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新國民黨 將如何「振興中華民族」?


<轉載自202039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東亞國際關係學者、東京大學法學博士>

國民黨主席補選結果出爐,48歲的江啟臣奪得七成選票,不僅橫掃全台灣22縣市,甚至連向來老國民黨支持者較為優勢的海外票也不例外。毋庸置疑,如此選舉結果所突顯的最重要信息,就是「國民黨必須改革」。

國民黨唾棄「九二共識」 恐已成定局

就今後國民黨面臨的改革工程,其中最受兩岸乃至國際社會關注的,莫過於江啟臣領導下的「新國民黨」,將如何啓動觸及國民黨靈魂的「國家論述」,包括如何調整兩岸政策及處理「九二共識」議題。然而,江啟臣在勝選感言中,並未有任何着墨,卻提出了極其耐人尋味的「振興中華民族」的新表述。究竟江主席心中的「振興中華民族」提法所指涉的意涵為何?是否涵蓋久違的「建立民主中國」的「新」論述?而如此論述又是否能得到台灣年輕世代的認同?

自從國民黨在1月的總統大選及立法委員選舉再度潰敗後,一片要求改革的黨內呼聲中,調整包括「九二共識」在內的兩岸政策,首次成為與如何獲取台灣年輕世代支持並列的焦點議題。江啟臣也在進行補選活動期間,多次主動提及,並直接坦承「九二共識顯得過時、欠缺彈性,也逐漸流失民眾信任」。他在說明此變化時,左批北京,右戳民進黨:「九二共識過去有用,是因為它容許兩岸『各自表述』的模糊空間。但去年初,對岸在談到九二共識時強調『兩岸要共謀統一』,並指向『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壓縮了這個概念的彈性。民進黨又順勢偷換概念,把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恐懼,延伸為對九二共識的疑慮。」

簡言之,即使北京當下有意微調對「九二共識」的表述,願意釋放多一點空間給國民黨,恐怕也為時已晚,「九二共識」被國民黨唾棄,幾乎已成定局。然而,沒有「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如何取信於北京,或如何繼續維持兩岸較佳的互動關係?目前已逐漸進入醞釀程序的國民黨兩岸新論述,如何既得到黨內深藍與淺藍、統派與本土的認同,又能得到台灣社會廣大年輕族群的接受,新國民黨最棘手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為何江啟臣提「振興中華民族」

在此背景下,令人錯愕的江啟臣「振興中華民族說」,在迄今國民黨的思想脈絡中所存在一定程度的包容性,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誠然,江啟臣在勝選感言中,重提堪稱國共兩黨最大公約數的「中華民族」概念,在國民黨新論述出爐之前的現階段,至少可以達到安撫國民黨各派系尤其是深藍支持者的效果,又能提供對岸「聽其言、觀其行」的觀望空間。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江啟臣不僅提及「中華民族」此一老舊的概念,更進一步提出國民黨過去也甚少言及的「振興中華民族」表述,着實耐人尋味。

眾所周知,「振興中華」始見於是國父孫中山當年所設立的興中會的章程:「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這些年即使還有國民黨人言及「振興中華」,大多也只是在回顧國父創立中華民國歷程時談到,鮮有論及當下或今後如何「振興中華」的例子。

倒是對岸在改革開放後,在重拾民族主義的大旗,以克服中共面臨的「三信危機」(對馬列主義的信仰危機、對中共的信任危機、對社會主義的信心危機)的背景下,「振興中華」的口號開始在中國大陸高頻率地出現。作為南大門的廣州火車站在1986年之後,就一直懸掛「統一祖國 振興中華」的大招牌,且延續至今。換言之,「振興中華」在過去40年來,已成為北京對境內尋求向心力及對境外華人社會進行統戰的重要論述。

無可否認,儘管「振興」不再作為國民黨現在進行式與未來進行式的論述,但是「中華民族」的概念,仍然時而出現在歷任國民黨主席的論述中。譬如,馬英九在2013年的雙十國慶演說時,就明白地說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顯然,當時馬英九的如此措辭,是為了呼應北京強調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而作出的另類表述。

包含「建立民主中國」的意涵?

近些年國民黨人直接提到「振興中華民族」而讓人較有印象的例子,是20187月前黨主席連戰再度訪問北京,並在與習近平會見時,提出就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其中,第四點就包括「振興中華,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不過,那時的連戰早已卸任黨主席,既不能代表國民黨,且在黨內地位日益式微,不僅被綠營乃至「天然獨」世代視為「親中買辦」的代表,2015年還因無視台灣主流社會的觀感,出席北京的「九三閱兵」,而遭到時任總統馬英九的痛批。

因此,「振興中華民族」充其量是一些國民黨非主流人士的論述,然而為何如今卻出現在標榜「改革」、在黨內屬於本土派與青壯派的新任黨主席江啟臣的勝選感言裏?

倘若我們將江啟臣揚言的,不排除包括黨名的「改革」、唾棄北京定義的「九二共識」、重塑「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兩岸政策,與「振興中華民族」新表述作一連接,恐怕不難得出一個呼之欲出的新論述方向,即「振興中華民族」的新意涵,將包括較為進取的「建立民主中國」的訴求。

重點是當下台灣年輕世代對即使涵蓋「建立民主中國」的「振興中華民族」倡議還會有感嗎?經歷了1989年北京鎮壓民主運動的「六四」事件之後,台灣社會的發展,已經走向了與大陸分道揚鑣,不尋求「中國統一」的方向。在本土化進一步深化的今天,即使提出「建立民主中國」,別說「天然獨」世代的力量日益增強的台灣,即使經歷了回歸中國23年、傾向「光復香港」的香港年輕一代這些年也早已對如此「中華膠」的訴求敬而遠之。

話說回來,江啟臣的「振興中華民族說」,或許會讓當下的台灣年輕人聽來「刺耳」,不過欲脫胎換骨的新國民黨,將如何制定出令人疑惑的「振興中華民族」的新論述,仍有待釐清與明朗化。倘若該論述包含「建立民主中國」,且不停留於空談,而是包含一張方向清晰、步驟具體的路線圖,則「振興中華民族」的新倡議,當可開闊即將正式登場的國民黨「新兩岸政策」的討論空間。至於北京如何接招,則會是下階段的觀察焦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