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蔡英文將面對的難題

<轉載自2014416 明報 中國版 撰文:王彥晨(作者為台灣資深傳媒人)>

太陽花學運後,台灣隨即激起的政壇巨變就是民進黨蘇貞昌和謝長廷先後宣告退選黨主席。蔡英文直取主席大位再無懸念。然而,曾是「兩國論」發明者的蔡英文,北京對她統獨定性,牽動到2016年總統大選,是蔡必將面對的難題。
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數月前率團訪京,蔡英文不僅出席返台記者會,也邀請大陸學者到基金會演講。有人解讀為蔡向北京伸出的「橄欖枝」。

蔡英文持續模糊兩岸政策取態

外界多認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她攀登總統大位的「最後一哩」,但她本人卻未必這麼看;保持彈性和模糊,在不必表態的關鍵時刻到來前絕不把話說死,直到此刻,蔡英文成功地維持這樣的空間。過去兩年,蔡英文除在中國事務委員會逼問蘇貞昌「然後呢」,或面對黨凍結《台獨黨綱》爭論,透過幕僚表示「要進一步了解才能評論」,再未對兩岸政策作過正面表態。

太陽花學運初期,糾纏的是服貿協議在立法院的「黑箱」程序,學生佔領議場後,隨聲勢漸漲,將「程序」上升到「實質」,要求「退回服貿,重啟談判」,這一方面是國民黨進退失據,左支右絀,另方面,也是學運領袖見大局有利而不斷加碼。直至「先立法(兩岸協議監督機制),再審議(服貿)」成為定局,在野的監督草案版本,終於圖窮匕現,完全暴露了「兩國論入法」的企圖。

無論是民間版「兩岸協定締結條例草案」或是民進黨團版的「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草案」,蔡英文原創的「兩國論」都體現在法律名稱上,因此,這不再是立法層次博弈,而是國家定位和主權爭議的憲政衝突。更複雜的是,可能根本上升到統獨意識形態,而將沒完沒了的爭鬥,這哪會是解決服貿爭議呢?完全是藉此進一步引進更赤裸裸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爭執!

蔡英文曾被批評是「空心菜」,這一稱號多半源自她巧妙地閃避提早在兩岸論述表態;或者說,她心中即使堅持台灣主體意識,但仍迴避任何刺激北京的言行,阻斷自己的系統與中國發展進一步關係的可能。「空心」有其不得不然的苦衷。

不能說蔡英文的主張不合理。甚至,蔡某種程度還代表了新生代台灣年輕族群心聲;陳為廷和林飛帆之所以一呼百應,公開喊出支持「台獨」,即使不能稱學運成千上萬支持者都是「台獨」,但幾乎可說他們都不排斥陳、林的宣示,這與早年國民黨把「黨外人士」「台獨」和「共匪」合併為「三合一敵人」大不相同,現在年輕人無人聽說這些了,「台獨」也不再是與可怕的顛覆相連的名詞。

「台獨」不再敏感但可說不可做

正因今日台灣已經百分之百言論自由,反而令「台獨」失去市場,因為從實際層面而言,「台獨」不可行,而不再是不可說,因此,喊「台獨」只是為「爽」;蔡英文心中就算是再想讓台灣獨立,也必然明白「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更應該面對的,反而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如果她能明白,北京對她究竟主張「台灣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必有差別,未來她必須表態時,相信可由此兩者之間的不同,提煉出足以因應的智慧之舉。這是她面對此難題唯一的出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