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美軍陸戰隊「進駐台灣」的背後


<轉載自20194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前副研究員>

有些新聞是無預警地發生,有些新聞則是按既定的日程發生,也有些新聞是早已存在的事實,卻無人知曉,直至有一天被爆料,才成爲大新聞。今日要討論的就是這類第三範疇的新聞。然而重點是,爆料者不是他人,而是當事者,這就涉及一個焦點問題-----自我爆料的動機與目的何在?

一座備受矚目的特殊建築,坐落在台北市内内湖區金湖路100號的黃金地段。這裏是即將於201956日開始啓用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新址,整體面積達到6.5公頃。過去一周與AIT相關的爆炸性新聞,並非可目測的AIT新館的建築面積爲何僅使用15%,具反恐設計的堡壘式館舍中被植的覆蓋部分是什麽樣的地下設施,而是AIT發言人孟雨荷(Amanda Mansour)於43日「自爆」早自2005年起,美國陸海空三軍及陸戰隊等現役軍人即已派駐AIT

然而,早在去年就已傳聞美國可能派海軍陸戰隊隊員進駐AIT新館,當時AIT方面表示「目前並無計劃改變現時的警衛安排」。後來又傳出美國國務院要求派遣陸戰隊赴台執行AIT的守衛任務,卻又遭到國防部拒絕的新聞。僅就日前AIT的自我爆料内容來看,似乎大家都沒有在説謊。然而,重點是AIT爲何選擇在這個時候,突然釋放美軍事人員包括陸戰隊派駐AIT14年的訊息?

美國對中政策改弦易轍

首先,大環境是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思維已經發生本質上變化。儘管華府仍然表明恪守與北京簽署的「三個公報」及美國的「一中政策」,但是美國基於兩大理由,已開始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並在政策上作全面調整。

其一,過去四十年來美國積極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其中隱含的一個前提,是中國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水準達到一定程度後,中國將與其它新興經濟體一樣,走向政治轉型及民主化的方向。然而,中國的發展方向並非如此。

其二,重點是美國認爲拒絕民主的「中國崛起」,一方面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利益,並危害到世界秩序。因此,嚴厲批評中國在東海及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作爲,以及透過「一帶一路」「輸出債務外交」及拓展「新殖民主義」。這些指控,都清楚呈現在彭斯副總統於2018104日發表舉世矚目的「新冷戰演説」。

在此背景下,考量到「中國崛起」下兩岸綜合力量包括軍力對比日趨懸殊,台灣海峽的「現狀」恐怕難以繼續維持。因此,自從2017年以來開始全面調整對台政策,「強化對台灣的支持」,「保護民主台灣不被共產中國統一」成爲華府政界包括白宮、國會山莊以及核心智庫的共識。

近年來,美國已有計劃、有步驟地逐一解除與台灣關係過去以來的一些限制。這些突破性的政策調整,無一不在挑戰中美關係中長期以來被視爲的「底線」,包括201712月特朗普簽署國會此前通過的《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主張美國政府可考慮美台軍艦互泊的可行性。20183月特朗普簽署參衆兩院無異議一致通過的《台灣旅行法》,鼓勵解除美國與台灣包括總統在内的高級別官員互訪的「禁令」。此外,去年12月,美國聯邦參議院還通過《亞洲再保證倡議法》,進一步呼籲加強美台關係、鼓勵美高官訪台。

華府對台關係全面升級

到了今年327日多名美國參議員提出《台灣保證法》草案,要求全面強化美台關係。堪稱《台灣關係法》「升級版」的《台灣保證法》,主張將美台軍售的常態化、邀請台灣參與雙邊或多邊軍演、甚至讓美國高階軍官派駐台灣的做法制度化。

