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中俄合作 有情誼更有理性

<轉載自2024518 明報 中國版 欄名:北京聞風 撰文:鍾鳴九>

俄羅斯總統普京17日結束兩日的訪華行程。這是普京就任新一屆俄羅斯總統後的首訪,也是普京七個月內二度訪華。中俄元首外交有利加深兩國情誼,推動兩國合作。不過,作為兩個成熟的大國,中俄的合作主要還是基於理性判斷。

此次,普京宣誓就任後不到10天,便到北京開啟了新任期的首訪。其實,在去年3月,成功連任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首訪地定為俄羅斯。

中俄元首此舉既是表達對彼此的尊重,也體現出雙方對發展中俄關係的重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李自國表示,結合近日德國總理、美國國務卿及財長訪華,以及中國國家主席應邀訪歐等可以看出,中國在世界上正發揮着更大作用,世界各國也對中國發揮建設作用有更大期待。

同樣,俄羅斯也在尋求與中國的更多合作。此次普京訪華帶了一個龐大的政商隊伍,被認為是希望在多方面獲得中方支持。

率龐大政商團到訪 冀多方面獲中方支持

去年,中俄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2401億美元,按年增長26.3%,提前實現兩國領導人此前訂下的2024年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的目標。今年頭4個月,中俄經貿延續增長態勢,累計貿易額同比增長4.7%

不過,對於兩國經貿合作不必過分解讀。

中俄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陸上鄰國,雙方在資源禀賦方面優勢互補,中國已連續13年位居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而且,鄰國之間商貿往來頻繁本是自然。

東盟已連續4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墨西哥、加拿大近年也常位居美國前三大貿易伙伴國之位。

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孫興傑認為,在中俄經貿合作上,外貿企業在其中是具有自主性的,雙方是基於市場原則來合作的。李自國也認為,中俄貿易的根本動力是兩國間的貿易互補和互利,西方一些政客對此炒作,是把正常的國際貿易關係政治化。

學者:中俄關係發展促進各自振興

除了經濟領域,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中俄能在更大領域達成共識、形成合作,對地區安全與合作是有利的。但外界有聲音擔心,中俄會形成小圈子,讓世界更趨分化。

對此,孫興傑表示,中俄關係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各自的發展振興,同時也要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全球治理更加合理。

其中,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是兩國關係發展的三項原則,這是中俄交往幾十年來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此次中方提出了相鄰大國和平共處的「五個堅持」,第一點便重申了這「三不」原則。外界對中俄關係的擔憂更多是一種話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