020年大選臨近,各方明暗角力。藍營整合不易,國民黨內隱然形成朱立倫、王金平、吳敦義三強之爭;甫就任數月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尚有最後被拱出來的些微可能。被視為「白色勢力」標杆人物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動作頻仍,對於是否參選,還在觀望。民進黨態勢相對明朗,度過「九合一」選舉大敗危機的蔡英文,鐵心競選連任。至於辭職下台的賴清德,將視4席「立委」補選結果,決定要不要放手一爭。

拼選舉,注定2019年是台灣的「政治年」。兩岸論述,參選人均無法迴避。觀近來言行,低民意支持度的蔡英文,似已決意打「統獨牌」、「民主牌」、「美日牌」,欲向美國買F-16V戰機,為兩岸交流設置障礙,升高與大陸的對抗。果若如此,「戰鬥小英」將步陳水扁當年後塵,非台灣民眾之福。

變數,還來自大洋彼岸。近年來,擔心中國大陸崛起,加上台當局的利益游說,美國友台議員推動國會通過了《台灣旅行法》、《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等一系列涉台法案。「政治素人」特朗普出任總統後,挑發對華最大貿易戰,歷經7輪艱苦談判,中美有望達成一個「好協議」,然美國不會放棄打「台灣牌」。

慎防風險

世界正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挑戰空前。筆者認為,2019年,兩岸關係亦充斥着風險,既有「灰犀牛」,也可能發生「黑天鵝」事件。相信大陸方面對此早有腹案,反遏「台獨」不手軟,警惕島內有人鋌而走險,引發台海「瞬間豪大雨」。

日前,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舉行中外記者會,離場時有兩個細節值得玩味。一記者大聲提問:「有美國議員邀請蔡英文訪問華盛頓,能同意嗎?」王毅明確回答:「當然不能同意!」另有記者問:「今年拿掉台灣幾個『邦交國』?」王毅仰臉「哈哈」一笑。

鑼鼓聽音。民進黨當局不應再誤判情勢,低估大陸的決心和準備。觀察人士指,大陸的工具箱裏有足夠多的反制工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