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氣球風波未息 蔡英文見麥卡錫再掀波瀾 中美思路歧異 美倡「護欄」遇理解偏差

<轉載自202345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踏入2023年,中美關係再現動盪,最新導火線是台灣總統蔡英文今天(5)過境美國洛杉磯,稍後時間會見美國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後者前任佩洛西去年8月訪台引發政治風暴,中方這次會採取什麼程度的回應成為焦點。拜登政府任內一邊主張中美競爭,一邊提出「護欄」等概念,稱欲避免競爭惡化成衝突,但今年2月的氣球風波卻證明,美方尋求建立「護欄」等的努力收效甚微。美國學者向本報表示,背後關鍵在於中美對雙邊關係本質的思路有別,難作有效對話。「護欄」概念正好體現這份歧異,中國學者不諱言,美方眼中的護欄,在中方眼中卻是對中國的「軍事威懾」。

坎貝爾:華不情願建危機溝通機制

「從我們的角度看,我們希望溝通渠道(lines of communication)保持開放。」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上周四(330)在智庫對談活動上重申,華府已清楚向北京告知準備好美國總統拜登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電話通話——拜登此前表示計劃跟習通話,以處理美方指控具間諜用途後擊落的中方氣球所引發的風波,但迄今未曾實現。美國國務院中國事務協調官暨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Rick Waters)上月底出訪港滬京3地,被視為鋪路改善中美關係之旅,但路透社引述消息報道,中方對習、拜通電話的提議未有顯示太大興趣。

主掌拜登政府對華戰略的坎貝爾質疑,中方「不情願參與有關信心建立、危機溝通或熱線的商談」,強調鑑於中美軍方彼此近距離執行任務,制訂類似機制會是「負責任的一步」,「我們在冷戰時期建立過(危機溝通機制),我認為它們如今適合」。他形容美國正處於對華競爭關係新階段的初期,「從很多方面認知到,我們為(中美)關係建立『地基』和『護欄』的工作,迄今仍未成功」。

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薩克斯(David Sacks)向本報表示,拜登政府很想為中美關係設置護欄,主因在於認知到中美雙方仍未準備好應對危機,「但現實是這樣的護欄不存在,中美雙方皆覺得對方做出一些踰越護欄的事情」。他認為中美之間最多只有一些對於另一方心照不宣的理解,但不存在明確和雙方同意的護欄。

薩克斯以氣球風波為例,認為事件最發人深省之處,在於距離20014月中美撞機事件已超過20年,美國基本上未有在建立中美危機溝通機制上取得任何實質進展。他指當年撞機危機發生時,中方領導人未有接聽電話,等了數天在內部琢磨如何處理後才跟美方溝通,「基本上我們今年較早前(氣球風波)發生一模一樣的事」。

氣球風波始於拜登政府22日公開指摘中方疑似間諜氣球闖入上空,中國外交部翌日表示正在了解事件,後指是民用無人飛艇「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情况」,但同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仍在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暨中央外辦主任王毅通電話後宣布取消訪華。中方聲明指王毅表示「面對意外情况」,雙方應「避免誤判」,翌日外交部論調轉強硬,指中方堅決反對「攻擊抹黑」,又拒承認布林肯原定訪華。

到美方24日擊落氣球後,中方抗議措辭更見激烈,而美國國防部指防長奧斯汀曾要求跟中國防長魏鳳和通電話但被拒絕。中美之後一次高級別對話是218日,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跟王毅「非正式會談」,但雙方被指仍是各說各話——在這次會談前一天,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承認,儘管中美在外長或使館等外交部層面仍有溝通,「可惜軍事(溝通)渠道仍未打開,這正是我們想糾正的情况」。奧斯汀在事發至今仍未能跟魏鳳和或其繼任者李尚福通電話,他在225日承認,事發前後已有「數個月」未能跟魏鳳和通電話。

中美不同調 美提競爭中倡共贏

薩克斯認為,中美對雙邊關係本質的論述根本不同調,令兩國領袖難以有真正對話來商討如何管控關係。他指拜登政府持續提到想跟中國激烈「競爭」(competition),但不想演變成「衝突」(conflict),但中方持續談及有需要尋求「合作共贏」,這基本上是習近平很久之前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原則。他直言,中方甚至不想認可「競爭」是中美關係的其中一個面向,「故如果一方甚至不想說跟另一方處於競爭,那你可以怎樣會有商討如何管控競爭的真正會談?」

秦剛:美沿錯路狂飈 護欄難擋翻車

中美論述的不同調,可見諸於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上月在兩會記者會的發言。秦剛以「無人飛艇事件」(北京對氣球風波的官方表述)的美方「過度反應」為例,指摘美國對華認知和定位出現了嚴重偏差,把中國當成最主要對手和最大地緣政治挑戰,「第一粒鈕扣扣錯了,導致美國對華政策完全脫離了理性健康的正軌」。

秦剛更炮轟道:「美方的所謂『競爭』,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壓,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所謂『加裝護欄』、『不衝突』,實際上就是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飈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衝突對抗。」他強調,中方將始終按照習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致力於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對美方提出「護欄」的理解,正好體現中美思路的歧異。上海一名研究中美關係的學者匿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美方提出「護欄」概念的主要目的是憂慮中方失去理性而觸發危機,但他強調認為中方不會失去理性。與此同時,他認為在中方眼中,「護欄」實際上是指「對中國的軍事威懾」。他指護欄和威懾是一體兩面,「中美雙方立場視角不一樣,對其認知和詮釋有差異」。

他進一步解釋,美國從過往外交事例中汲取到「不夠強硬」的教訓:在朝鮮戰爭(韓戰)和在北約歐洲東擴中,都分別安撫中國和俄羅斯不會侵犯其領土,但似是發出「錯誤信號」,到頭來北京派志願軍到朝鮮半島作戰,俄羅斯如今亦對烏克蘭發起軍事行動。他指美方如何表述以有效安撫對手「難以拿捏」,沒有確切標準,因此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護欄」都將是模糊的概念,但不管如何稱呼,到目前為止其意義仍是有限,「因為中美仍是在理性的空間中行使它」。

滬學者:中視護欄如「軍事威懾」

隨着蔡英文今日會見麥卡錫,中方已屢次對此提出警告,中美新一輪外交爭執似是無可避免(見另稿)。薩克斯認為,中美關係在穩定和有可能找到某種出路之前仍會進一步惡化。他指當前的中美關係「緊張且持續惡化」,即使拜登政府強調「護欄」和「行為規則」等論述,「我不認為中美關係已跌至最低點」。

上文提到的上海學者也坦言,中美關係目前處於一個進入新形態的「臨界點」,而該新形態仍處於「塑造和成形期」,現時特點在於「多變」,整體較多競爭面向,兩國各自的戰略亦不穩定。他個人認為中美仍有希望最終不會走入冷戰,一來兩國政府及各界都有基本共識避免爆發熱戰,二來中美主要競爭現聚焦於晶片等高科技,普通經貿往來並沒有斷絕,不似美蘇冷戰時期全面脫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