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吳斯懷現象」與「新國民黨」的困境

<轉載自2020330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東亞國際關係學者、東京大學法學博士>

亂世究竟是出英雄,還是出妖孽?

正當國民黨面臨連續二度慘敗後的百年大變局之際,繼韓國瑜之後黨內又出現一位曝光率高過黨主席的媒體新寵兒。但他沒韓流的人氣,倒是近期兩大備受爭議的言論,包括大陸軍機繞台「法理上未必算挑釁」,以及批「中華民國台灣」是置換民進黨「獨立國家」的夢想,使他連日來成為媒體焦點。重點是因他而引發的爭議範圍,已延燒到黨內,甚至被批評者視為「壓垮國民黨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是——吳斯懷。

先來看看吳斯懷究竟是怎麼成名的。

「吳斯懷現象」的由來

吳斯懷是上月剛上任的38位國民黨籍立委之一,不過他在當選之前早已是知名的「爭議人物」。早在2016年,作為擁有數十年軍齡的退役中將,吳已積極投身反對蔡英文年金改革的運動,與李來希、劉亞平等人組成「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並任發言人,號召「軍(人)公(務員)教(師)大遊行」;2017年吳更與部分退伍軍人組成「八百壯士」,並擔任副指揮官,走在第一線,發動數起備受媒體關注的抗議活動,批判民進黨政府對職業軍人退休金制度的修訂;20184月「八百壯士」在立法院外的抗爭行動釀成與警方的肢體衝突,吳因而一舉成名。

此階段,吳斯懷只是一位積極維護退役軍人利益,充其量行為較激烈的社會運動者,如此行為也與國民黨反對蔡英文年金改革向軍公教開刀的政策無衝突。但當去年國民黨準備將他列入不分區立委名單時,3年多前他在北京的「出格行為」被挖出,不斷炒作,也成為黨內外激烈批評負責擬定該名單的時任吳敦義主席的主因之一。

所謂吳斯懷2016年的爭議事件,指的是當年1111日吳與幾位台灣國軍退休將領受邀赴北京,參加第六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並且出席由習近平主持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其中在台灣引發高度爭議的環節,是跟隨大家在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起立致敬,以及聆聽習近平致辭。此舉被批「嚴重有失他作為黃埔出身革命軍人的格調」,綠營不僅群起圍攻,也向他貼上「親中」、「舔共」標籤。111日大選前,「護國保台、下架吳斯懷」還成為民進黨選戰口號之一,又是抗議遊行,又是批判晚會,吳斯懷知名度因此被衝到最高點。

儘管黨內對立委候選初步名單意見紛呈,國民黨中常會最後通過的名單還是將吳斯懷排在安全範圍第4位,結果吳也當選。誠然,如果說吳斯懷在當選前不過是一位國民黨籍的退役軍人,言行不直接與黨立場連接,然而當選後其身分已是國民黨籍民意代表,不僅不能輕易地與黨中央黨意相左,更不能違背「國家利益」,因此吳的一言一行更需接受法律的約束及社會的檢驗。

吳立委的兩大爭議焦點

知名度日益高漲的吳斯懷21日就任立委後,風頭一時無兩,甚至更勝新舊黨主席吳敦義與江啓臣;221日立法院正式開議後,其書面質詢成為媒體關注主角,相關爭議言論一個接一個,包括連國民黨同志都看不下去的兩大焦點問題。

其一,針對2月疫情期間解放軍多次派遣軍機繞台,吳斯懷表示「法理上不算有顯著的挑釁意味」,甚至要求台灣「國防部不要誤導民眾」。

此說一出,不僅隨即引來台灣國防部的反駁,綠營更是一片撻伐聲,重點是連國民黨也覺不妙,不得不與吳切割。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除了表示吳言論「只能代表個人,不能代表黨」之外,也提出今後或需建立不分區立委考核機制;新主席江啟臣也說「所有(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都曾簽承諾書,(損及黨形象)查證屬實願受黨紀處分」。

