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日本對韓經濟戰的政治

<轉載自2019716 明報 欄名:日本內望 撰文:張望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副教授>

利用外交為國內政治加分,是日本政治家常用的選舉套路。71日,即大阪G20首腦峰會結束後兩天,「致力於實現建立自由、公平、非歧視且具透明性的貿易和投資環境,並保持市場開放」的倡議言猶在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已開始對韓國展開凌厲外交攻勢。

日本經濟產業省71日宣布,將對用於智能手機和電視機的半導體製造過程中需要的三種材料對韓國實施出口管制,預計這樣的管制將嚴重打擊韓國的半導體業。韓方隨即表示抗議,外長康京和在國會答辯中稱,日本的做法是「不合情理且違背常識的措施」。到底日方為何選擇在這一時機「違背常識地」對韓國實施制裁呢?

文在寅政權撕毁條約 難再對話

日韓交惡,自2018年起已持續半年以上。先是兩國在慰安婦協議上出現對立,然後是就二戰日本強徵韓國勞工賠償問題上出現爭執。韓方認為,前政府和日本簽訂的慰安婦協定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日本並沒有承認強徵慰安婦的存在,而且韓國勞工的個人索賠權並沒有被放棄。日方則認為,日本和韓國已經簽了不少相關賠償協議,而且在2015年的協議中兩國當時都同意賠償問題已經解決且具不可逆轉性,但是,文在寅政權上台後撕毁條約,拋棄過去的共識,日方已難以再和言而無信的韓方對話。2018年末,歷史糾紛尚未解決,在日本海發生了韓國軍艦火控雷達照射日本軍機事件,韓方面對日方的指控堅不承認,令兩國關係陷入低點。6月的大阪G20首腦峰會,日本首相與美國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舉行高級別會晤,唯獨就是沒和韓國舉行首腦會談,兩國關係之差,可想而知。

日方精心組織對韓攻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安倍決定對韓國實施出口管制,恐令兩國關係進一步雪上加霜。在日本國內,雖然也有聲音認為安倍的舉動和處處強調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的貿易戰沒有太大差別,且也可能損害日本自身的利益,但各種迹象表明,安倍對韓外交攻勢是精心策劃的,其着眼點就在本月末的參議院選舉。首先在時間點上,74日正是日本參議院選戰正式開始的日子,選擇這一時間點實施對韓制裁,極具象徵意義。同時,710日,具有《產經新聞》背景的日本富士電視台獨家引用了韓國的文件,報道了韓國在過去4年向被制裁國家(如北韓)不當輸出戰略物資的新聞。這一報道可以說間接支持了日本政府撤銷對韓輸出半導體材料的優惠政策。在日本,民間媒體配合政府炒作議題不是沒有先例,一個民間電視台到底是如何在這個時間點獲得韓方文件,值得推敲。安倍對於日本民意的判斷是準確的。根據NHK電視台79日公布的民調顯示,45%的民眾認為日本對韓國的出口管制措施是適當的,只有9%反對。

「民主和平論」在東亞的局限

長期以來,以西方經驗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學一度流行「民主和平論」。該論認為由於政府體制類似且崇尚使用非武力來解決國際爭端,因此民主國家之間發生衝突的機會較低。這一信仰也是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的其中一大思想資源。然而,如今發生在美國兩個東亞民主盟友之間的交惡,證明這一理論是一廂情願的。2015年,美國學者Brad GlossermanScott A. SnyderThe Japan-South Korea Identity Clash: East Asian Secur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一書中指出,同為民主國家的日韓之間的對立,最大原因在於兩個國家擁有極為不同的國家認同(identity)和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美國外交政策當局有必要予以重視。本次日韓之爭再次間接揭示,理解東亞國際關係,須防止把基於西方局部歷史經驗的理論照搬到東亞,並須嘗試重新從東亞本身的歷史與文化經驗中去尋找和解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