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中起美落 2014年勢深化

<轉載自201411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歲序交替之際最要回顧過去展望將來。2013可說個世局轉折年,反映了地緣政經格局新舊交替的趨勢,和由此引發的陣痛。
美轉守保霸權 華轉攻爭話語權

當然,此類轉折不會是一兩年間的事,而是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但2013年中的事態發展,顯示上述交替已進入了不可逆和加快階段,而2014將繼承此勢並更形深化,故更多巨變突變或將發生,所引起的震盪亦自然更甚。
世局新舊交替的主要表現之一是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相對滑落。這在2013更為突出:一方面是美國進入戰略收縮期,另方面是中國更為積極主動。在國際事務上美國由攻轉守以保霸權,而中國則由守轉攻以爭取更多話語權。在此中美國要求取的是有序撤退,而中國要的是有節前進。

中東北非亂局 美受掣肘
這些情況從一些主要事件中便可看到。首先是東亞局勢趨緊,主要是中日對抗加劇,和東海、南海的領島爭議升溫。日本政治全面右轉,復辟軍國主義傾向日濃,在外交及軍事各方面則全力針對中國。中國態度也日趨強硬,已把釣魚島巡航常規化,到年底又推出東海航空識別區。在南海,菲越兩國尤其前者,在美國鼓動下對領海紛爭採取了高調對抗的姿態。

第二是中東北非的後「阿拉伯之春」亂局進一步惡化。在這裏以巴之間反而相對平靜,且各方包括中國都在力促和談,真正的動盪及危機來自四大區:
(一)阿富汗及巴基斯坦。除了兩國本身的動盪外,巴基斯坦還因美國無人機濫炸而切斷巴阿通道,令美軍裝備難由阿富汗撤走。

(二)敘伊黎教派衝突。什葉及遜尼兩派間在敘利亞、伊拉克及黎巴嫩等三國的鬥爭已聯成一片。敘利亞問題更令西方尤其美國十分頭痛,年中化武事件初時美國本想攻敘卻臨崖勒馬,之後敘政府十分合作,順利銷毀化武後美國再難施壓,更麻煩是反對派因內訌已瀕臨瓦解。
(三)埃及在政變後內亂難息,美國在軍政府及被趕下台的執政黨眼中兩面不是人。

(四)北非以利比亞為核心的動亂,已伸延到南面東部肯雅西至馬里等廣泛地區,年初法軍要進入馬里驅趕激進回教武裝,之後由聯合國軍接替,其後發生的肯雅恐襲案更震驚全球。
打不得和不得 美陷困中東

第三是近月爆發的烏克蘭大示威,除了是重燃該國兩大陣營的對立外,還反映了歐洲與俄國的爭奪。美國亦曾派特使前往烏克蘭協商,並警告烏國政府若武力鎮壓示威將會受到經濟制裁。但除了此類空言外,美國並無甚麼實際行動。第四是斯諾登事件。這對美國的軟實力尤其誠信無疑帶來了巨大打擊,使其難再站在道德高地訓人。而且還引發了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損害,包括盟友如德國及南美國家等。
由上述事件中,可清楚見到美國奧巴馬政府的戰略退卻取向,和在維護霸權時左支右絀捉襟見肘的進退維谷或尷尬。在東亞,2013之初美國本想微調「重返亞洲」政策,以降低中日間的緊張關係和避免被拖落水,故奧巴馬安排了莊園會,想與中國取得一些默契,但看來效果未如理想。不單中日關係日趨惡化,日本的右傾路綫也令美國感到不安。

在中東北非,事態急變令美國不得不花更多精力去應付,國務卿克里幾全力以赴,與前任希拉莉專注東亞大不相同,故有了「重返中東」之說。但可惜在此區美國已陷於打不得又和不得的困局,既不願再動武攻伐,但其影響力因下滑又不足以促成區內穩定,無力控制大局的困境日益明顯。
中國遠交近攻 更顯重要性

在烏克蘭及斯諾登等事件上,美國更為無奈,惡言相向自無補於事,還會招惹反擊。在烏克蘭事件中,曾經力催「新歐洲」發展及顏色革命的美國,今天卻幾乎淪為局外人,讓歐洲要獨力應付俄國。
反觀中國,2013年在反制美國包圍上有了新的突破,並實行了「遠交近攻」策略。在近的東亞採取了更強硬的姿態硬碰美國,力爭主動並反守為攻。在遠的中東及東歐,中國又更積極開展外交及經貿聯繫,烏國總統在內亂之際遠道訪華,更取得百億美元投資項目承諾,可見中國的重要性,反映中國在「東抗」外「西進」政策亦發揮日多。美國在這些地區的困局,正是中國的新戰略空間。總之,中起美落的此長彼消形勢,在2013年已更為明顯,現在又要看2014年如何演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