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港台的政治漩渦及台灣參與世衛問題


<轉載自202046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東亞國際關係學者、東京大學法學博士>

政治漩渦中的香港電台(RTHK),日前又因對世衛的採訪問及是否會讓台灣重新加入的問題,再度被「政治正確」困在高壓鍋內。由於「事件」涉及「違反一中原則」的嚴重指控,不僅關乎港台以及梁處長今後的命運,更觸及香港與內地、台灣之間敏感的三角關係,以及如此微妙的關係今後何去何從的問題。

「政治正確」與「新聞自由」之間

問題發生在2020328日,香港電台英語節目The Pulse記者唐若韞以視訊方式訪問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幹事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內容包括問及「會否重新考慮台灣的世衛成員資格」時,艾爾沃德未有即時回應,不過翌日世衛發表新聞稿回應,稱台灣的「會籍問題取決於組織成員國,而非組織僱員」。

節目播出後,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批評港台記者的發問,「有違一個中國的原則及《香港電台約章》中有關港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所訂明的目的和使命」。建制派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亦表示支持邱局長的言論,更嚴厲指控港台此舉是「藉機鼓吹台獨」,要求「港府須嚴肅跟進,作出懲處」,而北京的中央電視台也發表評論,直接狠批該提問是「以疫謀獨」。

另一邊廂,針對邱局長罕有的指控和批評,港台發言人亦隨即回應,並稱「節目並無違反『一國兩制』,亦沒有違反《約章》」。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更發出以「我們已失去發問的自由」為題的聲明,作出反駁,批評邱局長「以《約章》為名破壞《約章》,更嚴重損害香港的新聞自由」。聲明質疑「局長卻高調要求作為總編輯的廣播處長負責,只能視為政治施壓」。支持港台立場、關注媒體自由的民間組織「撐公共廣播運動」亦要求港府撤回言論,還抨擊邱騰華「以長官意志行限制言論自由之實,是濫權之舉」。

就這樣,一場圍繞着港台記者涉嫌「違反一中原則」的爭論,在「黃」「藍」之間如火如荼地燃燒起來。誠然,這波爭議所反映的,是去年「反修例風暴」以來黃藍雙方互不信任狀態的持續,以及彼此之間的緊繃關係並未因疫情轉移了社會關注的視線而有所緩和。此外,同時也印證了香港社會多年積壓的「深層次矛盾」沒有得到任何的改善,暗示着疫情過後,黃藍雙方之間「充電」後的激烈廝殺,將無可避免地重新登場。

撇開今次風波究竟是否「新聞自由」範疇的問題,值得討論的是,涉及台灣參與世衛的言論,動輒搬來「以疫謀獨」大帽子來扣,反而引來「文革再現」的批評與反彈,恐怕未免過度反應了。

香港也曾參與聯合國相關組織

邱騰華局長批評港台的理據是「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均以主權國家為單位」,因此「作為政府部門和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必須對此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偏差」。世衛組織的確是聯合國的組織,正式會員中絕大部分是聯合國成員國。台灣的「中華民國」自1971年已經退出聯合國,失去「中國代表權」後就「不再符合資格」,這也不難理解。

然而,並非所有「非主權國家」都不得加入包括世衛在內的聯合國轄下組織。香港和澳門目前就是以獨立會員的身分參加世衛區域組織的運作,當然前提是中國的首肯與支持。換言之,台灣的會籍問題,誠如艾爾沃德所言,「取決於組織成員國」,而重點當然在於北京是否同意。

其實,香港即使在1997年回歸中國之前的英國殖民地時期,亦加入了許多聯合國的組織,包括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1948年)、聯合國地區繪圖會議(亞太區)(UNRCC-AP1982年)、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亞太區域委員會(UNGGIM-AP1994)等,當時中國政府也沒有明確表達反對。除此之外,香港參加的其他國際組織,還包括國際奧委會(1951)、亞洲開發銀行(ADB1969)、世界海關組織(WCO1987)、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1991)、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會議(EMEAP1996)、亞太海事安全首腦論壇(1996)等,多達百計。其中,有些比中國更早加入,譬如大家熟悉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身,1986)等。

那麼,究竟為什麼殖民地的香港也能加入包括聯合國轄下的組織,而成為會員?基本法委員會前委員、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饒戈平在其著作《與時偕行—— 一國兩制與基本法在香港的實踐》中,指出3個條件:其一,香港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交往能力;其二,英國政府授予香港在對外交往中的一定的自主權;其三,國際社會對香港地位的接受與認可。顯然,當時的饒教授是非常到位地理解到了香港作為非主權國家,得以參與包括聯合國相關國際組織的客觀因素。因此「台灣參與世衛的問題」,歸結仍是卡在北京的反對態度上。

台灣希望參與世衛就是「以疫謀獨」?

其實,世衛組織的參與資格,也並非只有正式會籍一項,還設有「準會員」,包括同樣是非主權國家的波多黎各與托克勞群島。此外,還有觀察員的資格,譬如一些政治實體如巴勒斯坦,甚至像馬爾他騎士團也都得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組織的活動,包括一年一度的世衛大會。

台灣自1997年以來,一直嘗試以各種方式希望加入世衛組織,過去10多年來目標也不再奢望成為正式的會員,而僅希望成為世衛組織的觀察員,但是都一直吃閉門羹。直到2008年馬英九執政,兩岸關係緩和,北京才僅同意台灣以世衛大會「觀察員」身分出席,且每年是否更新,都要北京的許可。

即使馬英九主政時期兩岸關係呈現難得的「蜜月期」,8年期間北京也仍未將台灣參與世衛組織的身分提高,不僅正式的會員仍遙不可及,即使是世衛組織的常規「觀察員」(非世衛大會觀察員)也無法獲得。

過去與北京交好的國民黨歷任主席,包括連戰、吳伯雄,甚至馬英九在與中國大陸領導人會晤時,也都一直希望北京放寬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當然也包括直接涉及台灣人民健康與安全議題的世衛。換言之,台灣方面要求參與世衛組織的不僅民進黨當局,而是台灣全民的願望。因此,輕易將此訴求,無限上綱,甚至打成「以疫謀獨」,不僅與事實相差太遠,不利於北京向來主張的「寄望於台灣人民」的期待,甚至可能構成對領導人的不敬,因為習近平於2015年底在新加坡會見了一貫希望台灣得以加入世衛組織的馬英九。

眾所周知,台灣在此次防疫應對上交出傲視同群的亮麗成績,受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國際媒體多有報道,也吸引多國取經。事實上,台灣不僅在此次防疫表現優異,經多年努力而建立起來的醫療體系也一直受國際同行推崇。202029日出爐的「2020醫療保健指數」(Health Care Index)評比,台灣蟬聯世界第一,以86.71分居於首位,韓國第二、日本第三;以區域計,香港排名第14,大陸則是第16。被世衛組織「排除」在外的台灣尚能有如此表現,倘能更進一步參與世衛組織,包括參加原定5月舉行的世衛大會,無疑將對當下的世界抗疫作出更多貢獻。

毋須贅言,台灣如何參與世衛組織的問題,是極為敏感的政治問題,需謹慎應對,然不分青紅皂白,一些「鬥士」為了表現政治正確,而不經思索,迫不及待地充當「愛國」的急先鋒,有時反而弄巧成拙,淪為敗事有餘的「愛國賊」,那就得不償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