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醫改走錯方向 市民花錢失事

<轉載自2012117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下任特首怎麼辦?撰文: 何濼生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集思會之友>
 
本港有關醫改的討論已經歷了幾個十年,諮詢文件亦出過多份。可惜市民見到的只是蹉跎歲月。
直至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強勢上任,看來真的有個了斷,可惜最後拍板的方案在根本上走錯了方向;如果落實,恐怕反而是更可怕的噩夢的開始,市民勢將花更多的錢在醫療上:包括直接支付的和間接透過稅款支付的支出,卻只能接受比現時更差的服務,健康和生命無法得到保障。
私院濫收費用 欠醫德亂開藥
其實筆者這個判斷在對上一年已得到初步的證實。私家醫院唯利是圖的面目已讓市民看透。私家醫院分娩套餐的收費去年加價幅度驚人,加幅最高近五成;消委會接獲涉及私院分娩服務的投訴也大幅上升,主要涉及突然加價、收費不清或過高等,個別私院更有巧立名目收取費用之嫌。
除了濫收費用外,部分醫生醫德欠奉,置病人根本利益於不顧,胡亂開藥、任意要求病人做不必要的化驗和掃描、甚至做不必要的手術等。市民之所以任由私家醫生宰割,就是因為別無選擇。而公立醫院資源不足、輪侯時間過長正是主要原因。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去年11月間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24.7%的受訪市民不滿公營醫療(4分或以下),表示滿意(6分或以上)的佔54.6%,滿意度僅得5.67
市民對私營醫療表示不滿的達20.6%,表示滿意的佔56.1%,滿意度5.73,比公營醫療好不了很多。
私家醫院賺大錢的一個原因是濫要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它們有能力添置新設備,也有能力由公立醫院高薪吸走人才。
私院擴大服務 加劇公院挖角
需要服務的市民在公立醫院得不到服務;不需要服務的市民在私家醫院卻被要求接受不必要的所謂服務:以放射科服務為例,屯門醫院的磁力共振掃描服務(MRI)因人手缺乏瀕臨「爆煲」,非緊急個案的輪候期最長要等到20199月;而沙田威爾斯醫院非緊急個案輪候磁力共振檢查也要等到2014年。
特區政府大力催谷醫療產業,並擬於2015年推出自願醫保,又從公帑撥出500億元補貼。然而,一項調查發現48%的受訪者認為,減輕公共醫療負擔應從資源錯配問題着手,私院擴大服務,只會加劇公院「挖角潮」,造成惡性循環。
特區政府聲稱推出自願醫保的同時會加強對私院和保險業的監管。加強對私院和保險業的監管明顯確有需要;但真正能保障市民不受魚肉的,是讓市民有真正的選擇:即是有可靠的、適時的公營醫療。
至於醫改何去何從,本來十分簡單,根本不須推出形形式式的強制供款計劃或自願醫保,而只須適當地調高收費,並為市民全年合資格的醫療支出封頂。
這種加費兼封頂的做法,一方面讓市民多一點為自己的醫療支出負責,一方面也保證了他們不致超出預算,而公營醫療系統從中可提取資源為市民提供更佳的服務。
當市民仍有能力支付的時候向他們徵收合理費用;當他們有困難支付的時候向他們提供資助,做法簡單合理,而台灣及澳洲早已落實,並已證實可行,市民的滿意度很高。可惜偏偏特區政府捨正路而取歧途,原因只是怕提出加價會遭議員反對。
倡加費兼封頂 推終身補貼額
加費兼封頂的建議,筆者早於1997年已提出,並建議低收入人士的每年自費額可減半、領取綜援的人士可獲多發2,000元醫療補助,年中醫療費用由該2,000元中支付,如果自費額同樣是2,000元便毋須有額外的負擔;如果自費額是3,000元,則額外負擔最多為1,000元。低收入人士的收費可減半。
近年筆者還有一個新建議,就是政府為每一位市民提供一個「終身醫療補貼額」,只要是醫療項目,市民可任意取用,條件是每取1元自己也要付出1元;而且該額隨支隨降,鼓勵市民慎用。
這些建議均簡單可行,大致上沿用現時架構,毋須架床疊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