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航空業復常路崎嶇 香港須適應新常態

<轉載自2022108 明報 社評>

國泰航空自疫情以來首場大型招聘會昨日舉行,現場反應熱烈。國泰稱,現時客運運力僅回復至疫情前的16%,提升運力已成首要任務。不過,英國維珍航空公司日前宣布,不按原定計劃於明年3月復飛往來倫敦至香港航班,同時關閉香港的辦公室。而去年底停飛香港航線的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重申,無意復飛香港航線。另一大美國航空公司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亦強調,仍在評估復航香港的市場需求及營運環境。與此同時,周邊多個地區機場的航班和客運量已經超越香港。由此可見,冰封近3年的本港航空業復常之路仍步履維艱,而香港區域航空樞紐的地位亦岌岌可危。在內地對疫情防控政策仍與外部世界有較大落差的現實下,香港政府和各行各業,恐怕都要改變思路,適應一段時期再無「北水」的新常態。

運力年底僅疫前三成 0+0客量亦難V形反彈

據悉,國泰目標在1824個月內招聘約4000名前線員工,為明年及其後幾年的復蘇作準備。而國泰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傑透露,現時有足夠人手營運年底前恢復30%客運力的目標。30%這一指標令人失望,事實上,「0+3」入境檢疫措施實施以來,機場入境人次仍維持每日約50007000人,並無明顯升幅,有業界和學者都預料,即使進一步放寬至「0+0」,訪港旅客短期也難有V形反彈。

香港國際機場一直是亞洲國際客貨運的航空樞紐,無論在航班升降、客貨運量,疫情前一直穩佔區內領先地位,但疫情下卻遭冰封,一蹶不振。在今年6月的Skytrax全球機場排名中,曾經多年位居前列的香港國際機場跌出全球十佳,暴跌至第20。與此同時,不少鄰近地區恢復開放,至今年4月,新加坡樟宜機場、韓國仁川機場及日本成田機場的航班升降及客流量,均已反超香港。其中樟宜機場的航班升降量已較香港機場多三分之一,客運量更較香港機場高出近11倍,至上月初,樟宜機場平均每周客量已回復至疫情前約六成,航班數目亦恢復至疫情前的三分之二,預料在年底可恢復至八成。

航空業的復常,有其特殊的行業難點,由於過去兩年航空業接近冰封,國泰目前仍有三成飛機停泊海外,調回飛機、檢查維修、清潔消毒,都需要時間,故提升運力絕非朝發夕至。此外,人手短缺,招聘培訓都需時,據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協會 HKAOA﹚稱,與兩年前相比,國泰機長及副機長已大減四成。除了航空公司,機場等配套人手亦不可或缺,否則,就會出現歐美多個機場今年暑假時出現的大批航班取消、旅客大排長龍、行李送抵延誤等大混亂,以致英國希斯路機場一度下令航空公司停止售票。

後疫情時代,全球旅遊業和航空業復蘇亦有先後。美國市場最早復蘇,其次是歐洲市場,但也都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亞洲是最遲開放的地區,復蘇也最慢,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估計,全球航空運力要到2024年才能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亞洲會再慢一些。

依賴「北水」勿成習慣 宜積極進取拓新客源

香港要面對的現實情况是,過去本地各行各業多年的榮景,都得益於內地這一龐大的市場與客源。2019年,內地訪港遊客人次為4377多萬,佔全年訪港旅客總人數近八成。同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市場中,東南亞佔25%,內地佔20%,台灣佔11%,而美加和歐洲合計不過15%。所以,過去在同新加坡的競爭中,內地市場是香港的優勢。

但在後疫情時代,內地全球最嚴的防疫政策,以及與香港遲遲不能免檢疫通關,都成為香港復常之路的無形障礙。內地遊客銳減,固然影響香港的航空、旅遊、零售業,就連外國公司撤離香港、外國商務客和遊客不來香港、外國航空公司停飛香港航線,都或多或少與無法經香港進入內地有關。

雖然最近有關中共二十大後內地放寬與香港通關的消息不斷流傳,但從內地的防疫政策取向看,對海外旅客完全開放入境的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所以,香港從政府到民間的各行各業,都要認清這一現實,放棄長期以來依賴「北水」的舊思維,採取適應新常態的措施,積極進取,大膽有為。以航空業為例,既然內地和台灣遊客短期無法大批來港,就應該着力開拓疫情前佔香港機場客量25%的東南亞市場和12%的日本市場;既然長途航線復蘇較慢,就應該大力發展短途航線;零售、會展和旅遊業都應該調整策略,從主要針對內地客調整為針對東南亞客;商務大客較少,就應主打年輕遊客市場。而在這方面,政府更應該扮演重要的規劃、引領角色,一方面積極主動爭取與內地通關,另一方面勿被動等待機會來臨,而應主動與東南亞等地區發展關係,甚至不妨重拾當年與星洲的「旅遊氣泡」構想,與已經開放的鄰近地區發展旅遊聯盟,打造互利互惠旅遊新線路。總之,事在人為,總比坐困愁城要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