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嚴防死守措施終放寬 期待盡快進一步放寬

<轉載自20221112 明報 社評>

經過兩年零10個月的嚴防死守,人類歷史上最嚴格的抗疫措施終於有較大幅度的放鬆,國務院昨天公布優化疫情防控20條新措施,包括將原來對入境人員7天集中隔離加3天居家隔離(7+3),改為5+3,以及將判定感染的Ct值從40降低到35。新措施是否及時、是否足夠等等,都可以科學標準進一步討論。但何時大幅放寬始終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總不能以病毒完全消失作為大幅放寬的條件,這一關無論如何是要闖過去的,如何創造條件及早「闖關」,才是政府應該謀劃和向人民交代的事情。

被隔離人數過億超乎比例 影響民心與經濟需要疏解

新增感染人數雖然昨天罕有地升到過萬宗,但相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還是非常低的比例。而昨天全國卻有4015個高風險地區,3652個中風險地區,加上不計其數在方艙醫院和居家隔離,以及被「靜默」的人數,粗略估計少說也有一億人處於隔離狀態,而在同一天要做核酸檢測至少也有一億人。這些數字跟現時被感染未治癒的68,526人來說,從比例上看是極不相稱,而且自Omicron病毒變異以來,重症率和死亡率十分低,從這個角度看,20條新措施是姍姍來遲了。

遲到好過無到,起碼為未來進一步大幅放寬展現曙光,終歸是好消息,但放寬的措施足夠嗎?被劃定為高風險地區的居民,實施不進不出隔離,放寬前高風險地區以小區為單位,連續7天無新個案才解封,放寬後變成以一棟樓為單位,7天減到5天,應該說是較大幅度的寬鬆了,判定感染Ct值從40降到35,將來每天新增感染人數也會大幅下降,而且取消了中風險地區,以及不再對次密接觸者實施隔離,入境人員以及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天數從7天縮短到5天,能夠享受自由的人數將大幅增加,無論從人員自由流動以及經濟活動的角度看,都應該說一大喜訊。

然而,入境實施5+3,以至取消飛機航班的熔斷機制,和從境外登機前48小時需要做核酸檢測由兩次減為一次,新措施的確不可能為需要入境內地提供更大的誘因,從這個角度看,新措施的效果是不明顯的。

中央政府在宣布新措施的同時,明確表示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而且不能有躺平的誤解。無疑,新冠病毒還在變異中,而且冬天是感染高發季節,中國是人口眾多,地區之間的醫療設施很不平衡,的確不可能完全放棄防疫抗疫的手段,更加不可能像外國般,設定一天舉行集體除口罩進酒吧的狂歡「儀式」,這是不符合中國一直奉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然而,如何判定下次進一步更大幅度放寬的時間呢?

問題是在新措施下,仍然需要實施隔離的範圍,是否確實有需要,以及隔離天數是否合理,應該以科學標準來判定,3萬人參加的北京馬拉松於周日(6日)舉行,之後4天的新增感染總人數是357人,沒有因為大規模人群聚集而飈升;正在舉行的珠海航展,昨天開始數萬名普通觀眾入場觀看,之後新增感染人數是否飈升,都可以作為說明。而感染後出現症狀的天數究竟是3天或者更長,感染病毒數量不同Ct值的潛伏期時間長短等,則需要有權威機構用大數據來加以說明,並定時公布有關分析數據,才可以讓人們判斷,繼續維持新措施規定的隔離範圍與幅度是否合理。

國務院宣布的新措施,除了有關隔離範圍等規定外,還有幾項要求,對於判定何時能夠進一步放寬,有所根據。要求制定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劑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的覆蓋率,尤其重要,現時60歲以上接種加強劑的比率只有75%80歲以上的更低,這方面如果不能及時提高,進一步放寬難以實施。另一要求是,摸清住宅區的人員構成,需要幫助的人員分佈,作為一旦實施封控措施要提供協助的根據,現時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封控後物資供應不足,特別是需要照顧的群體陷入無助困境,以及需要就醫的特殊群體不會因為封控而失救,這是實實在在的問題,都需要有更加精細的預案。

禁與放之間不能周而復始 創造條件闖關需要下決心

新措施除了降低抗疫對國民的影響,還多了一份人情的考慮,是受到歡迎的,但缺乏有效措施解決層層加碼和一刀切所帶來的弊端。雖然中央三令五申,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等,並且表示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這些要求並不新鮮,且看這次重申,是否會有以儆效尤的做法。

若然層層加碼等問題未能解決,不但打擊新措施的威信,也難寄望新措施能夠令經濟活動正常運作。進一步放寬防控措施是人心所歸,這一關無論如何都要闖過去,現在制定一些闖關的條件必須切實執行,否則,在禁與放之間周而復始沒完沒了,就不可能做到習近平主席所說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