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小英更軟 兩岸更暖?

<轉載自2018227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時事評論員>

2月以來,蔡英文藉「推特」(Twitter)發文、視頻拜年、出席活動等多次「喊話」,向大陸展現「善意」。這與1月在M503航線議題上宣稱「千萬不要小看其意志」形成鮮明對比。

分析人士指,身為台灣領導人,小英的身段放軟固然好,有助於緩和「冷和平」下的緊繃氣氛;惟兩岸政治僵局,仍難以在短時間內突破。

接連示好 背後有因

221日蔡英文在台北出席「2018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時稱,前年520她所做出的承諾,是釋出最大的善意;面對兩岸的新情勢,始終堅持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走回頭路;兩岸關係的未來動向,取決在雙方能否互釋善意,並且能夠良性互動。
蔡的致辭,從「四不」變為「三不」,未提「不會在壓力下屈服」;而且,她還提及花蓮震災、農曆春節,感性表示「在人道救援上,兩岸沒有距離」、「兩岸之間相近的習俗,透過人民交流及媒體傳播,確實拉近了彼此之間心理的距離」。

為何頻頻示「善」?除了時令、場合因素,深層次原因,是對於民意滑落的現實及選舉考慮,也有因應兩岸變局的意味。就任600多天以來,蔡英文的施政滿意度持續下滑,「台灣競爭力論壇」日前公布民調,民眾對蔡英文的不滿意度為60.3%,再創新高。多個民調還顯示,對於蔡的兩岸政策,不滿意者也高達六成,比滿意者多出近三成。

台灣資深媒體人趙少康指出,蔡民調直落的最大原因,並非因為「改革」做得太多,而是其主導的政治惡鬥,讓民眾充滿負面厭惡感。時事評論員王丰更直言,除政治惡鬥外,兩岸關係沒搞好的影響更大。

會否更軟 有待觀察

「小英更軟,兩岸更暖」,對於蔡英文的近期表態,一名台灣學者以此為題發表文章。

這種觀點,不無道理。

過去近兩年蔡英文提出了不少兩岸主張,從尊重1992年歷史事實到雙方都面臨「新問卷」,從「兩岸三新」到「四不」,從「兩岸3個關鍵」到「三不」,其間也有對於大陸領導人所宣導「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的委婉回應;但均缺乏對「九二共識」、核心意涵、兩岸性質的實質表達。

在兩岸「官峙民融」、風險變數增加的情勢下,小英的軟姿態能持續多久,又能發揮多大作用?

基於個人理念、黨內派系、「獨派」牽制、年底選舉等,蔡英文的柔性訴求,更多的是一種戰術層面的策略,也無法軟到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一中」。故曰:軟的空間有限,兩岸回暖也有限。

筆者注意到,蔡英文本月21日還在會見美國一個議員訪問團時,透出欲策應美國醞釀的「印太戰略」;針對M503爭議,台交通部長賀陳旦致函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主席,雖未收到回覆,但顯示這事還沒完;台方續就參與年度世界衛生大會(WHA)推案,聲稱「會做得比去年更多」;上海市台辦主任李文輝原計劃在農曆新年後訪台,遭台跨部門聯審會否決。台媒爆出的這些資訊,均反映蔡當局「硬」思維的一面,即便陸委會等部門首長易人,其「親美日、遠大陸」的政策也很難有大的調整。兩岸良性互動說易行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