其二,針對蔡英文2019年雙十國慶典禮上演說中強調「『中華民國台灣』6個字既不是藍色,也不是綠色,而是整個社會最大的共識,國人必須團結」,吳斯懷於227日以「我國國名稱謂問題」提出書面質詢,批評蔡試圖以「『中華民國台灣』置換民進黨『獨立國家』的夢想」,因此「特提醒蔡總統勿玩弄中華民國憲法。就現况言,中共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民進黨則藉着中華民國的保護傘來掩護獨派前進」。

無巧不成書,《人民日報》海外版327日刊載的學者文章,也稱「『中華民國台灣』是民進黨推進『漸進台獨」的重要表現、操作手段和階段性成果……是謀『獨」的新步驟、新標誌」。因此,吳言論被批「與中媒同調」。

吳斯懷「錯」在哪裏?

平心而論,吳斯懷無論當選立委前後,其言論對錯都屬言論自由範圍,受台灣法律保障,不存在觸犯法律問題。即使吳言論嚴重錯誤,因吳是根據政黨得票比例而當選的不分區立委,而非區選立委,選民也無從透過罷免程序將吳「下架」。
另一方面,成為立委之後的吳斯懷,已是「人民選出」的「政治人物」,其言論無論是陳述有誤,還是政治立場問題,自然都無可避免地必須接受輿論與民意監督和評論。

先來看看大陸軍機繞台「法理上未必算挑釁」的發言,吳「錯誤」有二。其一,吳是根據「國際法」,在未侵入領空且遵守「無害通過」慣例的情况下,無論美軍或共機經(繞)過台灣周邊空域,「法理上並不能算是對我國有顯著的挑釁意味」。然而,國際法上的「無害通過」,指的是船艦的航行,而非飛機,吳說法是對法律誤讀。

其二,台灣海峽兩岸存在所謂中間線,是政治概念而非法律概念,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形成的默契。兩岸之間自1950年代以來儘管早已不再發生戰事,但由於並未簽署和平協議,嚴格上仍處於軍事對峙的局面,因此各自軍機若跨越中線,自然被對方視為「挑釁」無疑。軍人出身的吳斯懷,顯然並非不了解此一行之有年的「常識」,而可能是基於其有所調整的政治立場或是其對於「兩岸和平」的願望而提出觀點。

至於對蔡英文提「中華民國台灣」的批判,眾所周知,即使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也不存在「中華民國台灣」這樣的國名。不過,「台灣」是國際社會慣用名稱,為避免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混淆,「中華民國」護照在陳水扁時代已加上「Taiwan」(台灣)。如此「調整」確實得到台灣社會主流民意支持,因此到了馬英九年代也沒將護照的「台灣」字樣刪去。事實上,當年筆者參與馬政府時期相關會議,許多與會者都以「中華民國台灣」來表述,一般也不認為存在所謂「台獨」意涵,反倒是在台灣社會藍綠政黨輪替成為常態後,「中華民國台灣」被視為折衷藍綠的便利用法而被接受。

「吳斯懷現象」的本質

毋庸置疑,台灣社會經過1990年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後,主流社會對「國家」意涵的認知,與原來「一中憲法」框架有所脫離,這早已是客觀現實。只是中華民國憲法未修憲前,撇除部分涉及法律概念的誤用,吳斯懷的「爭議」言論並未明顯違反憲法,因此「本土派」的江啓臣黨中央要治吳的罪恐怕並不那麼易。

無論如何,所謂「吳斯懷現象」並非一齣由一位性格演員擔綱演出的獨角戲,而是代表着國民黨內以軍系黃復興黨部為基本盤的深藍勢力,對「中華民國」被民進黨「借殼上市」的激烈反彈,及對「新國民黨」欲脫離「聯中路線」的不滿。

換言之,「吳斯懷現象」所折射的,是處在變革歷史轉捩點的國民黨,其舊有的「國家論述」在當下台灣社會處境的尷尬,以及剛選出的新一代黨主席江啓臣還沒正式啓動黨內的改革工程,就已先陷入黨內新舊路線之爭的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