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中方採嚴厲措施以儆效尤

<轉載自20211122 大公報 欄名:隔海觀瀾 撰文:朱穗怡>

對於立陶宛違背一個中國原則,批准台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中國外交部昨天宣布將中國與立陶宛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這是繼今年8月中方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方召回駐華大使後,再次祭出嚴厲措施捍衛一個中國原則。「代辦級」是中國對外關係中最低級別的外交關係,如果再降級,就意味着兩國將斷交。由此可見,中方對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惡劣行徑絕不容忍,必採取斷然措施遏制和打擊「台獨」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

此次中國進一步降低中立外交關係層級,除了是要給立陶宛一個教訓外,更是「殺雞儆猴」,警告其他國家勿步立陶宛後塵。

這些年台灣地區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設立的辦事處主要以「台北」為名,但立陶宛卻打破慣例,允許民進黨當局以「台灣」為名在立陶宛首都開設「代表處」,視台灣地區為「國家」,企圖搞「一中一台」。立方已經嚴重違背1991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建交聯合公報》:「立陶宛共和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立陶宛共和國政府承諾不和台灣建立官方關係和進行官方往來。」但如今立陶宛竟批准台當局設立有「官方性質」的「代表處」,根本就是背棄在中立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的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干涉中國內政,性質極為惡劣。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合情合理合法。

中立兩國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不僅意味着雙方的政治交流陷入停擺狀態,在經貿方面也對立陶宛產生實質的制裁效應。立陶宛經濟以出口貿易為主,中立關係惡化,對立陶宛最大的影響就是經貿領域。立陶宛與中國有往來的領域包括高科技、農業、食品加工、木材、服飾與物流業。早前已有立陶宛商界人士表示,由於從中國進口原物料受到限制,穀物業已遇到問題,木材業也面臨類似挑戰,乳製品業、肉品業則擔心出口受到影響。

中國罕見降低與他國的外交層級,上一次使用這樣的手段已是40年前了。1981年因台灣準備向荷蘭購買6艘劍龍級潛艇,中國於是把與荷蘭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最後荷蘭只交貨了2艘潛艇,中國才於1984年恢復與荷蘭正常的外交關係。這次中國再次使用「外交降級」的手段,不僅是要制裁立陶宛,更是要警告那些蠢蠢欲動的歐洲國家不要在台灣問題上挑戰中國的紅線。

近年,美國實施全面圍堵中國的策略,加大打「台灣牌」的力度,歐洲一些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國家為了討好華府,企圖跟隨美國的腳步,加強與台灣方面的關係。去年捷克參議長率團訪台。上月台外事部門負責人竄訪捷克、斯洛伐克和比利時。

中國對立陶宛與台當局勾連的行徑採取嚴厲措施,勢必對歐洲一些企圖在台灣問題上搞小動作的國家產生警告和震懾的效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