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全國疫情已受控 基層醫生尚不足

 <轉載自2020913 明報 社評>

新冠抗疫表彰大會落幕,鍾南山等醫護人員獲頒發了勳章和高度讚揚。國務院隨即舉行會議,總理李克強表示,此次疫情更加突顯出公共衛生等方面人才不足,要求加快培養全科醫學人才,充實到基層醫院。中央政府在9年前已經提出這方面的具體計劃,但仍然未能至臻,為及早在基層發現潛在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發揮作用。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但可預見的困難相當大,需要中央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才能盡快解決結構性難題。

第一個上報出現可疑疫情的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醫生,他們在去年1226日診斷出可疑病例立即上報,做到了盡職盡責,然而,最早出現病狀的患者感染時間是1211日,相距被省級醫院發現足足15天。現在事後孔明的說,如果第一個患者出現病徵,到社區醫院就診,被社區醫院醫生及時發現,可能就會縮短了上報可疑疫情的時間。早發現可以為應對疫情贏得更多時間,或許能夠縮小爆發的範圍。

在公共衛生問題上基層醫院未能發揮作用,突顯了基層醫療系統在設施和人才上的不足,同時也令到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老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其實,全國的醫療設施近年已經改善很多,每萬人的醫生人數19.8個、病牀37.9張,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已經高於很多發展中國家。然而,資源仍然集中在大城市的大醫院,而且是分門別類特別細的科室,基層醫療系統得到的資源嚴重不足。

基層醫療系統資源匱乏 公共衛生檢測未見其效

國家早就發現這個問題嚴重,國務院2011年提出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目標在2020年做到每萬人有23名全科醫生在基層醫院服務,這個類似外國的家庭醫生或者基層診所醫生的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由於基層醫療系統不足,導致病人要到較遠的城市就診,甚至是直接到省會城市或者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醫治,耽誤了診治。如果能夠做到普通小病能夠就近就診,基層醫生有足夠能力發現危疾轉介大醫院,既可減輕大城市專科醫院的壓力,也能有效服務基層百姓。

國務院這個政策執行了9年,成效欠佳,截至2018年底的數字,全科醫生數量達到每萬人2.2個,勉強符合目標,但當中也有一定的水分,因為全科醫生的要求從原來5年學習加3年臨牀培訓,部分降低標準到3年學習加2年臨牀。而且是各個省份的政府增加了資源投入才能完成指標,可見難度之大。

中國幅員廣闊,將最初級的醫療單位衛生院放到鄉鎮及城市的區一級,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不說建醫院買醫療器械的龐大預算,關鍵是否有足夠的醫生願意到基層服務。由於教育資源不足,也不容易吸引醫生帶同孩子舉家到鄉鎮服務。其實,各省政府已經提供獎學金,為願意畢業後到基層服務的醫生提供免學費和生活補貼,而且基層醫療系統全科醫生的薪酬待遇已經達到當地較高水平,但成效還是不佳,其中原因是基層醫生欠缺晉升機會。

這次國務院重申有關政策,並要求中央財政繼續支持鄉鎮招納更多全科醫學生,鼓勵臨牀醫生提升到碩士學歷水平。有了向上流的機會,將有利於吸引更多人才報讀。

未來十年基層需求更大 中央調撥資源刻不容緩

如果提高了醫科生的學歷水平是許諾他們晉升機會的「甘詞」,要他們留在基層單位服務,還缺乏足夠的「厚幣」。目前的工資水平,跟他們寒窗苦讀的經歷,以及醫生要承擔工作量和承受的壓力,不成正比。財政能力豐裕的大城市,近年都提高了醫生的工資水平,加上其他生活條件,像強力磁鐵一樣將人才吸引住,而小城鎮特別是偏遠山區的條件缺乏,中央的支持就變成不可或缺。

目前全科醫生的數量勉強達標,更高的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每萬人5個全科醫生,難度更大,因為大城市與小城鎮的各項條件差距都在擴大,要吸引人才,各類條件都要加倍,中央和省級政府都要加大力度,才能及早完成指標,而不是到了臨近2030年才臨急抱佛腳。

公共衛生關係到千家萬戶,17年前的SARS之後,國家推出了醫療保險全覆蓋,服務伸展到農村每一個角落,這是對基層醫療服務的一大進步。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範圍更大,危害更深遠,政府應藉此機會檢討公共衛生安全的每一個環節和範疇,未雨綢繆,更好地保障國民的生命和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