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美拒遵從世貿裁定 輸打贏要霸權嘴臉

<轉載自20221223 明報 社評>

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美國針對香港產品的產地來源標記規定,不符合世貿規則,建議美方糾正。本來,特朗普當年的這一決定,就是損人不利己的政治考量,美國應該順勢以此為下台階,糾正錯誤。但美國貿易代表處卻發聲明,反對裁決,表明不會撤回相關規定。此事充分暴露美國標榜「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虛偽,這種對國際規則合己則用、不合則棄的雙重標準,反映出十足的輸打贏要霸權嘴臉。

本月內美第二度敗訴 世貿上訴機構遭癱瘓

202011月起,美國以中國制定實施《港區國安法》,「打壓香港民主」為由,撤銷對香港單獨關稅區的承認,要求所有由香港出口往美國的產品,來源地標記不能再標示為「香港製造」,而必須標示為「中國製造」。其實,由本地製造並出口到美國的貨物,每年僅約值74億元,佔本港出口總額約0.1%,美國這一規定對本港實質影響不大;惟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獲《基本法》賦予單獨關稅區(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地位,可以「中國香港」名義,參與世貿等國際組織,美方此舉影響香港聲譽,引起廠商和客戶不必要的憂慮,明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因此港府向世貿尋求仲裁。

世貿裁決後,港府已去信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駐華盛頓經貿辦亦聯絡美國貿易代表處、海關及邊境保衛局,敦促美方尊重裁決及建議,立即撤回規定。惟美國貿易代表處表明,強烈反對裁決,稱世貿無權質疑成員國就危害國家安全採取的措施,不打算取消相關安排。問題是,世貿3人專家組在長達96頁的裁決中講得很清楚,美國與香港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並未達到啟動安全例外條款的「國際關係緊急狀况」門檻,美國應改變做法,以符合全球貿易規則。

這是本月內美國在世貿訴訟中第二次敗訴。本月9日,世貿專家組裁定,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18年作出對進口鋼鐵和鋁材徵收關稅的決定,違反了全球貿易規則,美國同樣拒絕遵從裁決,聲明不會取消相關關稅。按照世貿規則,敗訴的美方可在60日內提出上訴,問題是由於美方阻撓世貿上訴機構新法官的任命,世貿的上訴機構已停擺近3年,根本無法受理上訴案件。而美國阻撓法官任命的理由,是指世貿體系需要「改革」,而在按照其旨意完成「改革」之前,華府不惜癱瘓這一多邊貿易體系及其爭端解決機制,這是美國「強權政治」的又一體現。

近年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成為美國政府頻繁使用的熱門詞。但基於何種規則?維護什麼秩序?卻一直語焉不詳。諷刺的是,該詞被廣泛使用,是在美國前總統小布殊未獲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入侵伊拉克之後。而那次入侵,正是美國無視國際規則,肆意使用武力的例證。在此大旗下,人們看到,美國政府頻繁退出國際組織、撕毁國際條約,在特朗普時代,美國以帶來「苛刻財政和經濟負擔」為由,退出了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以未就新冠疫情「追究中國責任」為由,中止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關係;以「政治上反以色列」為由,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以「存在政治偏見」為由,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還退出了有關伊朗核問題的六方協議,甚至退出有份發起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儘管拜登政府上台後,又重返了《巴黎協定》、世衛組織、人權理事會等,但想走就走,想來就來,大言不慚地一句「美國回來了」,就像無事發生過一樣,不禁令人側目。而對其他特朗普時代的錯誤決定,包括對香港產地標記以及鋼鋁加徵關稅等,不但未予糾正,反而在世貿裁決後仍堅持不改。可見所謂「規則」和「秩序」,只能有利於美國利益,而不能相反,是經典的雙重標準。

規則秩序任意解釋 雙重標準弱肉強食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口號,在美國有深厚的意識形態傳統,在這種民粹傳統影響下,美國一直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或國際條約,正是美方將《台灣關係法》凌駕中美建交公報,成為中美之間台灣問題的癥結所在。而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根本就是針對中國的一支大棒,而美國指摘中國南海主權主張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美國國會至今也未批准加入,反對者的理由就是,加入該公約會「有損美國主權」。由此可見,美國是刻意對所謂「規則」和「秩序」含糊其詞,目的是讓美國獨享解釋權,有利於維持自身霸權。有美國國際關係學者分析,當美國認為國際秩序不利於自己之時,就按自己的意願忽略、逃避或改變秩序。這分明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強權即公理的霸道邏輯,從今次拒絕世貿有關香港產地標記的裁決來看,美國的這一副嘴臉暴露無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