AIT將美軍軍官自2005年以來已經駐台的事實公開化,正是在此美國全面調整對北京及台北政策脈絡下的舉措。

另一個直接導致AIT公開長期隱蔽美軍駐台事實的動因,是中國大陸解放軍軍機於3月日超越「台灣海峽中線」長達10分鐘,直至台方軍機上前攔截警告,才回到台海中線以西位置飛行。此舉被視爲大陸方面繼去年14日單方面宣布啟用貼近台灣海峽中線的M503北上航路及銜接M503W121W122W123新航路後,「企圖將台海中線無意義化」的新行動,是爲「破壞台海現狀」的「挑釁行爲」。

此外,AIT選在此時自我爆料,還有另一方面的考量。民進黨目前正在進行2020總統大選的黨内初選,日前黨内超級戰將賴清德突然登記參選,公然挑戰蔡英文的地位。本來,小英的支持率一直低迷,去年「九合一選舉」之後,更被高度懷疑能否連任。當下各項初選民調,還顯示蔡英文落後於賴清德。不過,美方的態度則是傾向支持包括在兩岸政策上相對比較穩重,並與獨派保持距離的蔡英文。對此前賴清德支持的獨派團體喜樂島推動獨立公投還表達反對立場。另一方便,對氣勢如虹的國民黨籍韓國瑜處理兩岸關係的做法,尤其是最近訪問香港時進入中聯辦的行爲也有微詞辭。因此,美國傾向支持蔡英文連任的態度逐漸明朗。換言之,AIT此次的爆料,可視爲是為蔡英文的初選助攻。

AIT未來性質變化的關注重點

AIT40年前中美建交、美台斷交後,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的一個產物。追溯美軍駐台的歷史,始於1950年韓戰的爆發。為了協防台灣,美國於1951年在台成立美軍顧問團,當時的成員僅12人。1954年,美國與台灣簽訂《中(華民國)美共同防禦條約》,提供台灣武器、擬定防禦台灣戰術、戰法。此時駐台美軍人數隨之大幅增加,最多時達到2347人。不過美國總統尼克遜1972年閃電式訪問北京,與新中國簽訂《上海公報》,承諾將逐步減少對台軍售以及在台軍事顧問人數。到了197812月底,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在宣布與北京建交,並與台北斷交後,美軍顧問團隔年31日全部撤離台灣。顧問團當時所負責處理的對台防衛的軍售、技術、訓練等事務,則由AIT接手。

AIT表面上是民間機構,早年派駐台北的官員是必須先脫離和政府的關係,日本駐台北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直至現在也維持如此的做法。不過,美國後來就直接從國務院等政府部門派遣公務員進駐台北。

目前派駐AIT的美軍整體面貌與結構,並沒有公開。已知的情況是包括陸海空三軍及陸戰隊等現役軍人,人數保守估計應該超過10人。具體來説AIT聯絡事務組長是陸軍上校,下轄有陸、海、空軍中校事務官3人,以及陸戰隊少校事務官1人,總計5人。安全合作組長也由陸軍上校擔任,下轄陸海空小組與訓練辦公室,每個小組有23名軍職或國防文官,人數比聯絡事務組多很多。

以美國駐外使館所派駐的武官來説,如此的規模並不小。甚至美軍駐台的軍事人員,人數上比駐北京大使館還多,只是駐北京大使館由正牌的陸戰隊負責守衛,最高軍階是准將。其實,美國在全世界只有駐英國、俄羅斯、北京的國防武官是將官級別,因此派駐台北的軍階並不算低。只是,由於AIT表面上是民間機構,因此不會穿軍服。其實,他們的主要工作也不是守衛AIT,而是負責與台灣就軍事與安全議題進行交流對話及聯繫。

有關今後涉及AIT的議題,最重要的關注點,將是未來美國駐AIT軍事人員包括海軍陸戰隊人數的規模是否會擴大。由於美國正在一步一步地强化與台北的關係,加上AIT新館規模也相對較大,不排除未來增加美軍駐台人員的數量。此外,也有可能視乎台灣海峽局勢的變化作出調整,包括提高駐台軍官的軍階。從這些可能的後續發展,也可窺視出包括安全領域在内的美台關係是否會全方位升級,以及美國「一中政策」的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