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超市保就業亂局 是誰之過?

 <轉載自2020930 經濟日報 國是港事 撰文: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課程(IBCE)聯席主任及商學院高級講師>

兩大超市繼續拿保就業計劃的津貼,但同時宣布推出回饋方案,百佳向低收入家庭、長者及傷殘人士發放每人200元,合共4,000萬元食物券,惠康則派200萬張現金券及餐券,及300款貨品半年價格不變。無論是哪一間超市,方案未能滿足大眾的期望,最直接的是提供折扣,但正如我較早前在本欄指出,對比起兩大超市每月的零售額約40多億元,回饋的數目約1.8億元,因此根本不會很吸引,折扣可能是2%左右,整件事完全是政府製造出來的鬧劇。

涉款811 卻非財務部門負責

根據政府抗疫基金網頁的資料,保就業計劃負責的是行政長官辦公室及勞工及福利局,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提供支援,兩者皆不是專長於財務,但涉及的金額卻達811億元,是3次防疫抗疫基金內最大的一項支出。811億元是多少?在剛過去的財政年度,新鴻基地產 00016 的收入為826.5億元,數目也多於去年醫管局從政府得來的623億元資助,港鐵 00066 去年的收入也只是545億元。

雖然保就業計劃辦公室內有會計師,但人數不多,如此規模的支出,卻沒有合理數目的財務專才在其中,一定出事。果然不出所料,在疫情中沒有受損的超市可以拿取數億元的津貼,政府覺得不對勁,於是要求超市回饋市民,但回饋的方案未能達到預期的期望。

有超市提出每日最低價(Every Day Low PriceEDLP),這個又是不利消費者的例子。有點市場學知識的朋友應知道,EDLP便利零售商多於顧客,Walmart就是從EDLP中大賺,因為消費者以為超市內那些EDLP的貨品比外面便宜,於是會多了人流;當顧客進了超市,也不止會買那些EDLP的東西,這建議是益了超市,同時也對小店不利。再者,這一連幾天,全港的媒體大篇幅地報道超市的回饋方案,變相幫了它們宣傳,因此兩大超市絕對是大贏家。

受惠企業無篩選 猶如觀音開庫

出現亂局的原因,當然是沒有設關卡來篩選出在疫情中受惠的企業,當我看到網頁,前兩次抗疫基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參與極少,而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更不在網頁上。當要花上比起藍籌企業收入更多的情況下,而時間只是數月,竟然不是由有財務專業的部門來處理,怪不得會愈來愈荒唐。我相信兩大超市的母公司也在暗笑,竟然有如此亂局的出現,像觀音開庫但無王管。我不是說要困難重重地才可以申請,事情是應幫則幫,不用幫的,應留給有需要的人。你可以說超市應該不申請保就業,但從來商界都是在找機會,政府有責任去保障公帑的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